別人眼中的自己,從靈魂之窗看世界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前陣子,我突然發現,在看東西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問題,拿起手機一看,欸,文字變模糊了,拉遠之後,又正常了,這時候,大家肯定會說,你一定是老花眼,而且不用問別人,連自己都覺得,我好像真的有老花了,所以那一陣子,真的是會感到焦慮,就在想著是不是真的該去配老花眼鏡時,我突然想到,那近視是不是消失了,很抱歉,也沒有,這時候就想起,近視加老花眼鏡,好像是一半一半的鏡片,嘖,看起來真他媽的醜啊!不過我摘下眼鏡看手機,還是能正常閱讀觀看,最後想說,算了,老花就老花,人老就得服老,於是某天下班去買隱形眼鏡時,然後心想,眼鏡好像也很久沒換了,不然來看一下鏡架,順便配一副新眼鏡,等我挑好之後,店員問我要照原本的度數配,還是要重新量度數,欸,不然也順便量一下,等到儀器檢測完後,驗光師問我多久沒重新測量過視力了,我心虛的說,大概10年有吧!然後又小聲的問了一句,是不是有老花的症狀,一點點,輕微的老花,驗光師是這樣告訴我的,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是感覺得到絕症後,最後被檢測出是陰性的心情,然後他又告訴我,我的眼鏡度數太深了,以前的眼鏡是近400度,現在兩眼都是250,我也是很驚訝,原來我一直都戴著高度數的眼鏡生活,而對於每晚都報復性滑手機的人,視力居然還能減輕,聽到這邊,大家別像我一樣,萬一如果真的加重,可別找我,也剛好經由這一次一連串的順便,才能買到適配的商品。 不過長久以來,大家都有個迷思,近視眼不是不會有老花嗎?所以當時我也是很疑惑,雖然近視是叫近視,但卻是看近沒問題,看遠才是個問題,在搜尋一些資料後,其實老花是因為我們的眼球的水晶體和肌肉調節能力逐漸變差,所以焦距變遠,看近看小的能力逐漸變弱,但是近視是因為遠方物體的影像落在我們的視網膜前方,所以會變的模糊,經由這樣的解釋,聽眾應該就能知道,兩者的症狀是不一樣的,老花是晶體和肌肉的老化,而近視遠視則是影像落在視網膜的位置不同,雖然都能透過手術對水晶體進行改善,但症狀只能說是緩解,而不是治癒。 然而說到這個近視,我就想起小學時,每當看到戴眼鏡的同學,就會很好奇,究竟從他們眼鏡中看出去的世界,跟我有什麼不一樣,也曾經借戴同學的眼鏡,就只是模糊的一片,所以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嗎?那是我當時的疑問,等到自己也近視後才知道,其實眼鏡就只是把自己已經模糊的世界變清晰。然後也很好奇,別人看我是什麼樣子的,雖然大家都知道,我們能從鏡子看到自己,但鏡子顯現的是左右相反的樣貌,所以我們自己看到的自己,跟別人看到的,絕對是不太一樣的,不過多虧現在智慧手機的自拍功能,現在大多數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樣貌,以前的我,還只能拿著兩面鏡子,照著鏡子裏的自己,然後從另一面鏡子看到真實的自己,這樣的行為,大家應該覺得很蠢吧,嗯,我也覺得很蠢,還是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跟好奇嗎?有時候拍照突然按到手機的前置鏡頭或是Line通話開啟了攝像頭,還會被自己嚇到,也許是突然看到真面目,內心還會發出:哎喲,這誰啊!或許各位都是被自己帥醒還是美到驚醒,沒有跟我一樣的困擾。 根據報導,會導致這樣的原因,大概有幾點:鏡子不會給我們真實的反射,我們的動作,在鏡子的面前,都是相反的,長相也是相反的,包括我們的臉,也都是不對稱的,嘴巴笑起來的彎度,兩邊也不是一致的,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陳冠希了,除非有人看到的跟我不一樣,所以這也證實了我以前的想法,鏡子也是會騙人的,從鏡子裡看到的自己,不一定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第二是,手機或相機的濾鏡和角度會呈現出不同的外表,不知道各位是否會發現,相機的鏡頭有時候會表現不出你拍出來的畫面,不論是景色還是人物,濾鏡的色系,或是廣度,往往會不如你的預期也許廣角的部分可以補足,但是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點,而大家都希望被拍的美美的,可是當看到別人拍的樣貌時,心裡就會覺得有落差,但其實這是最真實的自己,只是自己看不習慣,不過自拍的話,就能拍出自己最想要看到的畫面,包括臉上的一些小瑕疵,或是特別會去在意的點,這些在自拍模式下,通常都會有非常基礎的美顏跟濾鏡,曾經在前女朋友的自拍裡,那時候看到自己也會覺得,這真的是我嗎?感覺 好像不差啊,其實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被修飾過的,眼睛業障重。 再加上重複的曝光效應,我們每天照鏡子,當看到別人拍的自己,可能都會覺得別人沒有把自己拍好看,常常與鏡子的自己相處,久而久之,或許就會有自己其實長的還不錯的錯覺,這個聽起來很殘酷,但或許是真的,因為我們在鏡子前的自己是限縮的,可以很好控制距離,也知道哪個角度是最好的視角,自然而然的就能避開不想面對的樣貌,所以我們才會看不慣別人手中拍出的自己,除非你本身是全視角的帥哥或美女,不然很難完全有不出醜的照片。 那第三點是取決於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有一項研究發現,和陌生人相比,比較沒有吸引力的人反而容易高估自己的吸引力。相反的,有魅力的人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魅力,還會低估它。除此之外,有魅力的人會跟其他有魅力的人進行比較;沒有魅力的人則會從沒有魅力的人 獲得自尊。很奇妙吧!因此,與他人比較的方式,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可能也會受 周圍人的影響。所以你怎麼看別人,也等同於你怎麼看自己,那是由內而外的散發出的感受,看來有時候我是高估了自己,難怪沒有甚麼吸引力,如果要當一個有魅力的人,就得認清自己,撒泡尿照照鏡子吧你,開玩笑的,我其實是在說我自己。 而第四點是我們無法客觀的看待自己,不得不說,比較是人的天性,它容易激發我們的信心和動力,但有時候也不全然是一件好事。在「比較」的過程,也代表我們正在與「沒安全感」對抗,和我們生活最密切的就是人,所以我們不乏會看到別人的外表,每天看著不同的樣貌,對自己有一定自信的人,對於別人高顏質的外表,一開始或許會投以羨慕,但是心裡上就會開始比較,品頭論足一番,然後最終會得出一個結論,我跟他其實只差一點而已,是哪一點,也只有當事人心裡知道。 但對於沒自信的人,像我這種,也會羨慕著別人的樣貌,總是會感到外表不如人,長期下來,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在年紀輕輕的時候,總是會對班上的風雲人物投以羨慕的眼光,哇,人帥真好,不過當漸漸年長之後,這個感受度就會逐步下降,不是因為男大十八變,而是已經習慣自己的醜了,所以感覺沒什麼大不了,長成這樣,也不能怪我嘛,要怪我媽啊!怎麼能把我生那麼醜呢。不過呢,長的不好看已是既定的事實,改變不了,但是卻可以去醫美,不是啦,是可以改變自身的氣質,或許能中和一下。不過去醫美,其實也是一條路啦!只是我現在應該比較喜歡醜的出類拔萃一點。 說回到眼睛,我們的腦袋經常會對於接收到的影像截長補短,把接收到的影像轉化為自己心中能接受的樣子,所以根據研究,人們心中的自我會比真實的樣貌好看30%左右,看來眼睛是個不誠實的照相機,每天都在欺騙自己,也或許是因為我們會習慣腦補不想看到的畫面,把它朦朧化,屏蔽掉。 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會好奇別人眼中的視角和世界,這是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畢竟我們只能透過雙眼來洞察和感受這個世界,會不會這個世界只有我是個有靈魂的角色呢,其他人都只是個NPC,如果有機會可以旁聽別人的靈魂,靜靜的觀察這個人的一舉一動,讀取別人的心思,同時還能看著自己的行為舉止,我想,應該會是很有趣的體驗吧!不過說完之後,我怎麼會有股邪惡的念頭呢,看來這個機會還是不應該被實踐的。

本集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kozeV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人物TalkShow的沙龍
0會員
22內容數
2025/10/07
I don't think there's any right things to say that will make any difference. 我們總想要告誡過去的自己,希望自己別重倒覆轍,或許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慰劑,但重要的不是說甚麼,也不是知道甚麼,而是在未知的路上,不斷地探索著。
Thumbnail
2025/10/07
I don't think there's any right things to say that will make any difference. 我們總想要告誡過去的自己,希望自己別重倒覆轍,或許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慰劑,但重要的不是說甚麼,也不是知道甚麼,而是在未知的路上,不斷地探索著。
Thumbnail
2025/10/01
最近呢,我的夥伴在跟我提到聽眾的一些反饋說,怎麼不多聊一些時事?當然,這些題材,我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不過受限於一些現實考量,跟我自己的喜好,但如果真的要去講這些議題,也不是說真的沒辦法講,可能講出來的評論,也是我個人比較淺薄的觀點,當時的我也蠻機車的,畢竟時事有太多種,例如:新聞時事、社會時事、娛
Thumbnail
2025/10/01
最近呢,我的夥伴在跟我提到聽眾的一些反饋說,怎麼不多聊一些時事?當然,這些題材,我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不過受限於一些現實考量,跟我自己的喜好,但如果真的要去講這些議題,也不是說真的沒辦法講,可能講出來的評論,也是我個人比較淺薄的觀點,當時的我也蠻機車的,畢竟時事有太多種,例如:新聞時事、社會時事、娛
Thumbnail
2025/09/25
最近大家有沒有關注到YT上,關於心靈成長課程那一件事情,如果大家有看完錫蘭、志祺、勾惡或其他的影片,對於心靈成長這方面,各位有什麼想法。 其實我也感到很好奇,為何大家對於成長課程,好像都很熱衷的,而在小人物的節目中,關於滿足的那一集,也是很熱門,是不是我們在這社會群體中都一直在找尋著心靈的寄託,那
Thumbnail
2025/09/25
最近大家有沒有關注到YT上,關於心靈成長課程那一件事情,如果大家有看完錫蘭、志祺、勾惡或其他的影片,對於心靈成長這方面,各位有什麼想法。 其實我也感到很好奇,為何大家對於成長課程,好像都很熱衷的,而在小人物的節目中,關於滿足的那一集,也是很熱門,是不是我們在這社會群體中都一直在找尋著心靈的寄託,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假設出生時,沒有意外的發生,那人都有一雙眼睛,與耳朵當你用該眼睛看待世界時是什麼想法,而後在走出舒適圈看到別人時呢? 隨後當你用眼睛看著鏡子中的自已時又是什麼想法,當你用耳朵聽時能聽見什麼?風、溪水、鳥鳴... 世界亦是自然生態,各種國家的自然生態,那些鬼斧神工能被留著不過是因為人類無法斬除,它
Thumbnail
假設出生時,沒有意外的發生,那人都有一雙眼睛,與耳朵當你用該眼睛看待世界時是什麼想法,而後在走出舒適圈看到別人時呢? 隨後當你用眼睛看著鏡子中的自已時又是什麼想法,當你用耳朵聽時能聽見什麼?風、溪水、鳥鳴... 世界亦是自然生態,各種國家的自然生態,那些鬼斧神工能被留著不過是因為人類無法斬除,它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Thumbnail
你的外在,將是你內在的映照 「你創造了自己的實相」,意思是你心中的想法必將在你生命中化為現實:你的悲觀會帶來更多的厄運,你的積極會觸發更多改善生活的契機,你的恐懼會化為所有你不願面對的事實,你的怨懟會引發更多人向你惡劣對待,你的堅持到底會為你成就那些沒有人能夠學到或迄及的人生高度。
Thumbnail
你的外在,將是你內在的映照 「你創造了自己的實相」,意思是你心中的想法必將在你生命中化為現實:你的悲觀會帶來更多的厄運,你的積極會觸發更多改善生活的契機,你的恐懼會化為所有你不願面對的事實,你的怨懟會引發更多人向你惡劣對待,你的堅持到底會為你成就那些沒有人能夠學到或迄及的人生高度。
Thumbnail
我曾經過著一個禮拜沒有鏡子的生活,當時我只能透過觸摸自己的臉,或盡可能去觀察高反射物的倒影,才有辦法看到自己的模樣。試想著,當你起床之後開始新的一天,你的生活周遭都沒有任何像鏡子的反射物,時間久了,你可能就會漸漸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了。 這也是鏡子的功用,幫助你看清楚「你是誰」
Thumbnail
我曾經過著一個禮拜沒有鏡子的生活,當時我只能透過觸摸自己的臉,或盡可能去觀察高反射物的倒影,才有辦法看到自己的模樣。試想著,當你起床之後開始新的一天,你的生活周遭都沒有任何像鏡子的反射物,時間久了,你可能就會漸漸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了。 這也是鏡子的功用,幫助你看清楚「你是誰」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大約在我33歲,或者34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
Thumbnail
大約在我33歲,或者34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