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加密貨幣市場同時迎來流動性與監管的雙重衝擊。美聯儲即將召開 FOMC 會議,市場預期降息與結束縮表(QT);傳統金融機構加快佈局,加密資產進一步主流化;而監管政策也愈趨明朗。從 Coinbase 與花旗合作到日本 JPYC 上線,再到美國議員提出禁止官員持幣法案,這一連串事件正在重塑市場結構。
市場的兩股力量:機構擴張與監管收緊
2025 年的加密市場正被兩股力量推著前進。
一邊是傳統金融機構快速進場、資金回流、應用落地;另一邊則是監管逐漸升級,各國對加密產業的態度分歧明顯。
機構的參與代表市場成熟化的開始,但同時也引來監管的聚焦。這場「擴張與規範」的拉鋸,正決定加密產業未來的走向。
傳統金融加速進場:主流採用的三大動向
Coinbase × 花旗:穩定幣支付走向機構級應用
Coinbase 與花旗銀行宣布合作,推出「法幣轉穩定幣」的支付模式,將應用於花旗的機構客戶。
- 合作內容:Coinbase 提供區塊鏈基礎設施;花旗負責全球 94 個市場、300 多條支付清算網路。
- 關鍵亮點:可程式化付款、條件支付、24/7 即時跨境交易。
- 背景意義:隨著美國監管框架(如 GENIUS Act)趨於明朗,銀行能更安心地採用穩定幣技術。
這意味著穩定幣正從交易工具,變成企業金融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ETF 熱潮:從比特幣擴展到山寨幣資產
ETF 的擴張讓加密投資更合規、更普及。
- 新產品:Bitwise 推出質押型 Solana ETF;Canary Capital 上線萊特幣(LTC)與 Hedera(HBAR)ETF,這是美國市場首次出現這類產品。
- 資金流入:10 月 27 日,比特幣 ETF 淨流入 1.49 億美元,以太坊 ETF 淨流入 1.34 億美元。
- 價格反應:BTC 報 114,942.64 美元、ETH 報 4,193.96 美元,雙雙站穩關鍵價位。
這些數據顯示投資人信心回升,市場風險偏好逐漸回溫。
日本 JPYC 穩定幣上線:合規與應用並行
日本推出首個合規日圓穩定幣 JPYC,以存款和國債為擔保,支援 Ethereum、Polygon、Avalanche 等多鏈。
JPYC 的應用生態包括:
- 實體與電商支付,覆蓋 6.5 萬家商戶
- 企業薪資與費用自動化結算
- 免 gas 的跨鏈轉帳錢包
- 企業資產管理、報稅串接
- 信用卡繳費與創作者收款
目標三年內發行規模達 10 兆日圓。JPYC 不只是穩定幣,更是推動「日圓數位經濟圈」的重要試驗。
監管升溫:各國政策與傳統評級機構的介入
亞洲三國監管策略:中國、韓國、日本各走各路
- 中國:高壓控管不變
加密活動仍受嚴格限制。近期 Solana 基金會在深圳的活動遭警方清場,顯示官方政策未鬆動。 - 韓國:納入現有法規
政府推動修法,將穩定幣定義為支付手段,以便納入外匯與金融監管框架,目的在防堵洗錢與逃稅。 - 日本:明確合規路線
JPYC 的推出證明了日本「牌照制+監管框架」的可行性。業者在法規範圍內創新,得到政策支持。
三者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嚴控、韓國納管、日本許可。
亞洲市場的監管路線差異,正在重塑整體加密生態。
美國監管焦點:《End Crypto Corruption Act》
美國參議員 Jeff Merkley 在 2025 年提出《End Crypto Corruption Act》,提案內容包括:
- 禁止聯邦官員及其家屬持有或背書加密貨幣
- 若參與發幣或代幣銷售,須申報並禁止獲利
- 違反者將面臨調查與刑責
這項法案被外界視為針對川普家族與其加密相關業務的政治回應。雖仍處於提案階段,但反映出美國監管正從「金融風險」轉向「政治倫理」層面。
傳統金融介入風險評估:S&P 評級 MicroStrategy
標準普爾(S&P)近日給予 Strategy Inc.(前 MicroStrategy)「B-」評級,理由包括:
- 資產過度集中在比特幣
- 現金流疲弱,依賴融資維持
- 資本結構不穩定,出現美元負債與比特幣資產的錯配
- 私鑰保管與保險覆蓋不足
這是加密公司首次被納入主流信用評級體系。
評級雖指出風險,但同時代表傳統金融開始用相同標準審視加密企業。
市場總結:機會與壓力並存的十月
2025 年 10 月的加密市場,是「流動性回暖」與「監管升溫」並行的月份。
整體來看,有三個趨勢值得關注:
- 實用性為王:市場焦點正從投機轉向實際應用。穩定幣支付、ETF 投資、合規資產管理等,成為主導主題。
- 監管走向明確:各國不再討論「要不要監管」,而是思考「怎麼監管」。
- 風險評估進入傳統體系:從 S&P 的案例可見,加密企業將面對與上市公司同等的審視標準。
未來的市場,將獎勵那些能結合合規能力與技術創新的參與者。
加密世界正逐漸走出「野蠻生長期」,邁向更成熟、更透明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