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

含有「立法」共 5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大規模取消氾濫的科技執法,才是台灣交通改革的起點 近年來,科技執法成為台灣各縣市改善交通安全的「萬能解方」——闖紅燈測速照相、違規取締系統、區間測速,幾乎無處不在。 然而,這種看似科技化、數據化的「進步手段」,在國外已有不同的聲音與反思。 美國的啟示:當科技執法變成政府違法設施 在美
Thumbnail
Yi-Cheng-avatar-img
2025/08/13
大部分路大條,限速低,限速還一下高,一下慢,沒注意就準備收罰單,假日三寶多,更壅塞,出遊除了想辦法避開假日,就是不要在臺灣國旅😅
立法院法制局2025年8月發布的報告,主張憲法判決對立法機關「僅有尊重義務,尚無遵從之必要」,引發朝野激烈爭議。此報告由立法院長韓國瑜上任後任命的法制局長郭明政等人撰寫,試圖重新界定憲法判決對立法院的約束效力,挑戰台灣憲政體制的核心原則。
在台灣的政治語境中,「違憲」已成為政黨攻防的常見語彙。民進黨頻頻高喊違憲,國民黨則強調憲法依據。然而,當我們問:「到底哪裡違憲?」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真的理解憲法的立法精神嗎?」這篇文章要揭示一個被忽略的核心:三民主義,才是中華民國憲法的靈魂。
Thumbnail
法律界的毒樹果理論 如果你的根有毒,你生出來的果就會有毒,因此不能吃 也就是非法程序得到的證據,不能用來證明有罪 因為那個證據本身就是非法的 又或者你立法修法,本身就違反民主法治原則 例如規定國民黨殺人無罪,柯文哲貪汙不算貪汙 就算你修法通過,因為條文內容違背憲法與刑法原則 法官有責任與義務不執行這
本文探討美國猶他州《數位選擇法案》、歐盟 GDPR、DMA、Data Act、DGA 等資料主權相關法規,並分析臺灣現行個資法之不足,建議透過個資法修法及制定《數位資料主權法》等雙軌策略,強化使用者資料主權,促進資料民主。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憲法中,立法院制定法律但司法院詮釋法律的制度缺失,導致判案結果不一致、民眾無法預測法律後果等問題,並提出修憲及建立法律模組格式等解決方案,以期使法律更透明、一致、公平。
Thumbnail
當代司法制度的信任危機源於架構設計的缺失,本文提出以憲政哲學、法律技術與制度語法為基礎的三大改革方案,解決司法院解釋權凌駕立法權、法條語意模糊導致判決差異、以及法條不明導致執法不一等問題。最終目標是透過清晰的語言設計和模組化執行,建立更有效率且可預測的法律體系。
本文探討法律條文模糊不清可能導致司法解釋凌駕民主立法,人民無法預期法律結果以及司法凌駕民主等風險。作者主張立法者應在法律條文中加入構成要件、判定標準、適用範疇,並補上法律詮釋引導語段,設置裁量空間上限與統一判例平臺,以提升法律清晰度及操作性,確保司法回歸法律本義,建立可預期、公平、可信任的法治秩序。
Thumbnail
法律是人為的規則,不是天條,好不好完全看狀況。如果都立法通過了,才讓百姓來討論,那就是亂搞一通,反正出事再說,而不是不會出事才要立法修法。 虐童加重其刑,問題是你希望虐童者是要跟殺人一樣重,還是有機會救回來他會停手?這就跟擄人勒贖一樣,你不做出區分,一樣重刑,結果就是只要犯罪,反正都是死,那就隨便
挑戰社工師考前每天連續PO社政立法考點貼文! 陪各位社工夥伴一起堅持! 勞動部訂定「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並自114年7月1日生效 你知道甚麼是「合理調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