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星期五10/31日就是一年一度的萬聖夜,其實各大百貨公司早在上周末就已經陸續舉辦相關大小型慶祝活動,走在捷運站內,動不動迎面就來一位扮裝魔人,從很簡單的臉頰小化妝,到很講究大費周章的一整套嚇人的化妝服裝都有,一整個很熱鬧!
根據維基百科關於萬聖夜的簡介,萬聖夜(Halloween,源自 All Hallows' Eve 「諸聖節前夕」),在每年的10月31日晚上慶祝。
鬼怪守夜活動的誕生是由多種巧合促成,其中源自美洲原住民的祖靈祭祀,正好與歐洲教會的諸聖節撞期,文化交匯之下諸聖節走出了教會的範疇,成了近代墨西哥社會於11月初普遍祭祀死者的亡靈節。關於萬聖節的起源說法不一,萬聖節的日期是在十一月一日,但是大部分的人慶祝的是10月31日萬聖夜。
萬聖夜與諸聖節不同,諸聖節是基督教的節日,萬聖夜則是世俗的節日,但總的來說,萬聖夜各種習俗的融合與推廣,大概都跟美國的移民文化分不開。
一邊繼續往下聽故事與欣賞圖文的同時,不妨在Youtube平台上欣賞一系列萬聖節相關的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d476x93XGmc







這樣的概念在美洲萌芽之後,到了18-19世紀,萬聖夜又與英裔移民和當地原本的異教習俗融合,當晚小孩會穿上鬼怪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討要糖果。
隨著將日期統一確定到了10月底的晚上,萬聖夜逐漸在美國形成流行,至20世紀,又在該國影響力增強下而成為國際性節慶。隨著世俗化與娛樂化的潮流,如今許多地區的萬聖節活動已不再強調神秘和恐怖氛圍,而以搞怪和變裝表演為主。位於明尼蘇達州的阿諾卡號稱是「世界萬聖之都」,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萬聖夜習俗可能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可能為夏末節),凱爾特人相信10月的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稱其為「死人之日」或「鬼節」。
相傳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陰間,在世間遊走,拜訪親友,這天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在村中遊走,如此一來,就逐漸形成了萬聖節活動最初的起源。





古時愛爾蘭人認為十月三十一日及十一月一日間亡靈會回人間,故有習俗生者穿上奇裝異服,遊行驅鬼,當時歐洲大陸也有為亡者布施糖果的習慣,接受者則答應以「為亡者祈禱」回報,慢慢地發展出孩子們到各家索取糖果的習慣。
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將相關的習俗傳播到世界各地,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其他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文化影響,也開始慶祝起萬聖夜。




萬聖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夜扯上關係的事物有南瓜、鬼魂、食屍鬼、女巫、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殭屍、骷髏和惡魔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學怪人。
黑色和橙色是萬聖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夜的產品則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傑克燈籠(英語:Jack-o'-lantern)是萬聖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一開始是在挖空的蕪菁或甜菜根中,燃點蠟燭製成傑克燈。

後來移民到美國的人,將本來用於慶祝豐收的雕刻南瓜,改為傑克南瓜燈,因為南瓜比較大而且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鑿刻嚇人的面容,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意在驅走惡魔與妖怪。









在萬聖節前夕,許多西方基督教派會鼓勵人們戒食肉類,因此萬聖節的美食多爲素食。
由於萬聖夜鄰近北半球的蘋果豐收期,糖蘋果(toffee apples,在北美以外稱爲「太妃蘋果」)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





從前,各家各戶會準備太妃糖蘋果送給小孩,但當美國有傳聞稱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便逐漸消失。
雖然大部分個案只是惡作劇,即使是在真實個案中,小孩也僅受輕傷,但由於大眾媒體的渲染,不少家長仍然以為在蘋果中放刀片是十分普遍的。
在這場恐慌達到頂峰時,一些醫院甚至提供免費的X光檢查,以檢查孩子的萬聖節糖果是否被動手腳。




在現代的愛爾蘭,一個延續至今的習俗是烘焙(如今更多是購買)一種叫巴姆布瑞克(愛爾蘭語:báirín breac)的蛋糕。這是一種輕質水果蛋糕,烘焙前會在蛋糕裡放入一個戒指、一枚硬幣及其他吉祥物。
據說找到這些物品的幸運兒會得到好運,傳言中找到戒指的人將在來年找到真愛。這與主顯節的國王餅傳統相似。許多公司也會在萬聖節前夕推出萬聖節主題的食品,例如吉百利推出「鬼頭」巧克力,包裝具有恐怖風格。
人們通常會將蛋糕等食物塗成萬聖節的主題色(通常是黑色、橙色和紫色),並添加各種圖案,以用於聚會和活動,常見的主題包括南瓜、蜘蛛和人體部位。








其他特色食品還有:
- 糖蘋果/太妃蘋果(英國和愛爾蘭)
- 糖蘋果、粟米糖、南瓜糖(北美)
- 猴子堅果(Monkey nuts,即帶殼花生)(愛爾蘭和蘇格蘭)
- 焦糖蘋果
- 焦糖玉米
- 捲心菜土豆泥(愛爾蘭)
- 糖果/巧克力,通常有骷髏、南瓜、蝙蝠等造型
- 熱蘋果酒
- 烘南瓜籽
- 烤甜玉米
- 靈魂蛋糕
- 南瓜派











「不給糖就搗蛋」是萬聖夜的主要活動之一,流行於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區。小孩裝扮成各種鬼怪,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的話就搗蛋!」),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有些人更會給些許零錢。
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數以袋計,整袋整袋地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萬聖夜裝飾,包括了殭屍、鬼魂、女巫、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是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白床單來扮鬼。
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更加多元的變裝打扮,如扮成影視明星或公眾人物,例如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消防員、警察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據估計,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人,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









此外,還有一些和萬聖節派對有關的遊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咬蘋果」(apple bobbing),在遊戲中,蘋果漂浮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子或是木桶的水面上,參加者設法用牙齒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這個習俗被認為是由古羅馬讚頌女神波莫娜(古羅馬象徵豐收的女神)的慶典演變而來。








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矇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世,如盛有水代表將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




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骷髏頭,這個習俗於19世紀後期相當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不過,自17世紀起,慶祝萬聖夜的傳統在英格蘭南部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紀念會。
在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北部萬聖夜依然盛行,直到最近十年,南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聖夜,只是方式完全美式了。
傳統的慶祝儀式在愛爾蘭,幾乎被完全保留,在那裡,10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公眾假日,所有學校停課,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舉行期中考試。
這個假日通常叫做萬聖節假期,愛爾蘭是在萬聖夜給學生們放假的唯一一個國家,所以可以自由地慶祝,保留了古老相傳的傳統。




萬聖夜與萬聖節進入了21世紀,整個節日與在全球的慶祝活動早已完全商業化,許多人不再了解或是根本不知道萬聖夜的宗教意義,如同許多非基督徒慶祝聖誕節的動機一樣,由於文化不同,因此不需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慶」看待,
作為文化發源地的西方國家,基督宗教對此萬聖節與萬聖夜的議題看法並不完全一致,有些基督宗教團體認為,萬聖夜是一個歡慶死亡並榮耀魔鬼與邪靈的日子,因此天主教會、新教等對於教徒慶祝萬鬼節活動持不鼓勵或者反對態度。
近年有些團體在萬聖夜當晚另外舉行「期待耶穌節」(Jesusween,取名於「耶穌」Jesus及「期待」的古英語字Ween),使信徒得以在萬聖夜當晚可以參與另類活動;又鼓勵信徒在小朋友前來索取糖果時,給他們送贈聖經或十字架等其他基督宗教禮品。
也有一些福音派機構(如影音使團)也認為萬聖夜根本沒關心節日原本的慶祝目的,還間接歡迎了魔鬼,故不建議人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
聊起全球萬聖夜的起源慶祝活動習俗,在看這篇介紹之前,你聽過幾種呢?
今年的萬聖節你與家人準備好了要參加萬聖夜扮裝活動嗎? 希望以上來自維基百科簡介的全球各地習俗慶典活動,能帶給你更多的靈感!
Happy Halloween ! 萬聖節快樂!



(註)
一、本篇中的萬聖節起源與各地慶典習俗活動相關資訊,引用自維基百科萬聖夜簡介。
二、本篇的圖像,是根據維基百科萬聖夜簡介中相關文字摘要,對Windows Bing Image Creator AI生成圖案器下指令,以明亮多彩照相實景主義風格搭配,共生成140張圖像,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圖文出處與作者名稱後轉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