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的靜與人聲的消逝感——像天地互不回應卻仍共鳴。
《海邊拾貝》—雙語俳句
中文(五・七・五)
指間潮息, 殼中仍有聲, 不屬於誰。
日文對譯(五・七・五)
指のあい 潮(ゆび の あい しお) 貝の中にも 声(かい の なか に も こえ) 誰のものでもなし(だれ の もの でも なし)
✳️ 詩意說明
- 「指間潮息」:潮水在手指間退去,像時間的呼吸。
- 「殼中仍有聲」:即使潮退,世界仍在低語。
- 「不屬於誰」:那聲音既非人語,也非海語,是自然自身的循環。
整首的呼吸節奏是「吸(潮)—停(殼)—放(無主)」:
人在這裡只是聽的容器。

俳句原文
嵐山風,
她髮隨竹鳴,
世界微動。
[天空層:嵐山風]
│
▼
╭──────────────╮
│ 風聲 × 光線流動 │ ← 自然呼吸層
╰──────────────╯
│
▼
╭──────────────╮
│ 髮絲與竹鳴交錯 │ ← 人入景層(動)
╰──────────────╯
│
▼
╭──────────────╮
│ 世界微動回氣 │ ← 共鳴悟層(靜)
╰──────────────╯
```
---
**結構說明**
- **上層:天空與風(開)** → 動勢起。
- **中層:人物與竹(合)** → 物我融合。
- **下層:世界微動(收)** → 一切歸靜。
整體節奏為「吸氣 → 共鳴 → 吐氣」,如嵐山之風的呼吸。
視覺上可理解為三層呼吸結構:
```
風 → 髮 → 靜
氣 → 聲 → 形
開 → 合 → 歸
「嵐山風,髮絲與竹鳴,同一節奏。」
它的好在於──人完全融入景,景也替人說話。
- 「嵐山風」開頭就定下空氣:既是地點,也是季節(秋或初夏皆可)。
- 「髮絲與竹鳴」是俳句少見的對應結構:一柔、一剛;人與自然共振。
- 「同一節奏」既是結語、也是悟語。
它不感嘆、不形容,只陳述一個現象,卻讓人聽見靜與動的平衡。
傳統俳句以「景」為骨,但不排斥「人」;只是人必須像景的一部分。
俳句講究「物我一體」的瞬間感覺,
所以即使寫人,也要讓那個人融入時節、氣候、光影中,
而不是成為主角。
一、寫人時的原則
- 人不可獨立:
不能像抒情詩那樣描寫她的情感、表情,而要用「她在這個時刻的存在狀態」。 例:不是「她很美」,而是「風掀她衣角,光閃在頸邊」。 - 人即季節:
把人當作季節的延伸。 春的綠、夏的光、秋的影、冬的白——人只是時間的一次閃現。 - 去情感化,不去感覺:
俳句不是沒有情,而是「不說出情」。 美的感受要藏在形象裡。
俳句之所以能長久流傳,就是因為它的門檻「低於詩、深於詩」。
入門時你只要抓三個核心,就能寫出有靈氣的作品。
🪶 一、三大原則(初學者必抓)
1️⃣ 「五・七・五」節奏
不是要硬湊字,而是要有「三拍呼吸」的感覺。
→ 第一行開景,第二行轉氣,第三行收靜。 例如:
山風吹雪,
樹影無聲落, 月仍明。
即使字數不剛好,只要讀起來有「停頓—延伸—歸靜」的節奏,就對了。
2️⃣ 季語(きご)
俳句要有季節的觸點,不只是背景,而是氣息。
春:花、霞、芽、雨 夏:波、螢、蟬、雲 秋:月、露、蟋蟀、楓 冬:雪、霜、火、夜
例:
夏雲低,
鳥影掠過水, 心無聲。
「夏雲」就是季語,它讓詩立刻有時間感與溫度。
3️⃣ 「一瞬的覺」
俳句不敘事、不解釋,只捕捉一個瞬間的醒覺。
不是「我覺得悲傷」,而是「什麼讓我意識到悲傷」。 → 寫「風吹燈影動」,不要寫「我心動」。
🌿 二、入門練習法
- 一分鐘筆記法
走出門隨手記一件「你現在看到的」,限十秒思考。 然後問自己:那個畫面裡有聲音嗎?有光嗎?有溫度嗎? 把這三者取其一寫進去。 - 對比練習法
讓兩個元素對照出感覺: 熱/冷、遠/近、動/靜、生/死。 → 俳句的深度常在對比裡誕生。 - 不加形容詞練習
試著不用「美麗、寂寞、柔軟」這類字。 用「風吹過簷角」取代「寂寞的風」。
🌊 三、判斷自己寫得好的小徵兆
- 你讀完後有「空一秒」的感覺。
- 別人問「這句是什麼意思?」時,你其實也不急著回答。
- 詩裡的物,比情緒更清晰。
🌸 俳句七日練習表
🕊️ 第一天:看・形的瞬間
主題:風動的東西(葉、衣、燈影、波)
練習:
- 觀察一樣被風帶動的物。
- 寫出它「開始動」與「停止」的瞬間。
例句:
一簾微風,
半片葉先動, 陽光遲疑。
拆解:
- 名詞:簾、葉、光
- 動詞:動、遲疑(轉靜)
→ 一動一靜即成句。
🌊 第二天:聽・聲的遠近
主題:重疊的聲音(蟬、潮、水、腳步)
練習:
- 聽兩種聲音,標出誰近、誰遠。
- 用距離取代音量。
例句:
潮聲近,
鳥聲更遠處, 光仍閃。
🌿 第三天:氣・呼吸的節奏
主題:風、霧、煙、氣息
練習:
- 找一個「看得到卻抓不住」的東西。
- 寫它如何消散。
例句:
茶氣上升,
一息未完時, 窗外風。
☀️ 第四天:光・靜中的流動
主題:晨光、月光、水光、街燈
練習:
- 用光表現時間的移動。
- 不說「亮暗」,只寫「變」。
例句:
灯影搖,
夜深成另一色, 心未眠。
🪶 第五天:距離・人與世界
主題:觀察一個人但不寫他
練習:
- 讓動作成為主體。
- 不說情緒。
例句:
他舉傘時,
雨正停在空, 鳥飛低。
🍁 第六天:對比・兩種時間
主題:季節交替、老少對照、枯榮對照
練習:
- 找一個舊物與新物。
- 讓它們同框。
例句:
新芽破雪,
舊枝仍不折, 天色藍。
🌌 第七天:留白・不可言之境
主題:沉默、夜、空氣
練習:
- 寫「要說卻停下」的瞬間。
- 最後一句用留白或「未完」收尾。
例句:
海邊燈滅,
她欲言又止, 潮更近。
📘 進階思路:如何拆解
寫完後,請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
- 這首俳句的「呼吸點」在哪?(哪裡讓你想停頓)
- 有沒有一個物象是「靜中的動」?
- 如果去掉最後一句,還能成立嗎?(留白夠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