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靈感,只有親手摸過才會懂。這次我試著把它整理成流程。我不是專家,但我也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清楚。
昨天是第二次拍攝影片,說實話,有點神奇。 前幾天我基本上就是在攝影棚裡亂玩一通,拿著相機東拍西拍,沒什麼章法。但昨天下午拍到一半的時候,腦子裡突然有什麼東西「喀嚓」一聲接上了。就像是你盯著一幅混亂的拼圖看了很久,然後某個瞬間,那些散落的碎片突然自己排列成形,你看見了完整的圖案。那種感覺很難形容,不是有人教我,也不是我坐下來苦思,而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身體和腦子自己把經驗整理成了一套流程。 我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做中學」吧。你光看別人做,或是光讀教學文章,那些知識就只是飄在空中的概念。但當你真的連續幾天泡在那個環境裡,手碰到器材,眼睛看著畫面,身體記住了動作,某個時刻,那些零散的經驗就會在你腦海裡自動組織起來。這種直覺性的理解,來得突然,但卻無比清晰。 問題是,直覺這東西很容易溜走。今天我就想趁記憶還新鮮的時候,把昨天那個瞬間「看見」的流程好好梳理下來。不然過幾天,那種清晰感就會模糊掉,又變回一團混沌。把腦中的直覺轉化成白紙黑字的流程文件,這件事很重要——它讓經驗變成可以重複使用、可以檢驗、可以優化的東西。 昨天下午我做的其實是比較簡單的擺拍,沒有台詞,沒有複雜的敘事內容。這讓我意識到一件事:如果只是擺拍的話,事情就相對容易多了。變數少了,你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視覺呈現上。這算是我的一個小發現——當資源有限或是剛開始摸索的時候,從最簡單的形式開始,可能是最明智的選擇。 那麼,流程到底是什麼呢?讓我按照昨天的經驗來說說看。 一進攝影棚,第一件事就是「挑道具」。這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其實很關鍵。你得先把今天要用的所有東西集中起來,確保物質資源到位。沒有這一步,後面什麼都做不了。這就像是做菜之前要先把食材都準備好一樣,是整個流程的地基。 道具挑好了,接著就是「擺放」。把那些道具放到該出現的位置上。這一步其實是從「準備」過渡到「執行」,你開始思考空間怎麼安排,怎麼讓這些東西在畫面上看起來舒服、有意義。這時候考驗的是你的組織能力和視覺sense。 然後是「決定相機視角」。這一步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你要選擇用「第一人稱視角」還是「第二人稱視角」來呈現。第一人稱讓觀眾感覺像是他們自己在做這件事,有代入感;第二人稱則是站在旁邊看,比較客觀、展示性強。這個決定會直接影響整個影片的氛圍和觀眾的感受,所以必須在開始精細擺放之前就想清楚。 視角確定了,就進入一個反覆調整的階段。道具擺放和攝影視角要不斷配合調整。你擺好了看一下鏡頭,覺得不對,再調整道具的位置或角度;有時候道具位置對了,但發現鏡頭角度需要微調。這是個來回磨合的過程,需要耐心和對細節的專注。說實話,這個階段可能會佔掉不少時間,但它決定了你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到底有沒有「那個味道」。 畫面構圖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預演運鏡和動作腳步。這個環節我昨天特別有感觸,因為我發現再好看的靜態畫面,如果運鏡不流暢、動作不協調,整體效果會差很多。運鏡就是鏡頭怎麼移動,你的手怎麼動,走位怎麼走,這些動態的元素加起來,才能讓影片「活」起來。這一步真的很重要,大大影響整體表現。 如果拍攝的主角是茶葉——像我們現在做的這些——那就得考慮要展示些什麼。商品包裝、茶乾樣態、茶湯水色、葉底,這四個是核心的視覺元素。不一定每次都要全部呈現,但你得知道這些選項,然後根據需要挑選重點。這些是產品的「硬實力」,是觀眾能直接看見、能判斷品質的東西。 視覺之外,還有「茶品介紹的內容」,也就是要打上字幕的那些描述。水色、香氣、滋味、口感、產地、產季,這六個角度可以選擇性地呈現。這些是語言層面的補充,是那些無法直接用眼睛看出來,但能增加產品深度和故事感的資訊。關鍵是不要什麼都講,挑重點講,不然觀眾會被資訊淹沒。 再來是「優惠內容」。這部分我覺得必須很小心,很謹慎。原本售價是多少、組合怎麼算(幾斤折多少錢、折幾成、買幾送幾)、優惠形式是什麼(加購、滿額贈、買就送、限量、期間限定)、怎麼買(實體店、網站、電話),這些通通要說清楚講明白。為什麼?因為模糊不清的促銷資訊會引發消費爭議,會傷害信任。在商業溝通裡,透明是最基本的誠意。 影片的最後,還得有明確的「行動呼籲」。也就是說,你希望看完影片的人做什麼?是去官網下訂?還是點進專欄閱讀更多內容?這個必須講清楚,不然觀眾看完就看完了,不知道下一步該幹嘛。影片的目的就模糊掉了。這是把內容消費轉化成實際行動的關鍵一步。 喔對了,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但超級重要的事:後製的音樂和剪輯,一定要跟製片對搞。這裡的「對搞」就是仔細核對、確認的意思。音樂選錯了,整個氛圍就毀了;剪輯節奏不對,再好的素材也浪費了。這是跨部門協作的環節,需要溝通清楚,確保最終成品跟你腦中的構想是一致的。 嗯,今天就先把流程羅列出來。其實寫下來之後,我發現這些步驟並不複雜,但它們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更重要的是,這是我在實際操作中自己摸索出來的,不是別人告訴我的。這種自己領悟出來的知識,特別紮實,也特別有意義。 下次拍攝的時候,我就可以照著這個流程來,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提高效率、減少混亂。如果有問題,再調整優化。這才是經驗積累的正確方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