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年的建設與超過十億美元的投資,埃及大博物館於11月1日在開羅正式開幕,根據埃及外交部,約80個官方代表團出席開幕典禮,其中約有40個代表團由國王、總統或政府首腦親自率領。
在38公尺高的玻璃穹頂下,高達11公尺、重達83噸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矗立在大埃及博物館的入口中央,氣勢磅礴。參觀者目瞪口呆地仰望著這尊龐然大物,驚嘆不已,不禁懷疑這是否為複製品或原作1。
1820年,人們在開羅以南的古都孟菲斯(Memphis)遺址發現了這尊巨像。1955年,埃及共和國的奠基者賈邁勒·阿卜杜勒·納瑟(Gamal Abdel Nasser, 1918–1970)將它安置在開羅市中心,作為獻給人民的禮物。2002年,大埃及博物館的構想誕生2,人們提議再度移動這尊巨像,將其安置於未來博物館所在的吉薩高原(Gizeh)。2006年,當時仍處於權力巔峰的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oubarak, 1928–2020)政權之下,巨像在某個夜晚從開羅市中心被拔除,綁在鐵製保護箱中,由卡車載運穿越城市。數以萬計的埃及人湧上街頭,向這尊巨像作最後的告別——這場告別,也彷彿預示著2011年那場推翻總統的革命。
穿過拉美西斯巨像,在通往展廳的壯麗階梯上,排列著諸多統治埃及的歷代君王與王后雕像,也有神祇人形象2、門楣、柱石與石棺。館內80件展品件件非凡,讓人真切體會古埃及文明綿延千年的深度。自公元前3150年上下埃及的統一,至托勒密王朝為止,博物館以三千年的歷史脈絡引導觀者前行。而當走上階梯的頂端,迎面所見的是一扇巨大的落地窗,框出吉薩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胡夫(Khéops)、哈夫拉(Képhren)與孟卡拉(Mykérinos),它們靜靜地屹立在沙漠中,距離博物館不到兩公里。
博物館共有12個展廳,分為3個主題——「社會」、「王權」與「信仰」,每個主題又依時間順序再劃分3為4個時期:從史前時代到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直到希臘羅馬時期。如此安排使得觀眾能以條理分明的方式走入博物館,並能依個人興趣選擇不同導覽路線。超過10萬件古代文物已被移入大埃及博物館,其中一半將在常設與特展中展出。此外,館內還設有以尖端技術打造的龐大儲藏室與實驗室,部分資金來自2005年「圖坦卡門(Toutankhamon)」全球巡迴展4所募集的收益,使館方能妥善收藏並保存其餘5萬件文物。
整個展覽將依照法老圖坦卡門的葬禮主題展開。哈瓦斯解釋,這樣安排主要是讓觀眾重新體驗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圖坦卡門的那一刻。其中1800件陪葬品曾在開羅解放廣場(Place Tahrir)的舊埃及博物館中展出,但在大埃及博物館,將有4500件陳列於兩間氣勢恢宏的展廳。在博物館正式開幕前,埃及總統下令禁止任何人進入那兩間展廳。圖坦卡門的珍寶受到嚴密保護,沒有任何照片或消息流出。
興建大埃及博物館的構想可追溯至1990年胡斯尼·穆巴拉克執政的年代。這位總統希望興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甚至與妻子親自搭乘直升機勘選地點,最後選定5吉薩城郊,金字塔群旁的一片50公頃土地。實際計畫啟動於2002年,由當時的文化部長法魯克·胡斯尼(Farouk Hosni)主導,而埃及學家札希·哈瓦斯(Zahi Hawass)則掌管古物部門。
博物館原本預估於2015年開幕,卻被2011年革命與隨後的政治動盪所延宕; 2013年又發生阿布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Al-Sissi)的軍事政變,整個計畫再度被迫中斷與重整。25年後,這個龐大的工程最終耗資超過30億美元,其中約8億美元由日本貸款,其餘則由埃及政府以納稅人的錢支付。館方預計,博物館每日可接待多達1萬名參觀者。然而,館方管理部門清楚認識到,門票收入遠不足以彌補這座建築的天價成本。
「在經濟並不景氣的時刻,仍願意投入如此巨額的資金,這本身就是一種訊息,」哈瓦斯斬釘截鐵地說:「一個擁有文化、並熱愛自己文化的國家,不會計較金錢。博物館從來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對自身歷史的尊重。」
大埃及博物館不僅是一座文化殿堂,更是為了推動觀光產業的旗艦計畫。2024年,埃及迎來創紀錄的1,500萬名旅客;政府則將目標設定為2030年達到3,000萬人次,而這座全新的博物館正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主打項目。距離館址約30公里處,一座名為「獅身人面像」(Sphinx)的新機場於2022年啟用。它在博物館整體規畫的初期便已納入構想,由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廉價航空公司航班服務,能讓遊客能直接從機場抵達博物館。
這項龐大的計畫由政府最高層親自監督。2016年,埃及總統阿布杜勒·法塔赫·塞西將其交由與政權關係密切的軍方人物阿特夫·穆夫塔(Atef Muftah)少將全面掌管,負責大埃及博物館及周邊地區的建設。在博物館周圍,整片街區正進行著徹底的「整容」工程6:老舊房舍被拆除、居民被迫遷離,取而代之的是為迎接未來觀光客而興建的飯店與觀光設施。
大埃及博物館也是歷任埃及總統用以展現國家榮耀的象徵。一名項目前員工透露,計畫構想的核心在2014 年曾被重新調整,轉向彰顯王權、君主與統治者,讓古埃及的輝煌與現代埃及的力量互相呼應。
2021年,阿布杜勒·法塔赫·塞西就已經以盛大的排場主持過另一場舉世矚目的典禮。為了慶祝埃及國家文明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 la civilisation égyptienne)的落成,他策劃了一場華麗誇張的「黃金遊行」,22具王室木乃伊被安置在軍方打造的巨大花車上,車體被裝飾成古埃及的船形,上方懸掛著象徵太陽神的金色圓盤。遊行隊伍穿越開羅,全程由全球媒體轉播。
哈瓦斯在春季接受《世界報》(Le Monde)訪問時強調:
Nous montrons nos objets antiques avec la beauté du design du XXIe siècle, [……] Le message envoyé au monde : l’Egypte sauvegarde son héritage. Un patrimoine qui n’appartient pas seulement aux Egyptiens, mais à toute l’humanité.7 (我們以21世紀的設計美學展示文物⋯⋯ 我們要向全世界傳遞一個訊息:埃及正在守護自身的遺產,而這份遺產不僅屬於埃及人,更屬於全人類。)
透過博物館的建設,埃及不僅推動觀光發展,也以此彰顯國家的歷史榮光與文化自信。
Lexique:
1. Une réplique (n.f.) 複製品et un original (n.m.) 原作,原文。
2. Une effigie:(n.f.)人像, 肖像。在街頭抗議中,有時會有焚燒某人人像,表示抗議的行為,就是使用effigie這詞。其他像在硬幣上的頭像,如une pièce à l’effigie de Marianne刻有瑪麗安娜像的硬幣。
3. Diviser et subdiviser:diviser (v.t.) 分,分開。前綴 sub- 有再下層、次級的意思,subdiviser表示「再細分」。
4. Une tournée mondiale:世界巡迴。tournée 來自動詞 tourner (v.t.) 轉,巡迴。
5. Jeter son dévolu sur:看中某物,選中某人。
6. Un lifting:來自英語 lifting提升、拉提,專指「拉皮手術」或比喻「整修更新」。
7. 本段動詞和名詞
[1] 動詞
i. Montrer:展示、顯示、指出。常用短語有Montrer quelque chose à qqn:向某人展示某物。Se montrer表現出(+表語),如se montrer généreux。
ii. Envoyer:寄送、發出、傳遞。
iii. Sauvegarder:維護、保存。
iv. Appartenir à:屬於……。
[2] 名詞
i. Heritage:(n.m.) 遺產(可指財產、文化、精神層面),來自拉丁語 hereditas繼承物。
ii. Patrimoine:(n.m.) 遺產(多用於國家或文化層面),pater-指父親。
本文節錄:
Eliott Brachet, « L’Egypte ouvre enfin son musée pharaonique », in Le Monde, vendredi 31octobre 2025, p.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