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特展:最後的肖像畫大師—薩金特 Le dernier grand portraitiste —Sargent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近年來,奧賽美術館致力重新發掘19世紀末那些曾被印象派掩蓋光芒的畫家,如尚-李奧·傑洛姆(Jean-Léon Gérôme)、詹姆斯·提索(James Tissot)等。而此次展出的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正是在當時極活躍,卻一度被遺忘的藝術家之一。

 

薩金特出生於義大利,父母皆為美國人,成長於富裕家庭,起初在佛羅倫斯美術學院(Académie de Florence)接受藝術訓練,1874年才至巴黎追隨肖像畫家卡羅勒斯-杜蘭(Carolus-Duran)學習;同年,他為老師繪製了一幅姿態優雅卻又隨意的1肖像畫,並在沙龍展獲得首次成功。1879年,薩金特考進巴黎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

 

在法國,薩金特結識了畫家保羅·埃勒(Paul Helleu)。他或許沒有參觀1874年4月的首屆印象派展覽,但1876年他與埃勒一同造訪了第二屆展覽,並在那裡遇見莫內,兩人之間因此建立了友誼,開始通信。從1882年起,薩金特多次前往吉維尼(Giverny)拜訪莫內,1900年前後更在倫敦相聚。1890年,他還曾與莫內共同發起募資2,促成馬內(Édouard Manet)的《奧林匹亞》(Olympia)進入盧森堡博物館典藏。

 

薩金特先後結識了竇加(Edgar Degas)、羅丹(Auguste Rodin),並與阿爾貝·德·貝勒羅什(Albert de Belleroche)成為好友,還與歐內斯特·安熱·迪埃(Ernest Ange Duez)、阿爾貝·貝納爾(Albert Besnard)、亨利·茹丹(Henri Jourdain)等人同台展出。他很快地在上流社會圈子3中嶄露頭角,雖然他接受委託創作,但更多時候,他會主動邀請能幫助他提升名氣4的模特兒入畫。

 

這一時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是1881年他為外科醫生波齊(Dr. Samuel Jean Pozzi)繪製的肖像。波齊與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愛德蒙·德·波利尼亞克(Edmond de Polignac)交情甚篤,這使薩金特得以進入極為精英的「藝術家聯盟」(Union artistique)。


 

在男性肖像之外,他還留下了大量關於女性的作品。在眾多女性的支持下,包括藝術評論家朱迪絲·戈蒂耶(Judith Gautier)與艾瑪·阿盧阿爾-茹安(Emma Allouard-Jouan),他於1882年畫下了《保羅·埃斯屈迪耶夫人》(Madame Paul Escudier),以優雅的明暗對照法呈現;翌年又完成了《亨利・懷特夫人》(Mrs. Henry White),這幅畫是他寄送至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作品之一。



此外,薩金特創作了多人物的肖像畫,例如《帕耶容的孩子們》(Les Enfants Pailleron)與波士頓美術館特別出借的《愛德華·達利·布瓦特的女兒們》(Les Filles d’Edward Darley Boit)。這幅作品或許是薩金特最具創新性的畫作之一,其結構與取景獨樹一幟。

 


在巴黎的歲月裡,薩金特創作了數百幅作品,同時不斷旅行,他於摩洛哥丹吉爾(Tangier) 與威尼斯完成的畫作筆觸更為自由。他是一位光的畫家,在風景畫方面尤為出色,如《大西洋日落》(Atlantic Sunset)。1870年代後期,有評論家將他與印象派並論。然而,薩金特從未與莫內、雷諾瓦或莫里索(Berthe Morisot)一同展出。他僅有的幾幅接近印象派風格的作品——例如《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Carnation, Lily, Lily, Rose),描繪女孩們在英式花園中點亮日本燈籠——都是在他離開巴黎後完成的。

 


薩金特熱愛西班牙與荷蘭繪畫,是馬內的崇拜者,同時又是「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上流社會的御用畫家。不過,他也嘗試描繪風俗場景(例如布列塔尼的漁夫、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舞蹈)和風景畫,以一種自然主義的筆觸,帶著若隱若現的印象派氣息。作為一位描繪社會表象的畫家,他不著重內在,不試圖去詮釋模特的心理。如果說他的繪畫技巧讓人聯想到學院派,那麼畫中人物姿態的自然與目光的真實,則將他置於現實主義。他曾這樣說道:

Je ne creuse pas sous la surface pour trou-ver des choses qui n’apparaissent pas sous mes yeux.(我不會挖掘表面去尋找那些眼睛所看不見的東西。)

 

奧賽博物館的策展人保羅·佩蘭(Paul Perrin)認為,薩金特融入肖像畫家使用的傳統技法,如委拉斯蓋茲(Diego Vélasquez)與弗朗斯·哈爾斯(Frans Hals),與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及安格爾又相差甚遠;他的作品充滿色彩,展現筆觸的高超技巧,並懂得捕捉時代氣息5

 

薩金特其實早在1882年便萌生離開巴黎,轉往英國的想法,1884 年因《X夫人》(Madame X)引發的醜聞成為了導火線6。畫中模特是銀行家的妻子維吉妮·戈蒂耶 (Virginie Gautreau);她側著身7,身著一襲黑色長裙。這幅畫首次送至沙龍的版本引來猛烈批評:臉龐妝容過重、膚色過白、領口過於低垂,其中一條肩帶更滑落至手臂外,裸露了肩膀;薩金特後來修飾了作品。如今作為大都會博物館19世紀館藏中的代表之作,這幅畫是藝術家本人的最愛。



這場風波損及了他的名聲。在巴黎,薩金特已不再是讓人驚豔的新秀。1884年抵達倫敦後,薩金特繼續以肖像畫家的身分維持生計,創作了多幅傑作,包括《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與西班牙舞孃《卡門西塔》(La Carmencita)。後者是他第一幅被法國公立機構收藏的作品(1892年由法國政府為盧森堡博物館購入,如今收藏於奧賽美術館),也可視為薩金特在《X夫人》事件後的一次雪恥。

 


英國之外,薩金特也在美國展出作品。他經常回訪巴黎,ㄧ直至1905年仍持續向沙龍提交作品。1907年起,他對油畫肖像感到厭倦8,轉而以炭筆作畫,並創作大量水彩風景畫。他亦為波士頓公共圖書館(Boston Public Library)創作壁畫裝飾,並於1919年完成。

 

本次展覽共展出來自費城、威廉斯敦、波士頓、芝加哥、明尼亞波利斯等地博物館的95件作品,包括油畫、素描與水彩。聚焦於薩金特早期的作品——1874年至1884年間,他在巴黎度過的十年。

 

在法國,能看到他畫作的機會相當稀少,唯一的例外是2007年巴黎小皇宮(Petit Palais)舉辦的「光之畫家:薩金特與索羅亞(Sargent & Sorolla)」對照展。策展人保羅·佩蘭解釋道:「他是奧賽博物館努力讓人認識的外國藝術家之一。除了曾為湯瑪斯·伊金斯(Thomas Eakins)與詹姆斯·阿伯特·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舉辦過個展之外,法國對美國藝術其實關注不多。」

 

此次展覽特別展出兩幅作品:其一是私人收藏的《維娜蕾塔·辛格·塞·蒙貝利亞爾的肖像》(Portrait de Winnaretta Singer Scey-Montbéliard),自1889年後便未曾公開展出;另一幅則是從未展出的《奧康納夫人〔瑪格麗特·德·加奈〕》(Madame O’Connor 〔Marguerite de Ganay〕),甚至連去年春天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展覽中也未曾亮相。



展覽時間:2025年9月23日至 2026年1月11日

購票可至奧賽美術館官網:https://billetterie.musee-orsay.fr/en-GB/products?famille=2019034714120401300


 

 

 

 

Lexique:

1.   Une posture à la fois élégante et désinvolte:一種既優雅又漫不經心的姿態。Posture (n.f.) 姿勢,態度,立場;élégant (adj.) 優雅的,高雅的;désinvolte (adj.) 漫不經心的,自在的,帶點隨意的。

2.    Lancer une souscription:發起一項募捐,募集(資金)。Lancer (v.) 投擲,發起,推出;souscription (n.f.) 認購,訂閱,募集,捐款。Une souscription en ligne 指線上募款。

3.     Les cercles mondains:上流社會圈。Cercle (n.m.) 圓圈,社團,圈子;mondain(e) (adj./n.) 世俗的,上流社會的,社交的。

4.     Asseoir sa renommée:鞏固名聲。Asseoir (v.) 使坐下,建立;renommée (n.f.) 名聲。

5.     Capter l’air du temps:捕捉時代氣息。

6.     Un déclencheur:(n.m.) 觸發因素,引爆點

7.     De profil:側面地、從側面看。Profil (n.m.) 側面,輪廓,簡介。其他像de face正面;de trois-quarts 從四分之三的角度;de dos 背面。

  1. Se lasser de:(v.pr.) 對…感到厭倦。



本文節錄:

Guillaume Morel, « Sargent, un Américain à Paris », in Connaissance des arts N˚861, Octobre 2025, pp.44-5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 Astra的沙龍
4會員
85內容數
這個平台提供關於法國時事、心理學、科學、歷史、文化、藝術和哲學等領域的文章,文章內會介紹該領域的法文詞彙和使用到的文法,希望分享知識的同時,可以幫助對法文有興趣者學習法文。
Ad Ast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0
斷食如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飲食療法,形式多樣:長時間斷食、間歇性斷食、水斷食,甚至是完全不吃不喝的禁食。斷食被賦予許多功效,提升記憶力、幸福感,降低壓力和減緩憂鬱症狀,甚至有時標榜的效果極為誘人:延長壽命、一種真正的返老還童療程,或是更強的記憶力。
Thumbnail
2025/10/10
斷食如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飲食療法,形式多樣:長時間斷食、間歇性斷食、水斷食,甚至是完全不吃不喝的禁食。斷食被賦予許多功效,提升記憶力、幸福感,降低壓力和減緩憂鬱症狀,甚至有時標榜的效果極為誘人:延長壽命、一種真正的返老還童療程,或是更強的記憶力。
Thumbnail
2025/10/03
並非只有法語有兩個代名詞可以選擇。拉丁語系語言如西班牙語(tu/usted)、意大利語(tu/Lei)、葡萄牙語(tu/você)以及德語(du/Sie)、俄語(ty/vy)及中文(你/您),也區分了與親友間和更有禮貌的用法。使用tu或vous體現了我們對社會階層的認知,以及對人際互動的理解。
Thumbnail
2025/10/03
並非只有法語有兩個代名詞可以選擇。拉丁語系語言如西班牙語(tu/usted)、意大利語(tu/Lei)、葡萄牙語(tu/você)以及德語(du/Sie)、俄語(ty/vy)及中文(你/您),也區分了與親友間和更有禮貌的用法。使用tu或vous體現了我們對社會階層的認知,以及對人際互動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9/25
每天有多少用戶跟ChatGPT說「請」與「謝謝」呢?這個答案目前無法從OpenAI、Anthropic或Google獲得具體數據,因為它們都未公開「禮貌提示詞」的使用頻率。不過,這樣的現象似乎相當普遍。AI 採用對話語氣、使用第一人稱、模擬出類似人類的互動能力,這使得使用者傾向於將其人格化與擬人化。
Thumbnail
2025/09/25
每天有多少用戶跟ChatGPT說「請」與「謝謝」呢?這個答案目前無法從OpenAI、Anthropic或Google獲得具體數據,因為它們都未公開「禮貌提示詞」的使用頻率。不過,這樣的現象似乎相當普遍。AI 採用對話語氣、使用第一人稱、模擬出類似人類的互動能力,這使得使用者傾向於將其人格化與擬人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必看的展覽"。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必看的展覽"。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最近有機會接觸到一幅塞尚的畫作,其畫名為《畫室中的火爐》(The Stove in the Studio, 1865)。第一眼看到此件作品時,覺得它不是很搶眼。因為相較於同時代印象派畫作,固然色彩飽和度算高,明暗對比也明顯,但整體色調偏深色,看久了有一種孤獨感,且越看越覺得它很特別。
Thumbnail
最近有機會接觸到一幅塞尚的畫作,其畫名為《畫室中的火爐》(The Stove in the Studio, 1865)。第一眼看到此件作品時,覺得它不是很搶眼。因為相較於同時代印象派畫作,固然色彩飽和度算高,明暗對比也明顯,但整體色調偏深色,看久了有一種孤獨感,且越看越覺得它很特別。
Thumbnail
💐1844年的今天,亨利・盧梭出生於法國, 與許多自小就展露天分的畫家相比, 亨利・盧梭大概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他到了四十歲才想當藝術家, 沒錯,是四十歲! 四十歲追逐夢想,晚嗎? 事實證明,一點都不晚。 🎨今天來聊聊《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這本書, 在沒讀過這本書之前,
Thumbnail
💐1844年的今天,亨利・盧梭出生於法國, 與許多自小就展露天分的畫家相比, 亨利・盧梭大概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他到了四十歲才想當藝術家, 沒錯,是四十歲! 四十歲追逐夢想,晚嗎? 事實證明,一點都不晚。 🎨今天來聊聊《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這本書, 在沒讀過這本書之前,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