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棒球】指叉球大爆發?回顧戲劇張力爆棚的 2025 MLB 世界大賽!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2025 年世界大賽結束,系列戰歷經兩場延長與超高張力比賽,被外界評為近年最具戰術深度與戲劇張力的一年。

從投打數據來看,今年的比賽不僅延長局數多,總投球數量也顯著增加;而在投手策略上,「指叉球」的使用率達到歷年最高!

一起來看看幾個 Fun Facts 吧。

回顧經典戰役

回顧 Game7:驚心動魄、死裡逃生

MLB 也刊登作者 Mike Petriello 用數據和「冠軍勝率貢獻值(Championship Win Probability Added, cWPA)」來證明,這場比賽是有史以來最驚心動魄的 Game 7。

文中提到,這場第七戰進入延長賽(史上僅第三次發生),且比賽以系列賽史上第三次「雙殺結束」 收場,上一次是 1947 年。

有趣的是,有兩位意想不到的「小人物」成為焦點:

  • Miguel Rojas:一名平常不以打擊著稱的內野手,在第九局轟出追平全壘打(他一年多沒在右投手面前開轟)。
  • Isiah Kiner-Falefa:差一點就跑回致勝分,但被擋在本壘前「差幾公分」落敗。

根據 Baseball-Reference 「冠軍勝率貢獻值(cWPA)」模型,這場比賽中,9 個不同的打席,讓球隊的奪冠機率變動超過 15%,這是史上第七戰裡「影響幅度最大」的紀錄(以前紀錄只有 7 次,是1924年的世界大賽第七戰)。

至於歷史前幾名「最關鍵」的單一打席,作者也整理如下:

歷史世界大賽第七戰「最關鍵打席」排行。整理自 Best Game 7 ever? There is a compelling case ,並由 AI 摘要製圖

歷史世界大賽第七戰「最關鍵打席」排行。整理自 Best Game 7 ever? There is a compelling case ,並由 AI 摘要製圖

排行第四是 Mookie Betts 最後一球將藍鳥捕手 Kirk 打出的滾地球完成雙殺守備結束比賽,使道奇奪冠;排行第五則是 Will Smith 在11局擊出超前全壘打的瞬間。

18 局史詩一戰:世界大賽 Game3 的極限之夜

十八局,六小時三十九分鐘。從台灣時間八點打到快下午三點。比賽的人是煎熬,看的人大概也是XD

第三戰在洛杉磯上演了一場幾乎令人窒息的經典戰役。道奇與藍鳥鏖戰整整 18 局,追平 2018 年的道奇自己經歷的最長局數紀錄,寫下世界大賽史上第二長的比賽。全場動用了 19 名投手、共投出 609 球,兩隊殘壘高達 37 人,數據之誇張幾乎難以想像。這場比賽不只是意志的對決,更是體力與專注的極限試煉。

焦點毫無疑問落在大谷翔平與 Freddie Freeman 身上。此役大谷單場上壘九次、擊出兩發全壘打、四次被故意保送,幾乎獨自撐起道奇攻勢;但最終,Freeman 在第十八局轟出再見全壘打,為道奇鎖定 6 比 5 的勝利,也讓球隊在系列賽中以 2 比 1 領先。

藍鳥打線火力突出

本屆世界大賽中,藍鳥隊的進攻表現亮眼。根據統計,他們的團隊打擊率為 2008 年以來第四高,安打數為近年最多。特別是在一場 18 局的比賽中,藍鳥全隊合計擊出多支安打,火力輸出明顯優於對手。

相對地,道奇隊在打擊端顯得較為掙扎。不過,憑藉穩定的先發表現,道奇仍能在系列戰中保持競爭力,最終成功奪冠。

raw-image

18 局鏖戰推高投球總量

本屆系列戰中,一場 18 局的超長比賽成為焦點。該戰役導致整個系列戰的總投球數比往年增加約 600 至 700 球,為近十年最高紀錄。

  • 2020: 1,756
  • 2021: 1,726
  • 2022: 1,726
  • 2023: 1,490
  • 2024: 1,576
  • 2025: 2,384

球種變化趨勢:指叉球與滑球系球種上升

從歷年世界大賽的投球數據來看,今年在球種分布上出現明顯變化。

根據下圖顯示,2025 年世界大賽中變化球的使用比例明顯提高,特別是指叉球與滑球系球種的比重。其中指叉球更為突出!

歷年球種比較

歷年球種比較

指叉球成焦點 用球比例創歷年新高

從整體投球傾向觀察,指叉球成為今年世界大賽最具代表性的球種。剛好在道奇、藍鳥兩隊陣中,多位王牌投手也多使用指叉球作為決勝武器,也因此在最終數據中,指叉球使用率相較以往更明顯上升,不僅取代部分速球位置,也在關鍵球數時成為主要決勝武器。

raw-image


此外,根據統計,本屆世界大賽的指叉球使用率如下:

  • 道奇|佐佐木朗希:53%
  • 藍鳥|Gausman:45%
  • 道奇|山本由伸:37%
  • 藍鳥|Yesavage:23%

若進一步觀察「兩好球情境下」使用指叉球的比例,Gausman 以 21% 居首,Yesavage 與山本分別為 12% 與 11%。

raw-image

在比賽壓力最大的時刻,這些投手傾向選擇具備下墜幅度與欺騙性的指叉球來結束打席。

大谷與山本展現不同投球取向

在個人層面上,道奇兩位指標性日籍投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策略。

大谷翔平在兩場先發中與季賽慣用配置類似。世界大賽中,四縫線速球使用率為 48.6%,橫掃球 18.1%,曲球 16%,滑球 7.6%。整體變化球仍以滑球系列為主,展現穩定的配球結構。

相較之下,山本由伸在世界大賽的用球出現明顯調整。

他在兩次先發與一次救援中,指叉球使用率上升,速球比例下降。追蹤數據顯示,他以指叉球製造的揮空比例達 22%,比季賽(20%)高出約兩個百分點。 此一變化意味著山本在季後賽中更依賴變化球來應對高壓打者。

raw-image

小結

當你看到蹲滿70多局的道奇鐵捕 Will Smith 在第 11 局敲出那支再見全壘打,賽後說「你做夢都會想像這種時刻」時,那份「夢想成真」的震撼,透過螢幕都能感受到。

而在另一邊,Jeff Hoffman 在賽後說「我讓這群人錯失世界大賽戒指」的自責,則提醒了我們——即便站在世界舞台上,失敗時的痛,也是真實而沉重的。

一瞬間的選擇、一次揮棒、一次投球。密密麻麻的數據背後,都是球員努力、球團絞盡腦汁的策略所匯集。

今年世界大賽實在是太好看,值得一看再看!

我還很喜歡 FOX 的賽後節目,David Ortiz、A-rod、Derek Jeter 一起討論比賽內容,很好笑很精彩!





圖表集錦,歡迎追蹤IG: @ct.chartla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91會員
92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CT的其他內容
2024/11/16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美國、日本和韓國職棒的速球均速變化,並詳細分析了2023年及2024年中華職棒的速球數據。不同賽季的數據對比,可看到各國職棒速球的發展趨勢與球員表現,包括本季速球破百MPH的驚人數字和臺灣隊在12強賽中的表現。期望中華隊繼續展現實力,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Thumbnail
2024/11/16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美國、日本和韓國職棒的速球均速變化,並詳細分析了2023年及2024年中華職棒的速球數據。不同賽季的數據對比,可看到各國職棒速球的發展趨勢與球員表現,包括本季速球破百MPH的驚人數字和臺灣隊在12強賽中的表現。期望中華隊繼續展現實力,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Thumbnail
2024/04/07
本文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情況,共超過700次餘震,並提供近年同期數字供參考。
Thumbnail
2024/04/07
本文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情況,共超過700次餘震,並提供近年同期數字供參考。
Thumbnail
2024/03/14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2024/03/14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