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高股息EPF的投資人,以及定存族來說,最近有個新聞要特別留意。那就是衛福部為了強化健保財務,計畫在不調整健保費率的情況下,於明年修法調整補充保費制度,現行以「單筆收入」為課稅基礎的方式,將改為「年度結算」,納入的項目包括利息、股利及租金,為的就是防止拆單規避。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月月配息ETF,其實就是為了讓單筆現金股息的金額,低於兩萬元。但未來改成按年度結算的情況下,實在很容易就超過兩萬元的門檻。
舉例來說,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這檔ETF,在去年一共配發1.81元現金股息,也就是如果持有一張00929,去年會收到1810元的股息,只要持有超過11張,投資人一年領到的現金股息就會超過2萬,就要繳補充保費了。但是,00929還不到20元,也就是買一張不到兩萬元,要持有超過11張根本很簡單,工作幾年的上班族就能達到了。
未來ETF標榜自己是月月配,對大家來說,沒有誘因了。或許這個新的政策,會讓投資人思考,買ETF到底是為了賺資本利得? 還是為了配息呢? 因為配息其實不一定能夠填息,大家都看到ETF成功填息,是因為台股甚至是全球主要市場已經多頭很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