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賺錢的邏輯》裡,我重新理解了「會賺錢的人」在想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篇艾莎解結《從〈賺錢的邏輯〉裡,我重新理解了「會賺錢的人」在想什麼》是一篇結合閱讀心得與職場反思的文章,寫得相當有深度。以下整理重點摘要 + 延伸啟發筆記


📘 文章概要

主題:


從《賺錢的邏輯》一書,探討「通才時代」的思維轉變——從單一專業走向多面整合。


核心觀點:

未來不再是專家主導的時代,而是「超級通才」的時代。


賺錢的關鍵不在「懂多少」,而在於「能把懂的東西如何串聯」。



💡 一、觀念轉變:從專業到組合力

  • 過去的成功模式:
    「深度」導向——鑽研一門專業、十年磨一劍。
  • 現在的成功模式:
    「連結」導向——將跨領域技能融合,產生加乘價值。
  • 關鍵心法:

    專業是入場券,不是護身符。


    能賺錢的是那些懂得「串聯」不同知識的人。



💡 二、三個思維轉換

  1. 先精通一項技能
    • 成為專家是基礎,否則無法辨識價值。
    • 通才≠樣樣鬆散,而是「T型人才」:橫向廣博、縱向精深。
  2. 延伸週邊能力
    • 擴展表達力、行銷力、協作力、談判力等通用技能。
    • 當技能產生互補與加乘效應,專業就會變成影響力。
  3. 跨界解決共通問題
    • 所有職場挑戰的核心仍是「人性」。
    • 當你懂得以心理學、設計思維、商業策略等多重視角看問題,就能創造無法被取代的價值。

💡 三、從「我缺什麼」到「我能連什麼」

  • 舊思維:焦慮於自己不懂的事。
  • 新思維:看見自己已有的能力組合,並創造新連結。
  • 舉例:
    • 寫作+心理學 → 成為職場溝通顧問。
    • 數據分析+溝通力 → 成為商業策略橋樑。

💬 當你把點連成線,你不再只是螺絲釘,而是設計整個系統的人。


💡 四、關於「相對真理」的覺醒

  • 不需長期擁抱一種真理,因為世界在變。
  • 成功與生存的關鍵是彈性與持續創造價值
  • 賺錢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思維與生存策略的升級

🧭 延伸啟發

①主題②傳統思維③新時代思維

①成功條件

②專精一項技能

③組合多元能力


①學習焦點

②深入一點

③串聯多點


①職涯定位

②做好被分派的任務

③設計系統與價值鏈


①成長策略

②知識堆疊

③能力整合與應用


✍️ 可作為閱讀筆記的總結句

「會賺錢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能整合資源與轉換觀點的人。


真正的財富,來自讓知識彼此對話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運之星
8會員
516內容數
小說及閲讀筆記
幸運之星的其他內容
2025/11/08
趙逸帆這篇〈青少年網路風險與心理危機,到底有哪些?〉的重點整理: 🧩 主題:青少年網路風險與心理危機 🎯 核心觀念 現代青少年的生活早已「虛實整合」: 學習、人際、娛樂、情感,全與網路緊密相連。 網路不只是工具,而是孩子探索自我與尋找歸屬的空間。 大人與其「教」與「管」,更需要「理解
2025/11/08
趙逸帆這篇〈青少年網路風險與心理危機,到底有哪些?〉的重點整理: 🧩 主題:青少年網路風險與心理危機 🎯 核心觀念 現代青少年的生活早已「虛實整合」: 學習、人際、娛樂、情感,全與網路緊密相連。 網路不只是工具,而是孩子探索自我與尋找歸屬的空間。 大人與其「教」與「管」,更需要「理解
2025/11/05
這篇自由時報〈他大學時「靠副業」2週狂賺37萬 今創辦公司營收飆逾77億元 致勝秘訣曝光〉報導的是美國創業家 Tate Stock(泰特.斯托克) 的故事,他是健康器材品牌 Chirp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以下是重點整理與啟示摘要: 🧩 創業故事重點 起點:一個偶然的靈感 2015年,T
2025/11/05
這篇自由時報〈他大學時「靠副業」2週狂賺37萬 今創辦公司營收飆逾77億元 致勝秘訣曝光〉報導的是美國創業家 Tate Stock(泰特.斯托克) 的故事,他是健康器材品牌 Chirp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以下是重點整理與啟示摘要: 🧩 創業故事重點 起點:一個偶然的靈感 2015年,T
2025/11/05
這篇《商業周刊》文章〈退休還能年領200萬的秘密:百萬富翁最推的10個被動收入來源〉主要是整理美國財經作家 Sam Dogen(薩姆.多根) 的實戰經驗,說明「被動收入」其實不是神話,而是需要先投入心力、再享受長期回報的策略性結果。以下是重點整理與分析: 🧩 核心觀念 被動收入不是完全不用工
2025/11/05
這篇《商業周刊》文章〈退休還能年領200萬的秘密:百萬富翁最推的10個被動收入來源〉主要是整理美國財經作家 Sam Dogen(薩姆.多根) 的實戰經驗,說明「被動收入」其實不是神話,而是需要先投入心力、再享受長期回報的策略性結果。以下是重點整理與分析: 🧩 核心觀念 被動收入不是完全不用工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