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文章時,偶然翻到這事件,至今已過三年。
這個事件引發了社會對於同理心、身心障礙者權益、以及網路公審與霸凌的大量討論與反思。在時間軸上,從事件發生到店家決定歇業頂讓,僅僅經歷了不到一個月,輿論的影響力可說是十分巨大。所以花點時間整理成專欄文章,做個紀錄。
事件摘要:
「唐寶寶炸物店事件」是指 2022 年 11 月在新北市永和發生的一起消費糾紛,一名患有唐氏症的少年因忘記帶錢包無法支付新台幣 $40 元,炸物店老闆隨即大聲咆哮並報警;唐氏症少年的父母都是社會成功人士,也利用個人影響力,透過臉書發文與發放實體傳單的方式,在網路與社會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此事件在網路引發兩極討論,一開始網路輿論一面倒批評店家,導致店家Google地圖標籤遭受大量檢舉並顯示停業。但後續隨著警方後來出面說明,證實當初的報導有誤,店家在事件發生的當下並不知道該少年是唐氏症患者,所以以消費糾紛進行報警處理,並無惡意。但等到真相現身,輿論早已散場,只剩一間被輿論炸毀的炸物店。
唐寶寶母親發文表示希望事件平息,風向開始轉變,但巨大的輿論縱使前線大喊停火,所造成的邊際效應已壓垮被釘在恥辱柱上公審,輕生未遂的炸物店老闆。
最終,該炸物店老闆因不堪網友惡評和頻繁檢舉,決定頂讓店面。 新北市永和的那間炸物店,招牌已拆、鐵門緊閉。短短幾天內,這裡從「正義」的戰場,變成廢墟。
事件起因不過是一名唐氏症青年忘了帶40元,店家報警。消息曝光後,輿論如火山爆發,群眾怒罵老闆冷血、沒人性、欺負殘疾人。店家道歉、家屬喊話,風向依舊兇猛。直到最後,炸物店被逼得停業、拆牌,成為網路公審亂象的又一具社會標本。
整理事件經過的網路與新聞發文截圖如下,已依照時間軸排序。

事件開始的第一則貼文,唐氏症少年的父親於"我是永和人"臉書社團中發文公審。





在鄉民以"正義"為名的洪流裡,誰能活下來?
我從事件一開始就在關注。唐寶爸在地方社團發文時,那種「不太對勁」的直覺立刻浮現。這些年,我看過太多「被鄉民正義淹沒的人」:從馬幼興、翁立友到艾成,輿論的刀子總是快得讓真相跟不上。
鄉民的正義總正氣凜然的說要「為弱者發聲」,但更多時候只是為了滿足情緒。網路上那些動輒上千則留言的「正義審判」,其實與街頭的圍觀人潮並無不同。
只是現在,我們不需要走出門——只要一根手指,就能投出一塊石頭。
事件開始時,作為兩性議題粉專主編的我本來不想淌這渾水,就小小的消費糾紛,雙方各讓一步就萬事太平了。但看到唐氏症兒母親挾輿論之力要求店家道歉,新聞連發,我整個怒火中燒...這是台女挾持輿論對平民百姓實施公審,企圖造成男性小攤業主社會性死亡的議題操作,所以我必須出來發聲!
銀貨兩訖需要道啥歉?
妳和孩子因為自身障礙而有了不好的經歷這令人遺憾;但老闆開門作生意是欠妳啥了?拿著孩子特殊疾病的不當遭遇對社會情勒?煽動網友集體網路霸凌店家,毀壞商家聲譽還要人向妳道歉?
這整套紅衛兵套路燃燒的可是社會的善意!正當生意人被妳們弄到生意作不成還不夠,難道要遊街示眾人頭落地妳才舒服?
台灣人千萬別說自己厚道善良~這鐵錚錚階級鬥爭的民粹紅衛兵批鬥套路就擺在這兒了!去給負評的裡面有多少是真正的消費者?人家網路一煽動,捕風捉影的就去刷店家負評?刷到人家老店永久歇業?
鄉民的正義好威風啊!跟紅小將一模一樣啊!噁心!
我最討厭的就是這種片面公審號召群眾網路霸凌,造成被公審方社會性死亡的套路!因為這和女拳共產 #metoo 套路如出一轍!
法律上弄不了你沒關係,透過煽動輿論直接讓你社會性死亡!
新聞清一色都是唐氏症父母的發言;店家的聲音呢?有平衡報導嗎?
不需要平衡!因為女性以及殘疾人標籤就是當然受害者,誰敢惹誰就該被滅!懂?且海量網軍只需小額40元,即可出動!性價比極高!
取消文化/公審這種爛事不斷在台灣發生,是說真的不意外,但你各位民主聖地自當自立的台灣人還敢說自己反共?想笑死誰?
鄉民的正義叫做民粹!不是民主!在以民主自豪的台灣隔代完美復刻文革紅衛兵,我佩服你們啦!真的佩服到底!
我會對此事如此憤慨,是因為整個操作手法和我們所熟悉政治正確 #metoo 的紅衛兵式批鬥手法如出一轍。
截圖公審、聚眾潑屎、大綁遊街、斬首示眾。
想了解政治正確如何毀滅一個人?
請閱讀:從清華學姐發動社屎學弟事件-看女權政治正確之未來
延伸閱讀:參加「終止性暴力」遊行,卻聽到自己名字在性侵者名單中⋯一名少年的自殺,在性暴力議題上的反思?
整個網路公審的浪潮直到炸物攤老闆輕生被送進了醫院的新聞發布後,才明顯感受到網路媒體的報導熱度雪崩式消退。但這樣算是Happy ending嗎?我只感到憤怒與遺憾。
取消文化成為網路時代的「尚方寶劍」
鄉民的正義就像尚方寶劍,不見血不收鞘。
而每一次「討伐」都在告訴我們:這社會的嗜血,其實披著善意的外衣。 唐寶寶事件不過是最新一例。今天我們撻伐炸物店,明天或許就會換成另一個名字、另一張臉。
真正的正義,不是誰先喊得大聲,而是誰願意在情緒湧起時,多問一句:「真相是什麼?」
事件發生當下,有人質疑我們刻意逆風,譁眾取寵吸引點閱與討論。
其實會這麼想的,就是常這麼做的人。我們沒這本事,只是想要做對的事。
甚麼叫做對的事?就事論事,把尺度分清楚。
甚麼叫尺度?行為的代價。
作甚麼事,就該付出甚麼代價。
宗教信仰通常是一元論:信或不信、有或無。
意識形態通常是二元對立:對或錯、善或惡。
理性思維通常是多元尺度:喜歡-欣賞-無感-厭惡-酬視
當時網路上面對唐寶寶對炸物事件,多是以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居多。
炸物攤老闆錯=邪惡=欠教訓;
教訓炸物攤老闆=對=善良=鄉民的正義。
我對你錯的民粹就是這麼一回事。
然而理性的人看待"唐寶寶vs炸物攤事件"會有不同尺度。
炸物攤老闆或許處事手法沒有符合"善良"社會大眾的期待,但他沒做錯事,更沒犯法!咆嘯是片面指控,且雙方都無法拿出證據;報警是生活上遇到糾紛時的常識處理手法,並無不妥。
行為不當的部分可以提出行為建議;但針對店家的惡意負評造成對方名譽損失,就是犯罪行為了。店家老闆所受到的實質懲罰與他實際作為不符合比例原則,這就是尺度不對等。
說白了:店家老闆沒犯罪,但卻被輿論所殺。
這種鳥事跟喊著六法全書全部死刑一樣,就是女權紅衛兵式批鬥的結果。
唐寶寶父母一定清楚明白這點,可又氣憤難耐,所以才會訴諸爆系平台,以受害者之姿煽動群眾攻擊,達到店家實質社會性死亡的結果。結果是:贏的漂亮,且手不沾血。
各位知道嗎?這是消停多年後,始作俑者依舊將此事視為成功的勳章,發文紀念,不覺得號召群眾讓善良老百姓被逼到輕生乃至於社會性死亡是一件有道德瑕疵的事情。

煽動網路群眾霸凌,這就是現代女拳紅衛兵們常用的手法。截圖公審、聚眾潑屎、大綁遊街、斬首示眾。爆系社團、匿名靠北平台、圖文側翼、女權KOL、直男行為研究社...玩的就是販賣仇恨。
我在這裡順便也回應一個長期以來都有人批判的點:說我們和 #直男行為研究社 這種販賣性別仇恨的粉專是一體兩面,作的是一樣的事情,只是受眾性別不同。
這是一個架構在二元對立下極度膚淺的歸導。
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對人or對事。
直男社常有的發文模式是網友投稿對話截圖。你看到事件,但無法辨證其真偽。畢竟對話截圖這種素材太容易設計製作,裡面有多少自導自演水分?常理就能判斷。基本上要說她們搭建紙牌屋在裡面販賣性別仇恨都不為過。
說實在的,要這麼玩沒甚麼問題~
真實故事改編的戲碼比比皆是~
我只是說明我們不一樣的點而已。
為了達到相對客觀的就事論事,我們發文配圖多是以各家新聞截圖為主。且會附上新聞連結以供佐證。
因為我們理解:言論自由是建構在能為自己言行負起責任。
#直男行為研究社 宣傳恐懼;
#男性自由之聲 推廣真相。
如果各位能理解這之間的不同,相信你們的理性程度都在水準之上。
《兩個油漆匠》的鏡中人
這起事件,讓我想到黃春明筆下、虞戡平執導的老電影《兩個油漆匠》。
老孫(孫越飾)是一個退役的大陸老兵,以油漆廣告為生,阿偉則是從花蓮來的泰雅族青年,當初他和摯友,為了尋找一個他們愛慕的女大學生到台北闖天下,當起油漆看板的工人。可是摯友卻在一次意外中喪生,阿偉懷著深深的內疚,更無法面對家鄉的父老,只好留在台北,每天繼續承受著生活的考驗。
一天,兩名生活不如意的油漆匠在樓頂吐牢騷,卻因為一陣強風把一個空油漆桶吹倒,從高處一直墜落人來人往的大街,旋即把個人故事演變成社會事件。
高空掉落的油漆桶以及跨坐在高空中無防護鷹架上的兩人,被媒體與民眾認為是要跳樓自殺,於是引來了警察、傳媒及大批市民到來。
當鏡頭俯瞰著搭著雲梯車的消防隊員緩緩上升時,拿著大聲公對著兩人陳腔濫調地喊話:「親愛的朋友,我們是一群關心你們的人」,這顆鏡頭除了消防隊員,就是一群圍觀看熱鬧的民眾,這句話像是根針直接扎進我的心頭,像是對著這偽善的社會發出溫和的嘲諷。
一如為了在電視台的前途不惜用盡一切的記者,擅自對兩人的生命進行頓點、結論,只因為廣告必須要播,八點檔被直播影響所以必須加速兩人事情結果的發展。最終阿偉在記者煽情的提問下,被湧起的罪惡感所淹沒,看到了摯友的幽魂在鷹架終端對他揮著手,於是他起身,從鷹架上一躍而下,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一齣圍觀群眾滿意的結局。
對此,媒體的長官甚至對訪問的記者豎起大拇指。
#兩個油漆匠 是一部1971年問世的小說,1990年拍攝電影。對當時新聞風氣和媒體嗜血打出重擊,反嘲媒體的嗜血與小人物的悲哀。
50年過去了,新聞和媒體乃至於嗜血的大眾有任何的改變嗎?如果有,是變好或是變壞了呢?
還是只是把圍觀的地點,從街頭搬到了社群平台?
結語
從《兩個油漆匠》到今日的炸物店,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依舊沒學會克制。
媒體依然嗜血,群眾依然貪看熱鬧,而那些被誤傷的小人物,仍舊一個個倒在名為正義的洪流之下。
有時候,最殘酷的不是冷血的個體,而是那群「以愛之名」的圍觀者。
如果您喜歡我們所提供的內容,歡迎為我們買杯咖啡。
工商專欄:
👉雙語翻譯瀏覽器插件(免費)
漫遊網路的即時翻譯好伴侶 沉浸式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