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與第二次得到林榮三文學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寫作二十多年來,關於「自己」的事,似乎已經寫得差不多了。那些與青春、家庭、性別、傷痕有關的經驗,經過長時間的書寫與回望,已被放進了各自的抽屜。於是我開始意識到,相較於世界,「自己」其實是多麼渺小的一粒微塵。

這些年我希望自己能像一個永遠不安分的神經元,對著世界伸出新的突觸。sky is the limit或許不僅是一句修辭,而是關於文學的永恆命題:愛與死、戰爭與和平、疾病與痊癒、仇恨與寬慰。

這些看似遙遠的對立,構成我們理解「人」的方式。

我寫〈走廊的燈閃過五下才滅〉,是想為那些在HIV/AIDS的瘟疫時期,被歷史遺落的人留下見證。寫〈耶路撒冷〉,是試圖再現戰爭當中那些艱難的生存。它們都不再只是關於我,而是關於我們如何試著相互理解、相互擁抱。


//


距離我上次寫小說,已經超過10年。或許更久些。

上一次投林榮三文學獎,寫的是我讀研究所憂鬱症時期的〈中魔者〉,再前一次,則是寫我HIV感染者朋友的故事〈患者〉。都是散文。誰知道哪,今年得獎的作品,一是詩,一是小說。而這篇小說,也總歸是關於HIV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今年我40歲了。總想著,若能夠為自己的40歲,留下一些什麼那肯定也是不錯的——手邊因為過去2年來所做的HIV感染者訪談計劃留下的田野與研究資料,再加上年輕時,聽那些圈內前輩所談論的,灰塵,光影,死,與被留下來的故事,決定動筆寫一篇小說。

小說翻來覆去修改過幾次,雖不是自己心中最滿意的小說,但也知道,那已經是目前的我所能抵達的、目前的我所能寫出的,最接近好小說的成果了。

這篇小說〈走廊的燈閃過五下才滅〉,寫的是一個HIV籠罩的時代,那(些)倖存下來的人,現在的故事。他記住了一些事情,但記得並不很牢靠。HIV已是可控的疾病了,但被遺忘的那些人,被污名化的疾病,被當成隱喻般使用著的HIV與我們男同志的同義詞,卻還在。

我想用這篇小說,獻給寫下《天河撩亂》的吳繼文先生。想用這篇小說,把HIV/AIDS平權的可能性,再往前推進一點點。

也謝謝《愛知識》平台,以及每一位曾經和我分享過HIV的過去歷史與未來的感染者朋友、前輩,乃至年輕的感染者們。謝謝你們把故事交到我的手上。在我以男同志身份「出道」的這二十幾年來,每個我所聽過的故事,我都有好好地記得。

我有好好地記得。


//


而這首詩〈耶路撒冷〉——則是延續了我長年以來對於戰爭的困惑。對於在戰爭之中受苦的人們的「想像的旁觀」的角度。

詩能夠做到什麼呢?老實說什麼也不行。我寫過烏克蘭的戰爭。寫過大馬士革硝煙之中對於一點點「生」之可能的想像。我還沒有去過基輔,你也是。加薩走廊的故事。敘利亞的故事。阿富汗塔利班與美國之間的種種齟齬,在紐約的大蘋果頭上落下。

受苦的總是每一個「人」。而文學終歸是無用的吧?文學沒辦法停下任何一顆砲擊,無法讓因為邊界封鎖而飽受饑饉(「飽受」,這個詞彙多麼地諷刺)的孩童活轉過來。

但我還是寫。因為文學終究是必須站在人道與人權的一方的。

正因為文學無法停下砲彈,所以更該有人記下那顆砲彈落下之後的聲音。與殘響。


//


無論如何,我這麼一路寫了下來,明確地知道,寫作是難以抵達答案的,但能讓我逼近更多問題。看見可能提問的角度。寫作本身不是答案。但不斷寫下去不斷為這個世界書寫,呼喊的聲音,靈魂的悲憫,會有更多人聽見。

寫作至此,或許終究沒有答案。

但我仍願意讓文字成為那條神經末梢,去觸摸更多未被觸碰的部分。

那是文學的責任。那麼,就繼續寫下去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b Lo Yuchia的沙龍
1會員
13內容數
寫一點詩,寫一點散文。大概是這樣。
Rob Lo Yuch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06
2024年5月的青島東路。中山北路口。那幾天天氣濕熱到不行。那時,立法院裡面佔了多數的藍白立委,正準備表決後來被認定大部分違憲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是的,就是國會擴權法案。 青島東路。青鳥,冬鹿。
Thumbnail
2025/11/06
2024年5月的青島東路。中山北路口。那幾天天氣濕熱到不行。那時,立法院裡面佔了多數的藍白立委,正準備表決後來被認定大部分違憲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是的,就是國會擴權法案。 青島東路。青鳥,冬鹿。
Thumbnail
2025/11/05
2024年春天,我參與了《愛知識》平台的〈HIV的過去與未來〉訪談專題。那是一組由六位不同世代的HIV感染者生命史交織而成的書寫紀錄。有掙扎、有憤怒、有幽默,有些人坦白,有些人選擇隱藏,有些人在坦白與隱藏之間反覆衡量,終於尋得自己的語氣與節奏。 那是世界的暗影。
Thumbnail
2025/11/05
2024年春天,我參與了《愛知識》平台的〈HIV的過去與未來〉訪談專題。那是一組由六位不同世代的HIV感染者生命史交織而成的書寫紀錄。有掙扎、有憤怒、有幽默,有些人坦白,有些人選擇隱藏,有些人在坦白與隱藏之間反覆衡量,終於尋得自己的語氣與節奏。 那是世界的暗影。
Thumbnail
2025/11/04
「要了解事情為何發生,必須先問為何事情在那裡發生。」少年同志們自我認同的時光,像在衣櫃裡頭靜靜地吐絲。結一個黑色的繭。等待自己成熟。等待世界。等待世界成長為適合我們的樣子。 或許從小已經覺察自己與其他人有些許的不同,但仍未曾知曉自己的名字。「同志」。「同性戀」。那是僅存在於書本當中的概念⋯⋯
Thumbnail
2025/11/04
「要了解事情為何發生,必須先問為何事情在那裡發生。」少年同志們自我認同的時光,像在衣櫃裡頭靜靜地吐絲。結一個黑色的繭。等待自己成熟。等待世界。等待世界成長為適合我們的樣子。 或許從小已經覺察自己與其他人有些許的不同,但仍未曾知曉自己的名字。「同志」。「同性戀」。那是僅存在於書本當中的概念⋯⋯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