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獨步獨什麼】歷史推理小說的幾張臉孔及其倫理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文/冒業

  在眾多推理小說中,有一種子類型的作品量向來偏少。原因是這類推理小說需要大量收集和整理真實資料,作者能自由發揮的空間亦不及其他種類。它就是同時結合真實歷史與虛構創作的「歷史推理小說」(Historical Mystery)。

最知名的歷史推理經典非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在1951年發表的《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莫屬。

  故事講述因病臥床的警官格蘭特為了打發時間大量看書,一不小心就踏上了為約克王朝末代國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殘殺兩名侄子的說法平反的旅程。《時間的女兒》運用十分巧妙的方法結合了真實和虛構:現代的安樂椅偵探(armchair detective)格蘭特是閱讀史料解開十五世紀謎團的虛構人物,但他所閱讀的資料如《理查三世傳》卻是真的,涉案的理查三世、他的兩名侄子愛德華五世(Edward V)與舒茲伯利的理查(Richard of Shrewsbury)、聖人湯瑪斯.摩爾(Thomas More)和紅衣主教約翰.莫頓(John Morton)等等亦全是真實人物,摩爾在傳記中指控理查三世殺害侄子的說法在現實中也確實存疑。

米澤穗信的《冰菓》手法雖參照《時間的女兒》,但只有作為時代背景的「日本全學連」是真實的,故事內容從頭到尾都是虛構。

米澤穗信的《冰菓》手法雖參照《時間的女兒》,但只有作為時代背景的「日本全學連」是真實的,故事內容從頭到尾都是虛構。

  在《時間的女兒》以後,歷史推理的創作都一直沒有停止過,像是2001年米澤穗信的《冰菓》就參照了《時間的女兒》的手法。主角折木奉太郎等人透過對照不同資料,成功解開學校四十五年前的謎團。但有別於《時間的女兒》,《冰菓》的內容從頭到尾都是虛構,只有作為時代背景的「日本全學連」是真實的。順帶一提,《冰菓》後來的英文標題是「The niece of time」,即「時間的外甥女」。可見歷史推理的手法並不僅限於包含真實歷史事件的創作,虛構的歷史謎團都可以成立。

  日本推理評論家權田萬治刊登在《幻影城》昭和54年(1979年)7月號的文章〈歷史推理的問題點〉(歴史推理の問題点,後來收錄至1985年出版的評論集《現代推理小說論》)提出了三種歷史推理小說的書寫方式:

1. 根據真實資料對歷史事實提出全新的解釋。《時間的女兒》、高木彬光的《成吉思汗的秘密》(成吉思汗の秘密)、三好徹的《龍馬暗殺異聞》和松本清張的《火之路》等是當中的代表作。
2. 借用歷史背景,仔細考證時代背景和人民的風俗習慣進行完全虛構的推理創作。例子有海渡英祐的《柏林——一八八八》、大部分捕物帖故事、米澤穗信的《黑牢城》、陳浩基《13.67》的部分故事、莫理斯的《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秀霖的《飄零之島》等。
3. 取材自歷史上仍懸而未決的謎團,從其「空白處」延伸出虛構故事的創作。伴野朗的《五十萬年的死角》、英國小說家弗雷德里克.福賽思(Frederick Forsyth)的作品如《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塩田武士的《罪之聲》、理想很遠的《永不沉沒之後》等都屬此類。

  有趣的是,權田這篇文章其實源自一個關乎歷史推理小說倫理的爭議。

宮部美幸的最新時代系列《北一喜多捕物帖》亦對民俗上多有考據,寫盡江戶人心風情。

宮部美幸的最新時代系列《北一喜多捕物帖》亦對民俗上多有考據,寫盡江戶人心風情。

  當時作家檜山良昭1979年憑著長篇推理小說《史達林暗殺計畫》(スターリン暗殺計画)出道,該作更獲得第3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史達林暗殺計畫》以「偽報導文學」的手法書寫,從大量日本陸軍省報導、文獻、證詞等形式的資料片段,講述1938年為逃離蘇聯的「大清洗」而避走日本的三等國家安全委員亨里希.柳什科夫參與由日軍所策動的蘇聯最高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暗殺行動的過程。檜山這部著作雖然獲高度評價,卻同時引惹來非議,因為在小說裡面柳什科夫是有份前往蘇聯索契的潛入班成員,最終東出事發遭到射殺,暗殺計畫亦因此失敗。可是在現實中,柳什科夫其實並未直接參與,只曾為行動提供建議,他本人一直在日軍的保護底下於日本居住,這段期間甚至有在日本綜合雜誌《改造》刊登過評論文章,直到1945年從東京移居到大連之後才告失蹤。

  換言之,《史達林暗殺計畫》只有前半柳什科夫逃亡至日本的部分是基於史實,後半的暗殺計畫則完全屬於虛構創作。《史達林暗殺計畫》的開頭會令人以為它是第一種歷史推理小說書寫(對歷史事實提出全新的解釋),實際上卻是第三種(從歷史謎團延伸出虛構故事)。於是包括權田在內不少人認為,《史達林暗殺計畫》一方面大量參照真實資料且運用「偽報導文學」的形式,另一方面卻加入高度虛構甚至違反史實的內容,還創作出幾可亂真的「假資料」,做法並不值得鼓勵。然而檜山在序文中其實有強調,他希望讀者事前已明白作品中有一部分是虛構,故此光是基於以上問題就斷定檜山刻意誤導讀者亦有欠公允。

  歷史推理小說的迷人之處在於真實(歷史)與虛構(小說)並存,造成擬幻擬真的效果,同時又包含推理小說「揭露真相」的環節。這「真相」既可以是史實的真相也可以是虛構的真相,甚至「半虛構」的真相,因而很容易出現倫理的灰色地帶。尤其當故事有真實存在的人物,問題就更複雜。筆者的拙作《千禧黑夜》雖然嚴格而言並非歷史推理小說,不過小說裡原定安排了一名真實人物串場,最終就為了迴避爭議而決定將這位人物「匿名化」(《罪之聲》亦有類似處理)。本文除了介紹權田提出的三種書寫方式,亦想藉此帶出歷史推理小說的潛在倫理問題,讓有志於往這方面創作的華文作者事前已打好預防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步文化的沙龍
123會員
49內容數
獨步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3
相信不少推理作家都曾被問到:「現在科技很進步,到處都有鏡頭,鑑識科學也很厲害,罪犯都很容易被抓,很多詭計都已經不可行。寫推理小說會不會很難啊?」 即使科技很進步、到處都有鏡頭、鑑識科學也很厲害,卻沒有令揪出作案者變容易。網路普及、文件數位化反倒才是令事件得以成立的條件,滋生出過去不曾出現的新型犯罪。
Thumbnail
2025/09/23
相信不少推理作家都曾被問到:「現在科技很進步,到處都有鏡頭,鑑識科學也很厲害,罪犯都很容易被抓,很多詭計都已經不可行。寫推理小說會不會很難啊?」 即使科技很進步、到處都有鏡頭、鑑識科學也很厲害,卻沒有令揪出作案者變容易。網路普及、文件數位化反倒才是令事件得以成立的條件,滋生出過去不曾出現的新型犯罪。
Thumbnail
2025/08/13
「後期昆恩問題」是90年代以降的日本推理小說一個重要概念,先前已介紹了六種能避免作品出現「後期昆恩問題」的方法,後來又介紹了第七種方法。其實還有未曾提及的第八種方法。只是這方法較複雜而且具爭議性,故此無法收錄在先前的文章。那就是——由推理評論家兼翻譯家飯城勇三提出的「判斷線索真偽的推理規則」。
Thumbnail
2025/08/13
「後期昆恩問題」是90年代以降的日本推理小說一個重要概念,先前已介紹了六種能避免作品出現「後期昆恩問題」的方法,後來又介紹了第七種方法。其實還有未曾提及的第八種方法。只是這方法較複雜而且具爭議性,故此無法收錄在先前的文章。那就是——由推理評論家兼翻譯家飯城勇三提出的「判斷線索真偽的推理規則」。
Thumbnail
2025/06/23
在陰謀論、造假文字或影片在網路上泛濫的時代,在現實中的我們已越來越難確認自己所相信的就是事實;又或者,有人會除了自己想相信的事物以外一概拒絕承認是真相;又或者刻意利用虛實難分的資訊環境,以虛假資訊指控攻擊他人從而達到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後真相年代」,在時代洪流下,追求真相的推理小說又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2025/06/23
在陰謀論、造假文字或影片在網路上泛濫的時代,在現實中的我們已越來越難確認自己所相信的就是事實;又或者,有人會除了自己想相信的事物以外一概拒絕承認是真相;又或者刻意利用虛實難分的資訊環境,以虛假資訊指控攻擊他人從而達到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後真相年代」,在時代洪流下,追求真相的推理小說又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