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美債ETF?
是一種透過基金持有美債,讓投資人不用直接購買美債現貨就能參與美債成長的工具。
為何投資人該研究美債與美債ETF?
雖然美債ETF並非直接持有美債,但其避險特徵與美債大致相同。投資人與機構購買美債的主要原因,便是控制資產組合的風險配置;透過購買美債,投資人能降低資產組合波動幅度、提供成長股與槓桿部位緩衝層、鎖定部分流動性與低風險現金停泊點。
對於長期投資人而言,資產組合的長期風險配置重要性大於短期成長性,而美債是提供資產組合回徹緩衝的最好選擇之一。當市場出現估值回調、熊市、總體經濟惡化等全球股市利空環境時,通常不會影響美債的穩定性與風險分散的角色。
美債與美債ETF之間的差異
美債現貨為全世界最被信任的債券商品,然而其也存在一些風險與不便之處。購買美債現貨的風險是:
- 聯準會利率風險
- 流動性風險
- 通貨膨脹超越美債成長風險
- 美國政府信用違約(概率極低)
- 美債現貨入手門檻較ETF高
- 其他
然而,美債ETF能解決流動性風險與提供更好的現金流動性,適合短期現金停泊、風險對沖、具現金流需求、與本金不高的投資人,且ETF本身不受美債短、中、長期到期日限制,提供投資人更靈活的資產配置手段。
美債現貨通常半年配發利息一次,配息時間取決於美債現貨到期時間長短;美債ETF則多半一個月配息一次。雖然兩者配息收益並無太大差異,美債殖利率與同期ETF報酬率也大致相同,但配息頻率的差異很大。美債適合本金大、現金停泊時間長、或專業機構與債券投資者;美債ETF則適合獨立投資人、風險對沖、或現金流追求者。兩者都是市場相對安全、穩健的投資標的。

圖:財經M平方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vs.價格
美債的價格與殖利率呈反比,因為美債買進當下便鎖定債券殖利率,買進價格越便宜,殖利率越高,買進價格越貴,殖利率越低;同時,相比股票買低賣高的獲利邏輯,債券獲利主要來源為利息與本金,所以美債價格漲跌對美債長期投資人而言影響不大:若美債現貨價格下跌,投資人只須等到美債到期後拿回本金與利息即可;若美債現貨價格上漲,除非投資人要在到期前買賣債券,否則總體影響也不大,而且有風險趨避需求的投資人,也比較少靠買賣美債現貨獲利。

圖:財經M平方 iShares-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
TLT是一檔持有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的ETF,從資料可得知,此ETF主要報酬來源並非價格上的成長,而是來自配息。而美債現貨與美債ETF報酬率算法也不同,美債現貨強調債券殖利率,ETF則有更彈性的含息報酬率,兩者有利有弊。美債現貨較固定的殖利率算法提供投資人與機構更穩定的成長參考值與報酬綁定,不僅方便計算資產組合表現、更較ETF直觀;ETF則是提供更直接的報酬表現,能一眼看出投資組合報酬,但是在資產組合計算上較容易受波動、也更容易受ETF折溢價或美債價格所影響。
ETF與現貨不同的是,購買ETF並不會綁死投資人的進出場時限,投資人可以隨時依自身需求賣出持有部位,雖然有助於流動性需求的優點,但也更看重資本利得、也就是股價的波動。美債ETF能和股票一樣靈活買賣,但並不適合作波段或中短期操作,其存在的目的主要是提供資產組合風險對沖與提供投資人低風險現金流。
市場上主流的美債ETF
在上一章出現過的TLT,是所有美債ETF中總報酬與配息報酬最優者,不過波動幅度、抗風險程度卻是最低,原因是美債持有時間越長,受聯準會利率決斷影響越高。是風險較其他美債ETF高、報酬也較高的標的。

圖:財經M平方 iShares-7至10年期美國公債ETF[IEF]
IEF為中期持有美債ETF,對比TLT可見其在報酬與波動幅度上的差異。

圖:財經M平方 iShares-1至3年期美國公債ETF[SHY]

圖:財經M平方 iShares-短期美國公債ETF[SHV]
持有美債時間由長到短排列為TLT>IEF>SHY>SHV;累計報酬由大致小排列為TLT>IEF>SHY>SHV;整體波動與最大回徹幅度大小為TLT>IEF>SHY>SHV。投資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四者之間的關係,他們背後的持股邏輯相似,變因僅是持有時間長短的不同。

圖:財經M平方 央行專區- 美國聯準會 FED
透過觀察聯準會利率決策走勢,投資人可以看到美債不同持有時間對聯準會升降息的敏感程度。請仔細觀察圖中2020降息周期,再去對照上面四檔不同基金在2020的報酬率走勢,成長幅度同樣是TLT>IEF>SHY>SHV,而SHV在2020年降息周期中,股價波動甚至不受影響。
反之,在2022升息周期,股價回徹幅度是TLT>IEF>SHY>SHV,抗跌程度是SHV>SHY>IEF>TLT,SHV在升息周期中股價也幾乎不受影響。
若要真正做到風險趨避,配置短債或極短債(1~3個月)是非常安全的,但投資人必須犧牲長或中期債可能帶來的報酬;且極短債報酬完全依賴配息,股價漲跌多半被配息週期支配:

圖:財經M平方 iShares-短期美國公債ETF[SHV]
投資人可以觀察SHV市價走勢,這就是典型的貨幣市場型基金(MMF;Money Market Fund)走勢,MMF的特徵是風險極低、報酬不高、是大資本投資人或機構的現金停泊點、或風險對沖工具。投資人能把MMF具有的特徵套用到極短債ETF上,且MMF ETF本質上便是靠持有極短債來達到低風險的效果(如:GMMF、BIL)。美債持有時間與風險關係如下:
- ETF美債持有時間越長:對利率與政策敏感程度越高、波動風險越高、回徹幅度越大、預期報酬越高
- ETF美債持有時間越短:對利率與政策敏感程度越低、波動風險越低、回徹幅度越小、預期報酬越低
美債ETF的風險
美債ETF不是萬能的工具,它與美債可能面臨的風險相似:
- 聯準會利率風險
- 通貨膨脹超越美債成長風險
- 美國政府信用違約(概率極低)
但ETF也有自己獨特的潛在風險,如:
- 獲利不固定,受股價折溢價影響(長期限美債ETF為主)
- 基金管理費用
- 稅收機制:美債現貨與美債ETF本質上為不同金融商品,有不同的扣稅機制、不同的法規。建議投資人在投資前查明所在國家對兩者之間的稅收差異,若非美國本國投資人,則須留意海外所得稅法規
- 追蹤誤差:基金追蹤美債出現的誤差
- 其他
任何金融商品都有其獨特的風險與性質,建議投資人在操作前做好功課與策略。
美債ETF適合誰?
美債ETF是能幫助投資人與投資機構風險分散的好工具;它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優異的抗跌能力、較不受股票市場影響的走勢、不同於證券的持有標的等好處。然而,美債持有時間大程度影響它存在於資產組合中的地位。
若投資人專注於投資債券、選擇投資非股票類證券、有現金流需求、長期資產配置等,可以選擇投資長期美債ETF;若投資人具風險趨避需求、或是資產組合風險與題材集中程度過高,可選擇中期美債ETF;若投資人需要現金停泊點或極低風險資產,短期與極短期美債ETF是不錯的選擇。
美債現貨與美債ETF都是非常不錯的金融工具,但投資前須注意自身資產配置狀況與需求;雖然小本投資人能透過投資美債ETF分散風險,但投資人仍須留意小本金與美債ETF月配息可能帶來的資產運用效率降低風險。對於小本投資人而言,大盤ETF與指數ETF是更不錯投資與風險分攤選擇。
(2025/11/14 K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