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通勤、出差與學生的一次看懂版)
想把交通費省到剛剛好?這篇從高鐵到台鐵、再到TPASS 月票/常客回饋,用最精簡的分段與步驟教你怎麼選、怎麼買、怎麼算。先了解每種票的核心規則,再用簡單公式比較「我到底適合哪一種」。
1)高鐵(THSR)怎麼省

A. 早鳥票(偶爾長距離、提早規劃)
折扣檔:65 折/8 折/9 折名額有限、最晚需在開車日前 5 天完成購買
適用:標準車廂單程對號座、記名使用;去回要分開查與購買。
下手順序:選日期→挑離峰車次→看是否有 65/80/90 折→有就先買;改票多半不保留原折扣。
B. 定期票 / 回數票(固定通勤)
- 定期票:30 天效期,同區間不限次數。適合幾乎每天往返的通勤族。
- 回數票:60 天 8 次(8% off)、30 天 10 次(18% off),僅限自由座,適合固定但不每天往返的人。
C. 大學生優惠(跨縣市返鄉/出遊)
- 指定車次提供 5 折/75 折/88 折;乘車時需攜實體學生證(或依規定備在學證明)。
2)台鐵(TRA)怎麼省
A. 電子定期票(最典型通勤解)

- 版本:30 日/60 日;同區間不限次數。
- 使用:記名或綁電子票證,指定啟用日後,期間內不限次數刷進出(無座位保留服務)。
B. 常客回饋(刷電子票證,次月回饋)

- 門檻與回饋:單月同卡搭乘 11–20 次回饋 10%/21–40 次 15%/41 次以上 20%,次月進站出站時自動回饋入卡。不適用於部分已享優惠票別與月票本身。
3)TPASS 月票 & 常客回饋 2.0(跨運具一張搞定)
TPASS 1.0=月票:
1在 30 天內跨運具吃到飽(內容依地方方案,常見涵蓋台鐵指定區間+捷運+公車+YouBike
2.適合多段轉乘者。
TPASS 2.0=常客回饋:
1.全國通用的「先搭乘、後回饋」方案
2.註冊後依當月搭乘量計算回饋;並與地方推廣活動搭配
4)怎麼選(照這樣判斷最不會錯)

- 每天往返同一路線
→ 高鐵路線:先看定期票 還要轉乘捷運公車在比較TPASS 月票比一次。
→ 台鐵路線:直接比電子定期票 30/60 日,若「不每天但一個月常搭」可考慮常客回饋。
- 偶爾長距離出差/返鄉
→ 優先高鐵早鳥(離峰車次較容易拿到低折扣)。
- 學生
→ 高鐵出遊/返鄉看大學生優惠;台鐵固定通勤則看電子定期票。
- 跨運具多段轉乘
→ 先比TPASS 月票與單買/定期票的月成本,哪個低選哪個。
5)快速操作步驟(新手照著做)
- 高鐵早鳥:選日期→勾選有折扣的車次(65/80/90 折)→付款→QR 進站;去回分開查。
- 高鐵定期票:至高鐵站窗口首次辦卡(收 100 元製卡費)→之後可用 THSR App 續期;同區間不限次數搭乘自由座。
- 台鐵電子定期票:官網/窗口選區間與 30/60 日→綁定記名或電子票證→設定啟用日→期間內不限次數刷進出。
- TPASS:先確認生活圈方案與是否含台鐵區間→依城市通路購卡與啟用;如要 2.0 回饋,至官網完成註冊並用綁定載具搭乘即可。
結論(一句話版)
- 偶爾長距離:高鐵早鳥優先。
- 學生:高鐵大學生優惠或台鐵定期票。
- 天天固定通勤:高鐵→定期票 台鐵→電子定期票。
- 跨運具多段轉乘:先看TPASS 月票/需要回饋就再加 TPASS 2.0。
把你的起訖站、每月通勤天數、是否轉乘代入上面的懶人公式,比一次「單買 vs. 定期票(或 TPASS)」,立刻就能找出每月最省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