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先前的工作流基礎上強化了InstantID & IPAdapter FaceID,主要功能就是固定角色的模樣,否則單憑幾個定義詞是不可能固定的。
1.生成圖片:
這就是基礎工作流,基本不能關。
2.正向提示詞AI:
利用Ollama啟用AI模型去幫你寫定義詞,上頭的指引都已經寫好了,當然自己也能自行修改成更符合自己喜歡的。
3.正向提示詞AI翻譯
利用Ollama把剛剛第二項生成的AI提示詞進行翻譯,但因為讓AI跑會須花費時間,基本不開,並不會影響。第二項區域中也配備Google翻譯,所以無須擔心到底寫了什麼提示詞。
4.Lora
使用Lora,想要細緻都會啟用,我幾乎不關。
使用的是Lora Manager,可以按按鈕進入到該模組的專門網址,直接選擇Lora啟用,還附加自動提示詞,可以更輕鬆選擇能開啟Lora功能的提示詞。
5.非AI定義詞
因為使用Ollama會花比較多時間,如果有喜歡的提示詞出來,就可以把第二項AI提示詞直接關閉,只在這裡填入提示詞。
6.模型融合
單純能把兩個模型一起畫出更具獨特畫風的圖,但因為要讀取兩個模型第一次會超久,後來我基本就不再啟用。
7.InstantID & IPAdapter FaceID
固定Face的關鍵步驟,上傳三張圖片(也可以都同一張),讓AI去把握臉部細節畫出同樣人物的新圖,但成效上不一定都很好,參數自行調整。
8.QWEN-VL
最近非常夯的AI模型,這個模型主要功能就是讀取圖片幫你寫出定義詞,只有在第七項啟用時再啟用,然後把第二項AI提示詞關閉。
9.ControlNet
就是能將構圖定型,例如骨架、圖片等等,大概就是能將姿勢盡量保持統一,但我通常都建議7或9開一項或不開,否則衝突下來未必能畫出好圖。

六種最多選兩種,並且盡量不要選到相互平行的步驟,例如Openpose和DWpose其實是類似的,就不要一次選兩個一樣都是畫出骨架的,下面同理。
10.圖片放大
單純就是畫出來直接圖片放大,但也不建議開啟,因為每次畫出來的未必滿意,等到有滿意再拉去其他工作流放大即可,沒必要多花時間先放大,因此基本我都不開。
11.儲存工作流PNG
匯出圖片成PNG,但並非普通的PNG,涵蓋著工作流,跟第一張圖一樣拉進去即可直接使用,但也要安裝裡面所需的插件等等。
例如下面這一張,看似普通圖片,其實拉進去就有工作流能使用。

這目前是我最常使用的T2I的工作流,所使用的插件太多了,很難一一說明該安哪些,反正Ollama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