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妻女妝扮夠我參觀雨果故居
從電影歌劇認識他但没讀過全集孚日廣場必將因此博物館而不朽
就像巴黎聖母院永遠保存了巴黎
聖讓蒙馬特教堂十分特別且清靜
週邊有藝人獻技愛牆前情侶相擁
白色聖心堂遊客如潮小販叫賣忙
特爾特廣場仍浮漾著雷諾瓦光影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徘徊館前廳倒金字塔下頗不甘心
地鐵遭遇吉卜賽扒竊集團小驚魂
給加西莫多一滴水也是吉卜賽人
註:
今天安排去蒙馬特(Montmartre)、羅浮宮,都算大景點,心想不用太早,但至少10點前要出門吧!不過3個女人硬是不疾不徐,到10點還在妝扮,見我焦噪,老婆說:「不是雨果故居就在附近?你去參觀,我們好了LINE你。」
雨果故居博物館在離民宿不到500公尺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6號,他於1832年10月偕妻搬入,住了16年,是婚後最長的住所,期間創作了許多重要作品,包括劇本《呂布拉斯》(Ruy Blas)以及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大部分內容。1902雨果百年誕辰,他的朋友保羅·莫里斯(Paul Meurice)提議將此設為博物館,於1903年對公眾開放,館內收藏超過五萬件與雨果生平及作品相關的藝術品、手稿和家具。雖然對這位文豪、政治家、人道主義者耳熟能詳,但卻没完讀他任一本著作,只在大學時讀過他的傳記和選詩{新潮文庫118號雨果傳、222號法國十九世紀詩選),其他就是從電影,最主要是歌劇間接體認。本以為這裡冷門又非假日,應該没什麼人,不料縱非擁擠,卻也來客不斷,東、西方面孔都有,可見其在世人心中份量。

【雨果故居博物館在孚日廣場6號2樓,拾級而上可邊觀看牆上張掛的與作家有關的圖資展示。】

【本以為這裡冷門又非假日,應該没什麼人,不料縱非擁擠,卻也來客不斷,東、西方面孔都有,可見其在世人心中份量。照片中右側所掛大幅圖晝為路易·布朗熱(Louis Boulanger)的作品《天火》(Le Feu du Ciel),靈感來自雨果的詩集《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35歲時的雨果雕像,由他的朋友雕塑家大衛·昂熱 (David d'Angers)於1837年作。】

【雕塑應為「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加西莫多,背後畫作為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呂克-奧利維耶·梅森 (Luc-Olivier Merson) 所繪《愛斯梅拉達與加西莫多》 (Esmeralda and Quasimodo) 或名《一滴水換一滴淚》 (Une larme pour une goutte d'eau)。】

【紅色沙龍,雨果居住期間,是浪漫主義運動先鋒人物的重要聚會場所,包括泰奧菲爾·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拉馬丁(Lamartine)、大仲馬(Dumas)等。牆上畫像由左而右為:妻子阿黛爾·富歇 (Adèle Foucher)、女兒蕾歐波蒂娜·雨果 (Léopoldine Hugo) 、女兒《拿櫻桃的阿黛爾》(Adèle à la cerise)、兒子弗朗索瓦-維克多·雨果 (François-Victor Hugo)、父親雨果將軍 (General Hugo),即約瑟夫·雨果 (Joseph Hugo)。】

【中國風客廳(Chinoiserie Room)!由雨果本人設計和佈置,擺滿了他收集的東方藝術品。 】

【中國風客廳裡的「墨水瓶盒」,喬治·雨果(Georges Hugo)為博物館成立而捐贈。 雨果夫人曾向拉馬丁、大仲馬、喬治·桑等人索要他們的墨水瓶和筆以作紀念。 維克多·雨果製作了一個四層抽屜的盒子來保存這些物品。 1903年,保羅·莫里斯將其固定在現在這張飾有四隻怪獸的桌子上。】
到蒙馬特都快12點了,這裡有地標級景點白色「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及印象派搖籃的藝術氛圍,不過伴隨著大量觀光客而來的還有無數扒手,由於怡青不斷警告,我們瀏覽得提心吊膽。數年前同袍世和一家來此旅遊,也由怡青嚮導,中午到附近很棒的小酒館Buvette Paris吃飯,才進餐廳坐定,忽然湧入五、六人圍過來七嘴八舌,店家立即出面趕人,但待他們散去,他的女兒發現放在桌上新買的iPhone不見了,幸好我們這次來没碰到。

【聖讓蒙馬特教堂十分特別且清靜!位於蒙馬特山腳下,建造時間為1894年至1904年間,以其獨特的磚砌新藝術風格建築而聞名,是巴黎第一座使用鋼筋混凝土作為主要結構材料的現代教堂。】

【聖讓蒙馬特教堂十分特別且清靜!上方可見管風琴。】

【聖讓蒙馬特教堂十分特別且清靜】

【聖讓蒙馬特教堂十分特別且清靜!此時教堂內光影甚美,女兒與怡青合照。】

【週邊有藝人獻技愛牆前情侶相擁】

【週邊有藝人獻技愛牆前情侶相擁!背景藍色者為愛牆,面積很大,此處只拍一角。】

【白色聖心堂遊客如潮小販叫賣忙!蒙馬特山丘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de Montmartre),結合羅馬式與拜占庭式建築風格,位居巴黎最高點,可俯瞰市區。】

【白色聖心堂遊客如潮小販叫賣忙!教堂階梯前的廣場,可憑欄俯瞰市區。仔細看,除了遊客還在坐地叫賣的小販及街頭藝人。】

【聖心堂周邊圍欄的「愛情鎖」,中間公告文字表示:廣場對所有人免費開放,但除旋轉木馬及其商店外,不允許任何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包括小販叫賣或街頭藝人,但根本没用。】

【特爾特廣場仍浮漾著雷諾瓦光影!蒙馬特是雷諾瓦多幅名作如《煎餅磨坊的舞會》、《鞦韆》的創作地點與靈感來源。 他透過描繪蒙馬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場景,捕捉了該地區的活力與光影。 蒙馬特也因他而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家聚集地。】

【特爾特廣場仍浮漾著雷諾瓦光影!廣場內為遊客素描的畫家,然而誕生雷諾瓦的時代畢竟一去不返。】

【特爾特廣場仍浮漾著雷諾瓦光影!老婆和一位畫家老太太用簡單英語加上比手劃腳聊天。】

【雷諾瓦在蒙馬特畫的《煎餅磨坊的舞會》,兩天後我去奧賽美術館拍的。】

【雷諾瓦以蒙馬特為靈感畫的《鞦韆》,兩天後我去奧賽美術館拍的。】

【在蒙馬特很棒的小酒館Buvette Paris的午餐,這裡也就是幾年前同袍女兒新iPhone手機被扒處。】
慢悠悠吃完午餐,搭地鐵從聖喬治到協和廣場,大致沿里沃利街向東走,到羅浮宮已近15:30,這時間尷尬了,博物館18:00關門,等排隊進去大概只剩2小時,雖然館藏龐大,幾天都看不完,但2小時也未免太短,女人們體力已耗得差不多,不想看展,在博館入口前大廳晃一陣,說要回民宿休息,請我自便,她們離開後,我終究没進館,在週邊閒逛,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百態,心中卻不無遺憾。自由行的自由,最終也可能帶來「不自由」。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搭地鐵到協和廣場,大致沿里沃利街向東走,此建築為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海軍府(Hôtel de la Marine),18世紀路易15興建,2015年海軍撤離,現為博物館。】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街道兩旁排列著典型的奧斯曼風格建築(Haussmann style buildings)。】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盡頭為芳登圓柱(Vendôme Column)】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聖女貞德鍍金青銅騎馬雕像,里沃利街(Rue de Rivoli)金字塔廣場(Place des Pyramides)附近。】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Garden),1564年由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創建,最初是杜樂麗宮的私人花園,以精緻的幾何設計、雕塑和噴泉聞名,為巴黎歷史軸線(Axe Historique)一部分。 杜樂麗宮在1871年被燒毀,但花園倖存下來。】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卡魯索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位於羅浮宮範圍內的卡魯索廣場(Place du Carrousel),是歷史軸線「凱旋之路」的一部分,由拿破崙一世下令建造,於1806年動工,旨在慶祝他在1805年奧斯特里茨戰役(Battle of Austerlitz)的勝利。裝飾拱門頂部最初裝飾著從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帶回的四匹鍍金銅馬,後來歸還,現在所見為複製品。】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卡魯索凱旋門。】

【海軍府杜樂麗花園卡魯索凱旋門 沿里沃利街向東到羅浮宮建築群!卡魯索凱旋門。】

【羅浮宮建築群之一的拱廊,女人們合照一張。】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爬向金字塔,這孩子有前途。】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手舞足蹈】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不約而同】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没關係,妳可以更「白痴」一點。】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摔斷腿骨也要來羅浮宮】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在羅浮宮金字塔旁做日光浴,世上能有幾人?】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鬧中取靜】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收藏龐大時不我予且觀眾生百態 館前廳倒金字塔下徘徊頗不甘心】
18:30約了請俊佑兄妹在Ngoc Xuyen Saigon吃越南餐,怡青說口味很道地。18:00左右,我到歌劇院站搭地鐵,跟著google map到月台,還没弄清方向就來了列車,這時一名年輕人趨前說是否需要幫忙?我秀手機問這班車對嗎?他秒回就是這班,於是趕忙上車。車門才關,有4、5個人將我圍在門邊,撞來撞去,警覺遇到傳說中的吉卜賽扒竊集團,我左手緊握手機,右手按住有週票的褲袋,眼睛來回盯著他們,到了下一站,車門打開他們便下車,剛才那位「好心人」還用食指彈了一下我的相機,滿不在乎地說:「嗯!NIKON!」
列車復行,身旁一位太太對我說:「你的背包被打開了!」臉上滿是同情。我卸下一看,果真,這是侄女致嫺特地借我的隱藏式拉鏈防竊背包,顯然毫無作用,但我心知不會有損失,裡面只裝了件普通夾克和一瓶水。古有明訓:毋恃「賊」之不來,恃吾「無」以待之!我早有防備,重要文件及錢鈔、信用卡,都藏得絕對隱秘。先前我還多次開玩笑問怡青:「吉卜賽扒手咧?怎麼都没遇到?」這下可領教了!列車又將停站,另一位女士問我:「你要去哪裡?」秀手機給她看。「啊!你坐反方向了!」她正要下車,示意我跟她走,雖然依言追隨,我不無忐忑地想:「該不會又是扒手吧?」直到她領我到正確月台並告別才放心,連忙道謝。扒竊及詐騙集團帶來的最大禍害是徹底破壞了人與人間的信任,無論在哪裡,我們都必須對陌生人的善意保持戒心。
聽過太多朋友、同胞在歐洲被扒竊的悲慘遭遇,加上這次親歷的小小驚魂,忍不住要忿然暗咒:「為什麼會有一個民族甘願與扒手畫上等號?」但立刻提醒自己,不可以偏概全,在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中,曾描述被綑縛在烈日下示眾、口渴難耐的畸形敲鐘人加西莫多,受到眾人嘲笑和唾罵,此時,無視人群惡意為他遞上一滴水的愛斯梅拉達,正是一位吉卜賽女郎。

【地鐵遭遇吉卜賽扒竊集團小驚魂 給加西莫多一滴水也是吉卜賽人!經過這折騰,通告群組會遲到些,結果女人們比我還晚到,反而客人準時,真不好意思。】

【在Ngoc Xuyen Saigon吃越南餐,怡青說口味很道地。俊佑妹妹學校剛畢業,正在找事,怡青還指點寫自傳及面試秘訣。可惜忘了合照,大概我還驚魂未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