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記憶
含有「集體記憶」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Tony Tsai的沙龍
2025/08/12
紀念碑能否作為記憶所繫之處?
《2×2≠8》的作者從「紀念碑能否作為記憶所繫之處」的動機出發,以公路電影(road movie)的方法,實地走訪全台三十餘座二二八紀念碑,紀錄每個紀念碑的樣貌、地景與日常。
#
歷史記憶
#
集體記憶
#
紀錄片
喜歡
留言
Tony Tsai的沙龍
2025/08/11
家庭錄影帶作為部落的文化記憶
「家庭電影」(Home Movie),意指的是家庭所擁有、記錄家庭生活並分享於家人之間的影像。其中的「錄影帶」,在1990年代前後的臺灣最為興盛,然而,由於拍攝器材與播放設備的快速淘汰與不斷替換,導致這些格式已不符的錄影帶,往往只能被遺忘在角落,任其發霉損壞而無法讀取,或者只能被當作垃圾而隨意丟棄。
#
集體記憶
#
錄影帶
#
家庭電影
喜歡
留言
Tony Tsai的沙龍
2025/08/03
召喚的是歷史、記憶或認同?
繼滇緬游擊隊三部曲(《邊城啟示錄》、《南國小兵》、《那山人這山事》)之後,李立劭完成了耗時四年製作的《我那遙遠的呼喚》(2021),以「遠征軍」作為尋找的對象......
#
歷史記憶
#
紀錄片
#
遠征軍
2
留言
Tony Tsai的沙龍
2025/07/20
以頑強的記憶「重返」智利之戰
之前,香港的《時代革命》(2021)在臺灣上映,這部紀錄片不僅累積了豐厚的影像素材,同時也呈現了不同抗爭者的視角,意料之外的是,它卻引發我想要再去回顧Patricio Guzmán的The Battle of Chile(1975~79)和Chile, Obstinate Memory(1997)。
#
紀錄片
#
時代革命
#
集體記憶
1
留言
西方文化史
2025/03/29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媒體報導如何形塑大眾的認知?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
巴黎聖母院大火
#
巴黎聖母院
#
集體記憶
喜歡
留言
Jane書寫計畫
2024/12/13
集體記憶與共同身份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shared identity
在寧靜的夢鄉小鎮,坐落於起伏的山丘與古老的森林之間,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傳統。每年,小鎮廣場都會懸掛一幅模糊的肖像畫,色調柔和,面容朦朧。今年的畫作在一個霧氣瀰漫的清晨揭幕,畫下方寫著一個名字:「珍」。珍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人們低語中的一種精神象徵——一個串聯起小鎮隱秘故事的存
#
數位藝術
#
AI繪圖
#
Jane
3
留言
穆思沙龍 Muz's Salon
2024/12/01
記憶的重建──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光是這部紀錄片放在Youtube上的預告,底下留言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當然也不乏認為導演的作品也是一種誤導記憶的說法,但我個人很感謝有這部作品,把台灣的某一段過程補上了一片記憶......
#
紀錄片
#
教育
#
集體記憶
18
1
蕭帥哥
2024/12/22
1
讚
1
⏳熵妮的沙龍☆
2024/04/20
轉世未曾喝過孟婆湯
轉世未曾喝過孟婆湯 所謂的前世記憶或者印象,都源自於細胞的DNA轉錄及轉印,透過釋放來體會與感受到前世記憶,每個人都會有,只是有的特別強烈,有的特別的不強烈。當我們人類處於極度恐慌中的死亡,印記上會特別強烈,他極度的連結著過去死亡前的記憶,原因是,他還沒有準備好要死亡。
#
孟婆湯
#
前世記憶
#
轉世
8
留言
Tony Tsai的沙龍
2024/02/28
紀念即遺忘,而紀錄是為了抗拒遺忘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
受難者
#
二二八
#
紀念
6
留言
阿傻總幹事靈光閃動時刻
2023/10/07
長出看懂部落的眼睛
在原住民族專門人才獎勵論壇,雅崩談到回到自己部落做研究。受過現代教育的自己在訪談裡,生活裡,種會有文化斷裂和無法理解的狀態。
#
原住民族
#
在地知識
#
集體記憶
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