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媒體報導如何形塑大眾的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視覺衝擊迅速傳播,激發了全球觀眾的震驚和悲痛。媒體報導也著重於情感敘事,採訪目擊者和巴黎市民,傳達他們的震驚、悲傷和失落感,加深了大火對法國社會和文化象徵的破壞力。

raw-image

其次,媒體報導大量引用「文學」作品,特別是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將聖母院與法國國家認同和集體記憶連結起來。這種策略利用了大眾對這些文學經典的熟悉程度,強化了聖母院作為文化地標的重要性,並將大火解讀為對法國歷史和文化遺產的攻擊。法國廣播電台在火災後播出了雨果作品的特別節目,許多媒體也重新出版與聖母院相關的文學作品,試圖透過文學敘事來理解這場災難。 然而,有些評論家認為,過度依賴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可能會「簡化或扭曲」大眾對聖母院歷史和文化意義的理解。導致大眾將聖母院的價值局限於其美學和情感層面,而忽略了其在歷史、宗教和建築等方面的多元意義。 媒體報導引發了關於重建聖母院的爭論,反映出法國社會中不同價值觀的衝突。一些媒體強調了快速重建的重要性,將其視為國家恢復和團結的象徵,呼應了政府希望透過重建來重振國家士氣的意圖。然而,也有媒體質疑快速重建的必要性,主張應以更謹慎的態度來修復這座歷史建築,並呼籲進行更廣泛的討論,以決定聖母院的未來。 媒體報導凸顯了專家在法國遺產保護中的角色和局限性。一方面,媒體報導經常引用建築師、歷史學家和文物保護者的意見,將他們塑造成具有權威的聲音,並試圖為重建和修復提供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媒體也揭露了專家社群內部的分歧和爭論,例如關於是否應重建尖塔、採用何種建築風格等議題。此外,媒體還批評了政府在決策過程中排除專家意見的現象,突顯了法國社會中一種對專家知識的矛盾態度。 最後,媒體報導形塑了大眾對聖母院大火的集體記憶,並引發了關於法國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更深層思考。媒體報導將大火描述為一場「國家悲劇」,並利用各種符號和修辭手法,例如法國報紙《解放報》的標題「Notre drame」(我們的悲劇),將聖母院與法國的命運連結起來。這種集體情感體驗,雖然缺乏明確的論述和方向,卻促使法國社會重新思考其與過去的關係,以及如何在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維護和傳承其文化遺產。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透過視覺效果、情感敘事、文學引用、專家意見和符號修辭等多種策略,形塑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認知,並引發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持續討論。 參考書目: Dominique Poulot, “Une catastrophe patrimoniale : Notre-Dame de Paris, entre émotions et controverses”, Culture & Musées, 34 | 2019, 247-26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方文化史
0會員
23內容數
介紹歐美的歷史文化、社會習俗、藝術、文學、神話、傳說、思想、宗教和民間信仰、心理與精神狀態........
西方文化史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的論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和工具性的角色。這並非單純的無知或記憶缺失,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壓抑、覆蓋或抹去。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論述中的主要形式與目的: 1. 「選擇」性的忽略與無知: 極右翼會選擇性地忽略某些歷史層面。例如,他們對社會歷史表現出冷漠或缺乏好奇心
2025/04/29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的論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和工具性的角色。這並非單純的無知或記憶缺失,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壓抑、覆蓋或抹去。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論述中的主要形式與目的: 1. 「選擇」性的忽略與無知: 極右翼會選擇性地忽略某些歷史層面。例如,他們對社會歷史表現出冷漠或缺乏好奇心
2025/03/30
「淨化」的概念是草藥學和芳香療法的一個核心主題,並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多種方式體現和發展。 「草藥學」中的淨化概念: 傳統上,在普羅旺斯高地的農村地區,「淨化」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治療類別,足以指明藥物的用途,而不需要具體說明要治療的疾病。這表明「淨化」被視為一種全面的身體和健
Thumbnail
2025/03/30
「淨化」的概念是草藥學和芳香療法的一個核心主題,並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多種方式體現和發展。 「草藥學」中的淨化概念: 傳統上,在普羅旺斯高地的農村地區,「淨化」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治療類別,足以指明藥物的用途,而不需要具體說明要治療的疾病。這表明「淨化」被視為一種全面的身體和健
Thumbnail
2025/03/26
文化符號在現代政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並非僅是裝飾性的元素,而是政治機構和政治行動者用以建構和維護集體認同、行使權力,以及進行政治溝通的戰略工具。文化符號的創造、使用和爭奪,深刻地影響著集體認同的形塑,與權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權力並非獨立存在,而是透過行使來體現。在強制性手段和修辭之外
Thumbnail
2025/03/26
文化符號在現代政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並非僅是裝飾性的元素,而是政治機構和政治行動者用以建構和維護集體認同、行使權力,以及進行政治溝通的戰略工具。文化符號的創造、使用和爭奪,深刻地影響著集體認同的形塑,與權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權力並非獨立存在,而是透過行使來體現。在強制性手段和修辭之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Thumbnail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團隊上週日(23日)放上了代表性的奇美拉石像!
Thumbnail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團隊上週日(23日)放上了代表性的奇美拉石像!
Thumbnail
第四站.米蘭--是時尚之都;更是榮耀藝術、建築與信仰的高光之城! 聽到米蘭,也許你會不假思索連結到米蘭時裝週,進而聯想到米蘭時尚、精品之都的經典形象。但是,對於初訪米蘭的我,比起時尚、更期待與難忘的是全義大利第一大的教堂: 米蘭主教座堂...
Thumbnail
第四站.米蘭--是時尚之都;更是榮耀藝術、建築與信仰的高光之城! 聽到米蘭,也許你會不假思索連結到米蘭時裝週,進而聯想到米蘭時尚、精品之都的經典形象。但是,對於初訪米蘭的我,比起時尚、更期待與難忘的是全義大利第一大的教堂: 米蘭主教座堂...
Thumbnail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座有400多年的歷史建築——舊證券交易所,本月16日發生大火,火舌幾乎吞噬整棟建築...
Thumbnail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座有400多年的歷史建築——舊證券交易所,本月16日發生大火,火舌幾乎吞噬整棟建築...
Thumbnail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
Thumbnail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
Thumbnail
巴黎的聖禮拜教堂 Sainte-Chapelle 不僅美麗,還結合了巧妙的參觀路徑,讓遊人有更大的驚喜。作者分享了參觀這法國歌德式建築全盛期傑作的體驗。文中介紹了該教堂的特色彩繪玻璃和歷史背景。也介紹了附近的聖母院、塞納河、拉丁區和其他景點,可以作為巴黎半天行程的參考。
Thumbnail
巴黎的聖禮拜教堂 Sainte-Chapelle 不僅美麗,還結合了巧妙的參觀路徑,讓遊人有更大的驚喜。作者分享了參觀這法國歌德式建築全盛期傑作的體驗。文中介紹了該教堂的特色彩繪玻璃和歷史背景。也介紹了附近的聖母院、塞納河、拉丁區和其他景點,可以作為巴黎半天行程的參考。
Thumbnail
來過歐洲旅遊的人,每到一個城鎮,即使規模不大,幾乎都會看到教堂的身影,巴洛克式、哥德式、拜占庭式、羅馬式等不同風格,各有其獨到之處。而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繁複而精妙的外觀,教堂本身融合了大自然的的縮影,而且修建資金只靠門票及捐款,設計者高第的大半人生,奉獻給⋯⋯
Thumbnail
來過歐洲旅遊的人,每到一個城鎮,即使規模不大,幾乎都會看到教堂的身影,巴洛克式、哥德式、拜占庭式、羅馬式等不同風格,各有其獨到之處。而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繁複而精妙的外觀,教堂本身融合了大自然的的縮影,而且修建資金只靠門票及捐款,設計者高第的大半人生,奉獻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