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繼前一篇介紹女設計師與幕後團隊,為武旦與刀馬旦設計的舞台服裝之後,本篇聚焦在為青衣與花旦舞台演出的服裝變化。
服裝設計的概念則以「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為中心主軸,幫助青衣與花旦在舞台上將聲、色、舞、身、唱、念、做、打等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篇每一章裡的服裝設計與妝髮,都是一件設計、一個角色、一首無聲的歌,而一針一線勾勒的,不只是衣裳,是千年文化傳承的情感與萬眾凝視的嚮往。女設計師與幕後設計團隊,同樣結合了蝴蝶、羽翼、花卉圖騰,打造一場集視覺、戲曲與詩意為一體,橫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光影的京劇大秀。




再往下欣賞圖文的同時,推薦您聆聽這首戲腔與國風曲的「探窗」、「相思遙」男女演唱唱與花旦跳舞的三種版本 。
「探窗」女版 ---- 浮生夢《探窗》「她唱著他鄉遇故知 一字一句是相思」 [Chinoiserie] ♫ 熱門古風歌曲動態歌詞,影片引用自與版權歸屬於一簾風月映画社 Youtube頻道
「相思遙」女版 --- “初見她,漫步溪橋下”《相思遙》絕美戲腔翻唱!影片引用自與版權歸屬於咻咻滿 Youtube 頻道
「相思遙」舞蹈 --- 老媽說自從退休之後,就很少登台唱戲了!那就和老媽一起合拍、回憶一下年輕時的樣子 古典舞 相思遙 零基礎學舞蹈,影片引用自與版權歸屬於 @華子大叔舞蹈教學 Youtube頻道
「相思遙」男版 --- 央視國風節目 #相思遙 #郭雨昂 250830 #國風超有戲,影片引用自 與版權歸屬於 XIAO ANG Youtube頻道







第一章 花水之源,時光之歌。
女設計師與幕後團隊在人間重返劇場,以京劇青衣與花旦為靈魂主題,結合蝴蝶、羽翼、花卉圖騰與光之舞台,打造一場橫跨仙界與凡塵的華服大秀。
時空背景設定在極北之境,一處名為「花水之源」的祕境,雪峰聳立松林如海,溪流瀑布串連五色山谷,秋葉輕落百花盛開,而在溪水中央,靜靜佇立著一座古老沙漏,這沙漏,不為計時,而為記憶。
它記錄著每一滴從青衣與花旦演出時滑落的汗水,每一片羽毛飄落前的振翅,每一首未曾唱出的曲調與淚光。
這裡,是青衣與花旦們的靈魂歸處,也是女設計師與幕後團隊夢開始的地方,回到了一切靈感最初湧現的源頭。
設計之初,沒有舞台沒有觀眾,只有花、水、風與時間,女設計師靜坐溪畔,看著沙漏裡細沙緩緩流動,眼前浮現出那些曾經設計過的翅膀、裙擺、妝容與眼神。
從天庭返回萬象人間之後,她終於明白:舞動的不是衣裳,是心;閃耀的不是飾品,是時光。
於是,她將雙手浸入溪流,讓服裝為舞台為眾人設計的源頭,回到讓所有女性自主覺醒的原點,波紋於水光之間悄然生成。
這件衣裳沒有羽毛、沒有蝴蝶、沒有繁複裝飾,卻像時間一樣安靜、如水一般深遠。

她站起身,任花瓣貼著裙角,腳步踏入溪中,整個天地似為她讓開一條無聲的花路,這是衣裳的終章,也是她作為設計者靈魂的重生之章。





🌕第二章 天幕初啟.青衣在雲端。
素袖藏心事,輕步啟天門,一眼入畫境,萬眾皆沉吟。
於浮雲之上,青衣款款現身,她是萬象戲夢的開場,也是萬語千言的沉靜之始。
當設計師走出花水之源,踏進人間舞台的光與影中,一位身著青衣的女子,便緩緩自煙雲深處走來。
她不說話,眼神卻清亮如月,她不急行,步履卻自成節奏,如詩句中藏著韻律的靜美。
那一襲藍,如湖泊般沉靜,髮間點綴著藍色花針,像天上星辰,靜靜閃耀。她立於宮殿之前,背後是傍晚餘暉渲染的故城輪廓,金瓦朱牆成為她無聲的背景,襯托出一種古典而冷靜的端莊。
她是青衣,不是那為戰而舞的刀馬旦,亦非花團錦簇的花旦,她的世界屬於等待、情深與不言的堅守。
設計師為她設計的,不是一件讓人驚豔的禮服,而是一種「沉靜的力量」,褶紋如雲,藍如暮色,每一道線條都像是一道情感的堤岸,將未曾說出口的深情,悄悄收攏其中。
燈籠升起,宮牆之上浮現明月,人群歡笑,她卻始終靜立,唱一曲淡然的情詞,舞一段只有知心人方懂的柔情。
青衣,不為艷,不為動,只為「靜而深,柔而堅」,她是舞台上的空白處,是千聲萬語後的一眼凝視。
這,是設計師給「青衣」的初詠,一場以安靜對抗世俗喧嘩的無聲表演。一場讓人,在燈火闌珊處,不經意淚下的藝術。





🔆第三章 金殿微光.靜若箋中書
金光撐起雲夢壁,素心猶念舊詞章。
一縷雲煙,一曲餘音,月色如水,瀰漫在古殿簷角之間,那位青衣女子,依舊站在階梯上,一手輕按繡花衣領,眼眸似望穿千年。
她,已登上舞台,這一夜,萬燈齊放,燭影搖曳在雲端與紅牆間,她的影子拉長又縮短,在宮燈映照的殿宇前,緩緩轉身。
她的頭冠不再僅是素淨花飾,而是繁花點翠、精巧如星河。設計師將花團與寶石融入其中,柔藍、雪白、琥珀金交錯其間,彷彿是夢中長開不敗的花海。
這是一場關於等待的戲,她,等待著書信遠寄,等待著情人回眸,等待著命運將她推向高潮,也推向落幕。
她不言,卻在每一次回眸中訴盡憂懷;她不笑,卻在每一個轉身間勾勒萬種柔情。觀者屏息,舞台像是凝固的時空,只有她在其中緩緩流動,如雲煙繚繞、如流水輕唱。
青衣,是靜中有動,動中藏情,是情至深處不哭不鬧,設計師在這件服飾上刺繡了數十朵花。
每一朵,代表一段壓抑的情意,藏於胸前、袖口、衣角,讓每一次舉手投足,都能開出一瞬的花語。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詩云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不只是服裝的設計理念,而是她的命運注解。
在這月華如練的古城夜裡,她,不再只是一名女子,更是一段情的化身。





🏮第四章 雲頂光華,無聲勝有聲
掌中無劍,眉間有光,一身青衣唱斷別離行。
她以花旦妝髮身影,站在雲端之上,輕紗如霧淡藍如天,那是所有光都朝向的一點,是所有目光都無聲致敬的中央。
舞台緩緩升起,她宛若一尊從天而降的神女,不語、不動,卻讓整座劇場陷入靜默的深海,服裝設計師在這套青衣中融入「光」的語言。
採用透紗與垂墜的絲線,搭配白銀與冰藍漸層,讓光從任何一個角度照射過來時,都能彷彿穿透她、與她合一,她不再只是身著戲服的表演者,而是光本身。
在她身後,巨大的圓光如旭日冉冉升起,像極了佛龕中佛祖的背光輪,也像是天帝寶殿的圓月金輪,這不是偶然,而是女設計師刻意布置的神性象徵,在這一幕中,她不是情之俘虜,而是意志的化身。
她的臉容清澄無瑕,妝容淡雅,唯有兩頰微紅,如雲霞染上玉峰;額前的珍珠輕落,髮飾則以水晶藍花鋪展,層層交錯,像凝結成形的晨霜。
這場戲,她以一個靜止的凝視,讓觀者自問:在靜止中,我們是否已聽見內心深處的鐘聲?
此刻,燈光化為瀑布,從高處流瀉,落在她的肩與衣袖,像光在傾聽。她的一雙手在胸前交疊輕握,那不再是祈求或等待的姿態,而是承載與守護。
燈火通明,萬眾聚首。她以一抹手勢,在寂靜中唱出訣別。她不動,卻人人落淚。她不再是青衣中的悲劇女角,而是已然昇華為「意志」本身的舞台女神。
萬籟無聲,一念萬象。此章,為「無聲的勝利」。




🎑第五章 暮日殿前.身姿映霞紅
日暮紅雲起,君心何處藏?不若袖底夢,還我一聲長。
雲霧之上,萬燈齊明,眾生仰望她的靜,殿前霞光與她的衣裳交融,水袖隨風翻轉,如夢中畫筆,一場靜默對話,自此展開。
那不是朝廷的盛宴,也非凡間的節慶,而是一場獻給青衣的沉靜致敬,她款款走來,一襲冰藍與柔黃交織的長衣,像天與日的交會,像黎明最溫柔的一道曙光,輕柔、無聲,卻萬籟俱寂。
她的袖口繡著晨曦初綻的花瓣,胸前緞面綴以蘭紋,低調卻不失華貴。那是一種不需刻意表達的從容,一如她舉手投足間皆藏著經年累月的修為與慈念。
這一章,是京劇中青衣角色「德與慧」的具象演繹,她無須大動作,不需高聲唱腔,只需立在萬燈之下,微微一轉首,整個劇場便沉浸在她的氣場中。
她,是一種氛圍,是一種信仰的形狀,在她背後,萬盞宮燈延展如星河倒掛,而她成為那星河最亮的一點,群眾仰望,無不屏息,她從不是以聲壓人,而是以氣靜人。
女設計師將這套服裝粧髮稱為:「萬靜歸一」,她深知真正動人的演出,從不依賴外放,而是內斂到極致、凝而不發的力量。這種力量,只屬於青衣。
這時,她右手微揚,食指輕挑,一朵雲煙般的絲袖滑落,那動作不過半息,卻像一封書信,在場每個人都收到她的語言,她什麼也沒說,卻彷彿對你說了很多。
這一章,是為青衣之「定」,光不再耀眼,聲音不再是必要,她一人,足以照見人心的靜。




🌸第六章 綠袖青燈,雲上人間
一舞驚秋色,千燈皆低眉。青衣不語,光為之讓道。
在萬千宮燈點亮的那一夜,她如約而至。
她走上舞台,萬千燈籠如星拱月。群眾屏息,她輕揚水袖,如月中仙娥,靜壓全場。
這位花旦不再只是靜的代名詞,她的出場帶著綠與藍交融的水袖,如山嵐微風,穿越雲霞,走入人心。
她那一襲長衫,採天山春芽與湖心水影的色澤,配上繡花腰封,腰身若柳,眼神卻堅定如初月初升。
舞台宛如雲端之上,華麗的宮殿如幻似真,燈火高掛,遠山如畫,雲煙如夢。
她立於中央,四周金燈照耀,彷彿天界對凡塵開的一道門,讓觀者見證一場超脫人間的演繹。
她一個抬眸,是未曾說出口的相思;一個低首,是無法圓滿的約定。情至深處不哭不鬧,卻訴說萬千,只輕聲唱一段崑曲中《牡丹亭》選段,留下無限低迴,像極了她。
【古琴GuqinX昆曲Kunqu Opera】《牡丹亭·皂罗袍》The Peony Pavilion ——Tang Xianzu, known as Oriental Shakespeare ,影片引用自與版權歸屬於 自得琴社 Zi De Guqin Studio Youtube頻道,
舞台的設計,讓她彷彿站在歷史長河之上,燈光流轉,宮闕與雲層如幻影閃動,讓她看起來像是剛從一場千年夢境中甦醒。
那不是戲服,那是一段記憶的復甦,是一座宮廷裡流傳已久的情書,終於得見光明,觀眾屏息,那是對這一刻的尊重。
她是從詩詞中走出來的女子,她是從戲文裡復活的幽魂,她是青衣,是舞者,更是人間絕色,
女設計師將服裝命名為《雲上青華》,她說:「青衣,不只是戲劇角色,她是我們所有人記憶中的母親、情人、旅人與詩人。」
因此這套衣服不為誇張,不為新奇,只為把一個人的溫柔、剛強與歲月痕跡,都縫進一針一線裡。
最後一幕,她緩緩回眸,燈海搖曳,觀者淚下。
這一章,是青衣之「情」,非語言可說,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非動作可解,只有在那一秒,她與整個舞台共振,與觀眾的靈魂相牽。





🎐第七章 :燈影霓裳,萬眾朝她來。
天帳舒展,珠翠化驚鴻, 繡紋翻翼羽,霓裳動心弦。無聲處,最驚人。
她換上金藍相間的華服,頭飾華麗閃耀輝映,衣襬似雲卷風生,眼神如電,風姿無匹,萬盞宮燈齊明,是為她一人。
一如傳說裡的那位女主角,今夜,她走進燈海,不是尋人,而是被所有人尋,她緩緩現身於金光燦爛的殿堂之中,舞台如同宮城之巔,霧氣繚繞,紅金交織的燈籠如星辰墜落人間。
她的衣袍繡著藍花與銀葉,宛如夜色中浮動的月華,而那頭上的鳳冠則鑲嵌著琉璃與珍珠,閃爍如晨星。
她不需高聲唱,只須輕抬一指、低旋一袖,整個空間便靜止,只餘她那縹緲如雲的氣息。她的動作,是千年戲台的傳承;她的氣質,是萬卷經典中沉澱出的靈魂。
設計團隊此次選擇重現的是花旦中的「富貴女」,她身處皇城之中,卻有著看破繁華的眼神。在金色舞台的每一寸光影中,她如一盞不熄的心燈,照亮過往,也照見觀眾自己的深情。
這場秀的觀眾席早已水泄不通,來者有皇族、權貴、文人、百姓,卻都在她一舉手一投足間,忘卻身份,沉入戲中。
誰能想到,設計一件衣裳,也能承載這麼多人的夢?女設計師於燈影下低語:「這不是服裝,這是一段記憶。」
燈火映她臉龐,她微笑回望,
恍若告訴世人:「我不是你要找的那個人,但我,曾經是你心中想成為的那個她。」
這章,是花旦之「光」,不刺眼,不逼視,卻能照穿每個人心中那段,未說出口的執念。





🔮第八章:雲中金殿,霓裳烈焰如詩。
幻羽成殿,金環照花旦,青光玉冠不染塵,舉手天庭即低頭。
她以花旦的裝扮高立殿中,仙氣氤氳,觀者如入仙境。衣裳繡滿蝶舞鳳飛,舞步則如鳴琴落玉,這一幕,氣勢如雷卻無聲無息。
金黃色的帷幕如初升朝陽緩緩落下,一抹天光灑落雲端舞台,宮殿之上,千層燈海懸掛,輝映著花旦一身金碧雲霞的霓裳,她登場的瞬間,不是走,而是如神祇般由雲霧托起。
她穿著的是本系列最莊嚴華麗的一套設計,結合花旦的溫婉、青衣的端莊與刀馬旦的英氣,將三位劇中女角的精神,濃縮為一位「天后」角色。
金線勾勒的牡丹與鳳凰盤旋於裙襬與袖口,水藍與翠綠交疊的絲羅在雲間流動如水,她的面容覆著典雅京劇妝容,眉間一點紅似烈日之心,眼神灼灼卻深藏千言萬語。
她抬手的剎那,袖下幻出蝶影與金鳥。那不是戲法,而是女設計師與幕後設計團隊,以機械幻羽與輕感應布料呈現的「雲中霓裳變幻」,服裝本身會因肢體動作,展開花瓣羽翅,閃耀光芒。
舞台的四周,觀眾幾乎屏息。這不僅是一場表演,這是一段天人交會的片刻。
她伸出的手中託著一隻蝶,那蝶非蝶,而是象徵自由與命運的化身,輕拍翅膀,帶出一串細碎金光。
在這一章,設計師說出了她對花旦最深的理解,不是嬌弱、不是依附,而是溫柔中蘊含不屈,是笑中帶刃,是萬千柔情自掌心流出,卻不失鋒芒。
她站在這場如天庭降臨般的秀場中央,似告訴所有人:
「我,不是誰的陪襯,我是這場戲的開場,也是謝幕的唯一。
第八章,是花旦的「魂」,是浮華之上不朽的意志,是戲中人,卻超脫於戲外。





🦚第九章:丹雲生香.花雨迎花旦
紅霞化衣裳,金蝶作流光。一笑百媚生,皆為戲中魂。
她以滿身花卉刺繡禮服現身,衣動似花開,輕步如燕翔。這是一位以柔情征服全場的花旦。無聲之頌,玉樓深處的花語心燈。舞台如幻,燈火如星。
她從金雲深處緩步走出,腳下浮雲彷彿輕嘆,身後寶殿霞光萬丈,而她,宛如天啟般自穹頂降臨,一身花繡金錦,佩著繁華頭冠,朱唇輕抿,雙眸深藏著百轉千回的劇目與人生。
這一章,是花旦的本色,她的戲,不需嘶吼,不需奔走。她僅憑一個眼神、一個轉身,便足以讓觀眾屏息落淚。她是靜水深流,是長恨未央的舊夢,是思君不見君的等待,是一生守候一諾的執著。
服裝設計在此處回歸了花旦的「雅」與「潔」:杏花、梅蕊、牡丹、海棠皆以細密手工繡法交錯鋪陳在如煙似霧的淺藍與粉翠之間,肩部延伸的長袖似流雲長水,彷彿每一次輕擺,皆能織出千行詩。
而她的頭冠,則是設計師最為大膽的突破,一樁由繁星、銀露與晨光所構成的虛擬結晶網,內嵌極細光纖,如星塵垂落,閃耀不定,配合舞台燈光而變幻,似無形中回應了她內心洶湧的情感與壓抑的命運。
這章節的舞台設計選在「靜華殿」,一座專為青衣而設的光影劇場,金樑玉柱、丹青雲頂,每一束光皆斜射如詩,而她,一動不動,卻如一幅活畫,讓觀者心魂震顫。
她張口未唱,卻似餘音繚繞於空。她不哭,眼中卻藏萬千淚珠未墜。
這,正是花旦的真諦,不是舞台上的主角,而是觀眾心中無法忘懷的背影;不是最亮的那束光,卻是照亮戲中靈魂的唯一燭火。
第九章,設計師為服裝取名為《花語心燈》,在無聲之中,燈亮如心,花開似願,每一針每一線,皆縫著永不熄滅的信仰與哀愁。




💮第十章:花旦之光,照破千層雲。
雙袖挑燈語,水眸傳舊詞,未語淚先至,戲夢又重啟。
當天幕垂暮,雲霞靜靜推開皇殿的金窗,一束光如預言般灑落在舞台中央。
她,一位不再嬌俏卻依然奪目的花旦,踏著雲階,現身於萬盞宮燈交織的殿堂。
這一刻,是花旦的時辰,與青衣的婉約含蓄不同,花旦是舞台上的「生火者」,她眉目如畫,朱唇含怒,戲裡的她敢愛敢恨,戲外的她則以盛裝作為對命運最明亮的回擊。
設計師在這套服飾中大膽融合強烈對比色:深碧、金橘、湖藍、桃粉,搭配立體花卉刺繡,以層層相疊的羽紋與花瓣縫飾,營造出一種如火如霞的張力。
頭冠更是如同夜空炸開的銀火,銀珠垂簾中閃耀無數光芒,仿若眾星拱月,她的雙眼如燃,卻帶著精準的自制。
花旦,不再是劇中的配角,而是一種絕對的「存在」,她不依附,也不退讓,她能柔聲說愛,也能冷眼斬情。
舞台上,她揚袖一轉,金光乍現,宛如鳳凰張翼;一腳跺下,萬燈震動,似欲驅散虛偽與迷霧,設計師用光線、色彩與線條,賦予這位花旦一種近乎神聖的戲劇性,這不是一場戲,這是所有女子釋放曾經壓抑的吶喊與覺醒。
她的戲服,名為《照破千層雲》,因為花旦從來不只是「紅袖添香」的配角,她,亦能以一身絢麗,挑動整座宮殿的風雷。




🍁第十一章:華燈初上.一眼千重意。
雙袖挑燈語,水眸傳舊詞。未語淚先至,戲夢又重啟。
舞台恢弘,花旦眼神含淚,燈光打下她的孤影,喚起觀眾最深層的共鳴,燈海深處,聽見花開的聲音。
夜色將宮闕的邊際慢慢吞沒,唯有燈海如星河倒映,漫天璀璨,觀眾席悄然沉靜,等待她的出場,那位花旦,身披金線流蘇,宛若晨曦初現前的第一束霞光。
她走來,如夢似幻。女設計師在這一幕中,選擇了更溫柔卻不失氣勢的金藍色系,融匯花卉的靈動與宮殿的尊榮。
刺繡精細得近乎浮雕,每一朵牡丹與山茶皆以三層絹絲綻放,宛如真花。她的頭冠層層疊疊,纖細珠鏈從額前垂下,在萬千燈火中閃爍光芒,如同雨絲灑落天河。
她一抬手,便似能喚醒沉睡的樂聲。她一轉身,萬燈彷彿隨之搖曳。
在這殿堂,她不再是戲裡的愛情承載者,也不只是歌舞的陪襯;她是記憶中所有被忽視的聲音,是在歷史長河中無數默默付出的女性的代言人;每一分溫柔皆有重量,每一寸華麗皆有深意。
設計師讓她手持一支雕花金杖,那是一枝未開的花蕾,象徵著即將綻放的力量;她的袖口如雲,將歷史裡的千言萬語輕輕拂過舞台,如煙似夢。
她,溫柔地站在雲端,卻不再只是觀望;她,輕聲低語,卻讓滿殿無聲屏息。
在燈火萬千之中,她不是星星,而是星空本身。





🐲第十二章:落葉之舞,彩羽千重。
秋水凝華,幻蝶落紗衣,一身秋水意,萬葉化紅裳。
在紅葉紛飛的秋湖邊,秋風起,紅葉舞,舞台宛若穿越時空的園林,輕霧瀰漫水面,亭台樓閣在夕陽餘暉下描出如詩的輪廓,蝴蝶飛舞,雲煙縹緲。
花旦一襲多彩華服盛放如錦,宛如自然所孕育出的秋日女神,她站在湖邊,披著一襲彩羽織錦,腳下蓮花、水紋、楓葉交織成夢幻的渲染,一如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場表演,名為〈落葉之舞〉,亦是女設計師心中最自由的一場創作,她不再為歷史角色定型,而是讓服裝成為季節本身的化身。
她將秋天的靈魂,繡進每一寸紗緞:漸層金橘與湛藍相擁,是黃昏與湖光的對話;衣袖飛揚處,猶如楓葉在空中旋落;頭冠如枝枒開花,串珠為果,閃耀中透出收成的榮耀。
每位花旦皆以不同姿態翩翩起舞,或如落葉隨風,或如秋水輕波,她們的衣袍不僅是穿戴之物,更是隨肢體律動而舞的光影羽翼。鏡頭切換間,有人站在亭中回眸,有人立於水上若仙,還有人張臂迎風,如風中花樹般搖曳。
這章節裡的設計,不單是對戲曲的致敬,也是對自然之美的低語。女設計師深知:在所有無聲的舞步中,最動人者,便是這片紅葉緩緩飄落,與那身彩羽翩然共舞的一瞬,那是一場秋天寫給戲劇的情書,也是一位設計師獻給流年與風景的讚歌。




🌊第十三章:水袖驚龍,鳳啼九霄
月照潮生,銀水鑄玉衣,月影擁潮生,衣裾似浪翻。
一位似水的女子,於月夜與潮聲之中起舞,飾紋如海浪,神情如秋水,舞出世間柔情百轉。
當舞台燈光如潮水般亮起,一位花旦緩緩步出,輕舞水袖,宛如從畫中走出的神話角色,她腳下踏波而來,四周環繞的是金龍與朱鳳浮雕、丹青穹頂,彷彿整個大殿都在迎接她的出場。
這一章節名為〈水袖驚龍〉,靈感取自古老傳說中鳳求凰的愛情,也寓意女性內在的堅韌與優雅兼具的力量。
服裝設計上以冷暖交織的寶藍與橘紅為主調,裙襬仿若波紋層層,宛如水面泛起漣漪,鳳羽形狀的刺繡從腰間延展至裙角,每一片皆綴以金線勾邊,微動間流光溢彩,像是翅膀振動間綻出的霞光。
她舉手投足間,水袖若雲霧翻湧,劍指之際彷彿能驚動九霄神鳥;而那背後雄偉的建築、金光燈海,仿佛映照出一場屬於傳奇中的戰舞--- 一場以柔制剛,以美奪目的戰鬥。
女設計師在此系列中注入更多動感與力量的元素,不再只是靜謐的青衣之美,而是如水亦如火的花旦風華。這不僅是戲曲的重現,更是一場視覺與情感的震撼交鋒。
於舞臺中央,那踏水而舞的女子,不是凡塵中人,而是從神話中醒來的夢。
她在水袖之間,藏著萬千心語,也驚動了所有沉睡的傳說。



🌈第十四章 :鳳羽回潮,水墨花神
萬花之舞.彩雲撫霓裳 萬花墜袖端,彩虹踏衣邊。風起時,百戲皆成一舞。
花旦以萬花盛衣、流紋水裳現身,無聲之間,一舞驚四座,整個劇場彷彿進入仙夢幻境。
月華如洗,波光如鏡。一名花旦緩緩自水面升起,衣袂隨波紋搖曳,如同水墨丹青潑灑在天空與湖面之間,她手執一朵晶白蓮花,那並非真花,而是以琉璃與絲羽工藝雕製而成,輕輕一擲,便有水波紋動、花影輕舞,彷彿天地回應她的召喚。
這一章,名為〈鳳羽回潮〉,象徵萬物歸元,亦如劇中女子的心路轉折:從動盪與迷失之中回歸本心,於水與風的擁抱中尋得平衡與自我。
整套服裝以多層漸變染色技巧展現水流動態,從深海藍過渡到晚霞紅,裙擺下方如波濤洶湧,卻於腰間綻出滿天繁花。金粉勾邊的蝴蝶與鳳羽圖騰,於光影之下如同靈動生息。
她站立於大殿前,背景是丹楓古橋與鳳鳥雙舞的琉璃殿景,台下觀者無不屏息,彷彿她不只是演員,而是一位真正從水雲中走出的花神。
而此刻,女設計師站在暗處,心中泛起無聲的漣漪,這件作品,不再只是服裝,而是情感的延展,是「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最好詮釋。
她微笑著記下這一幕,彷彿對自己輕聲說道:「這,就是我要的她。」




🦢第十五章 萬花朝舞,綻於心上。
一對鳳來儀,雙袖載東風。秋日水波起,舞破萬古中。
雙鳳迎曦.霓羽共傾城,帷幕緩緩升起,一縷聚光落在中央,那位身披萬花錦織長袍的花旦緩緩舉手,指尖微頷,她在秋日湖畔獨舞,彩帶飄揚,水中倒影雙,凝聚女性之美,宛若喚醒了天地的色彩。
她不再只是戲中人,而是整個舞台的心臟,靜靜跳動,呼吸間帶動萬物共舞。
這一幕,名為〈萬花朝舞〉。是本劇的壓軸篇章,也是服裝設計師心中最終的夢想實現:
「若萬花皆可綻放於一人身上,那便是極致的華麗,與內心的溫柔並存。」
服裝以絢彩為筆,繁花為墨,層層絨繡與褶裥如翻湧的花海與海浪交織,從裙擺綿延至袖端,玫瑰、牡丹、波斯菊、蓮花……每一朵皆以不同刺繡手法層層疊出,花葉飄逸,似真似幻。背景宮牆高聳,金柱朱簷,與她身上的柔與美形成強烈對比,也正映出:
「她柔,卻堅;她美,卻不退。」
她輕轉身,滿場花影隨之而動,仿若萬物傾聽,時間凝住。場內無人發聲,只餘心跳與衣袂翻飛的風聲。
此刻,觀者早已忘了劇情,只記得她站在舞台中央那一瞬的光 --- 那不是燈光,而是她本身散發出的光。
舞台上花神翩翩,舞台下女設計師落下一滴淚,那不是悲,是滿足。
「我終於,把她做出來了。」她在心中輕輕說。
這是《花神戲夢》的最後一章,但她的故事,才正要在人們心中,永不落幕。





🍂第十六章 霜葉雙舞.秋水長天。
紅楓為地毯,霞彩為天幕,執手同行處,花旦不孤行。
舞台背景轉為雲海與山影,一襲花旦從雲端滑下,花旦從雲蕉探首,設計衣裙以雲白與霞紅為基,飄逸的羽飾如流雲,花瓣似落霞。她們將唱、念、做、打融合 --- 身動即打、聲息即做。
霜林染夢.葉舞雙人並肩行,橙金披襟,綠袖迎風,舞於層層秋色之中,衣飄如水,情誼如火,這是一曲秋水之舞,也是兩位花旦之間,關於姊妹、知音、同行者靈最純粹的共鳴頌歌。
她們踏著落葉,輕盈如飛燕,衣袂隨風,若秋雲化羽。黃與橘交織如層層楓林,水面映出一對對稱之影,恰似秋天的鏡像,左右相依,無聲勝有聲。
這段舞名為《霜葉雙舞》,本為劇中極難的段落,不僅需兩人身法一致、節奏合拍,更要在對視時演出一種靜中有情、動中有詩的氛圍。
而今,兩位花旦身著以楓紅與金綠為主的戲服,衣上繡滿秋葉與波紋,一針一線皆是時光的餘暉。
背景中,宮殿、樓閣沉浸在晨光與楓影之間。四周無聲,但觀眾彷彿能聽見落葉輕輕觸水的聲音,那是時間在頷首,是秋天為她們合拍的節奏。
此幕的設計靈感,來自一句詩:「共舞紅葉水中央,無聲勝萬語。」
這不只是兩人對戲,更是兩個靈魂的共振。
在秋水之上,她們不說話,只用眼神與身體訴說:「我懂你。」
萬千戲語,不敵秋水一回眸。



🌅第十七章 三花雲起.錦繡天成。
三人共踏雲,萬象歸心田。此舞既無聲,卻比千言重,三花登仙.百戲成夢境。
場景描寫:「三位青衣與花旦登仙,站於流雲之上,百戲成夢境,服飾如朝霞、水瀾與錦帛交融,身姿交錯呼應,宛如天地初繪的絕美丹青。背景是層層紅楓與霞彩,映照著她們神聖、柔和卻又堅定的氣質。」
主題寓意:「 這一幕代表花旦精神的最終升華 --- 歷經孤影、團圓、烈焰、柔情之後,她們不再僅是角色,而成為傳承之源、戲魂的化身。」
詩句: 「 三花化羽舞雲間,紅楓碧浪共天寬。風回戲落千年夢,一步錦程踏舞翩。」
象徵延伸:「三人並肩,象徵傳統、創新與情感的融合;流雲托舉,喻意她們早已不屬於凡塵舞臺,而是戲夢永恆中的神話形象。」
最後,三位代表性的花旦與青衣現身,身著水、火、金三色為基調之天衣,步入夕陽光中,留下永恆的身影。



💠結語 : 戲終夢未盡,衣起戲猶生。
她們不只是舞台上的角色,而是一段段歲月的化身;那些霓裳,也不只是服飾,而是千年戲魂的寄托。
在這場融合京劇、光影與時尚服裝設計的展演中,觀者不只是看見美,而是參與了一場跨越時空、性別與身份的靈魂共舞。
從洞穴的烈火起始,到繁花盛開的湖畔悄舞,再到京劇大殿與雲霧舞台上的演出,這十七章記錄了女設計師與幕後團隊,為青衣與花旦打造的服裝系列的旅程。
她們不以言語取勝,不以音符為依仗,而以「舞動」與「身姿」書寫了女性自我的覺醒旅程,服裝中蝴蝶、花卉、彩羽的反覆出現,不只是裝飾,而是她們靈魂迴響的印記。
在這場「無歌不舞」的舞台演出中,青衣與花旦展現了色、身、聲、羽的整體印象,當燈光熄滅、舞台落幕,她們仍留在觀者心中:那一抹羽色,那一段舞影,那一瞬無聲卻震撼的歌。
願這系列成為一段永存的視覺與心靈旅程,讓「她」在設計、在舞台、在你我的觀望中,飛得更遠。
(註)
一、本篇中的圖像,是根據作者原創文字,對Windows Bing Image Creator AI生成圖案器下指令,以明亮多彩照相實景主義風格搭配,共生成82張圖像,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圖文出處與作者名稱後轉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