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9|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緬甸羅興亞人掀逃亡潮,引起馬緬兩國外交衝突

2016年10月9日凌晨,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鄰近孟加拉的孟都鎮邊防警察總局和另兩個警察局遭身份不明的武裝人員攻擊,造成9名政府員警在交火中喪生,邊防警察局內的武器也全數遭搶。

 

事件發生後,緬甸政府軍隨即派兵進行反擊,同時封鎖前往若開邦北部的所有通路,至今兩個月以來,緬政府軍一直在進行清剿。

 

由於交戰地區全面遭到封鎖,相關戰事只得倚賴逃出的人口頭敘述。譬如有目擊證人指出,10月11日當天下午2時30分前後,緬政府軍在孟都鎮飄比村東方進行搜索,結果遭到300餘名武裝份子持小型武器、刀、棍襲擊,造成1名武裝份子、4名政府軍陣亡。

 

緬甸軍方則表示,安全部隊控制若開邦北部之後,從10月9日至11月14日,追捕攻擊者時共有「69名羅興亞人(緬甸官方稱做『孟加拉人』)被殺和234遭逮捕。」 緬甸軍方也指出,有7名安全部隊官兵和10名警員殉職。

 

也有消息指稱,緬甸安全部隊與武裝分子駁火不停,目前已有至少86人在衝突中身亡,很多報導說這些羅興亞人在境內遭到士兵殺害、婦女被輪姦、民房被燒搶。不過,由於交戰地區遭到封鎖,實際情況如何?並無法核實。緬甸官方則指稱,前述的報導均不符合實情。

 

這次已經長達兩個月的掃蕩,已造成羅興亞人大舉外逃的後果。12月5日當天,一艘載滿羅興亞難民的偷渡船就在接近孟加拉時沉沒,船上數十人下落不明。

 

敏感的「羅興亞人」議題

 

事發地點位於孟加拉邊界的納夫河(Naf River)。一名孟加拉漁民蘇曼受訪時說,他從河中救起一名女子,女子說她所乘坐的船隻超載,又遭到緬軍快艇追捕,最後沉入河裡。蘇曼表示:「我們在納夫河捕魚時,聽到一名女子哭喊呼救,所以我們趕緊過去把她救起,該女子告訴我們,她乘坐的船擠滿了想要渡河進入孟加拉的羅興亞村民。」

 

獲救女子不知道同船村民是生或死,也說不清楚船上究竟有多少人。不過孟加拉方的一名村議員對媒體表示,該船載了至少31名羅興亞人。一名住在納夫河畔的羅興亞人通過電話告訴「法新社」,當天有13具婦孺的屍體被沖上岸,其中兩具屍體身上有彈孔。

 

11月28日,也有約百名逃離緬甸的羅興亞人乘船抵達孟加拉,卻遭邊防警察制止入境。孟加拉邊城德克拉夫(Teknaf)邊防衛隊負責人阿卜扎爾 · 扎希說,繼27日制止6艘羅興亞難民船入境後,當局又驅趕了8艘試圖越過納夫河,從緬甸若開邦進入孟加拉南部的難民船。他說:「每艘船上載有12~13名羅興亞人。」

 

國際社會先前曾促請孟加拉對遭受迫害的羅興亞人開放邊界,以避免一場人道危機。不過孟加拉卻拒絕這麼做,而是反過來要緬甸制止羅興亞人越過邊界。孟加拉官員告訴法新社,過去兩周以來,孟加拉邊防警察已阻止逾千名羅興亞人經由水路入境,當中包括許多婦孺,目前還有數以千計的羅興亞難民滯留在孟緬邊境一帶。

 

不過,孟加拉國內敦促接納羅興亞難民的呼聲日益高漲。繼多個政黨與強硬派伊斯蘭組織之後,該國主要反對黨領袖卡莉達 · 齊亞(Khaleda Zia)也呼籲政府收容這些難民。

 

緬甸的「羅興亞人」議題一直十分敏感,境內的政治人物都不太敢碰,甚至於「民主象徵」翁山蘇姬都甘冒遭人批評漠視人權的政治風險而從不在這個議題上表態。至今為止,對「羅興亞人」支持最力的都是國際社會及人權團體。

 

也許正因為如此,翁山蘇姬才成立了一個以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 Annan)為主席的「若開邦顧問委員會」,試圖藉由「外人」的手來為羅興亞人問題找尋出路。但是,若開邦的居民和絕大多數的緬甸人都卻極不歡迎安南介入。

 

無法返回居住之地的「境內流亡者」

 

羅興亞人在緬甸的處境確實艱難,他們沒有公民身分,也不被接受為「少數族裔」,沒有居住、工作、遷徙的自由,也無法接受任何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

 

2012年開始,羅興亞人聚居的緬甸若開邦先後發生多起佛教徒攻擊羅興亞人社區事件,造成多達14萬羅興亞人成為「境內流亡者」(IDP,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至今無法重回居住之地。

 

尤有甚者,在若開邦人口中佔多數的佛教徒基本上都居住在邦內的城市中,而羅興亞回教徒則只能聚居在外圍區域,頗有南非當年種族隔離的味道。

 

羅興亞孩童。Photo source : wikipedia cc by SA 2.0 

 

「若開邦顧問委員會」於2016年8月間組成,9名成員中包括安南在內的3名國際人士,6名緬甸人則由2名若開邦佛教徒、2名來自仰光的回教徒以及3名政府代表組成。

 

根據翁山蘇姬的說法,該委員會將「就若開邦兩個宗教社團之間衝突的根源進行調查,並設計出兩者之間的和解程序」。翁山蘇姬找來安南主導和解,固然有借重安南曾任聯合國秘書長聲望的考慮,但真正的目的卻很可能是藉此置身事外。對此,許多緬甸人並不諒解。

 

事實上,委員會成立之後,幾乎是立即引起緬甸各界批評,若開邦的反應尤其強烈,若開民族黨和前執政黨聯邦鞏固發展黨(鞏發黨)都表達反對委員會納入國際成員,主要的擔心就是他們認為國際人士會選擇與羅興亞人站在同一陣線。

 

想成為緬甸人?需先通過公民法審核

 

安南本人在2016年9月6日前往若開邦訪問及8日離開時,都受到當地人抗議,更在首都內比都會見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良時,被對方「上了一課」。

 

敏昂良當面警告安南,指稱該委員會如果要提出任何解決的方法,都必須贏取若開邦佛教社區的「認可」。敏昂良特別指出,若開邦所發生的社區衝突並不像外界所指責的關乎宗教,而是殖民時代的移民工再加上之後的非法移民所積累出來的社會問題。

 

敏昂良指出,1880年代,英國殖民政府將緬甸與印度合併管理,將大量在印度的孟加拉人引進緬甸充作農工,這些「外來的」孟加拉人由於外表、語言、習俗乃至於生活習慣都與當地人格格不入,因此早在1942年二戰期間,就曾發生過回教徒與當地佛教徒的衝突事件。

 

1970年代,緬甸政府忙著對付共產黨而無暇他顧,導致邊境管制失控,大量孟加拉難民持續湧入若開邦,才造成現今尾大不掉的狀況。敏昂良表示,緬甸有8大民族,135個少數族裔,「我們也早就接受回教,並不排斥。但我們沒有所謂的『孟加拉族』。」

 

敏昂良表示,這些「孟加拉人」想要成為緬甸公民,必須要通過1982年公民法的審核,「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有資格,那麼就應該通過正常程序接受審核。」然而,緬甸的公民法十分嚴苛,以羅興亞人的現況而言,完全沒有通過的可能。緬甸上次進行人口普查,羅興亞人就因為政府將他們歸類稱作「孟加拉人」而拒絕參與調查。

 

敏昂良的說法及態度,其實就是緬甸政府的一貫政策,也是緬甸境內大部分人對「羅興亞人」所採取的態度。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什麼所謂的「羅興亞人」,他們都是「孟加拉人」,是非法移民,不屬於緬甸少數族裔的一支,當然更不可能讓他們變成緬甸公民了。

 

面對這個政治上的現實,翁山蘇姬把安南推上羅興亞人問題的前線,自己避開鋒頭,也算是個高招。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在去年的大選中秋風掃落葉,唯獨在若開邦敗給若開民族黨,她是不可能無感的。

 

不被承認的少數民族

 

羅興亞人是緬甸若開邦阿拉坎地區的一個穆斯林族群,現今人數大約有百萬之譜。關於羅興亞人的起源,一個說法是自七至八世紀以來阿拉伯商人、伊朗商人突厥人孟加拉人摩爾人普什圖人以及緬甸土著不斷融合形成的混血民族,但與其他來自南亞次大陸的移民有所區別。另外的一個說法是英國殖民緬甸前,鼓勵孟加拉人移民阿拉坎地區,以協助促進農耕。人口統計也顯示從1872年到1911年間,阿拉坎地區穆斯林人口從5萬8000人暴增為17萬8000人。截至2013年,已約有13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

 

緬甸政府的一貫主張傾向於前述的第二個說法。亦即所謂的「羅興亞人」就是當年英國所引進的「孟加拉人」,以及後來源源不斷從孟加拉偷渡進入緬甸的該國非法移民,所以緬甸政府不接受「羅興亞人」的這個說法,也不承認「羅興亞人」是緬甸的眾多少數民族一支。

 

最近,羅興亞人的境遇隨著緬政府軍的掃蕩而更加惡化,已經引起國際社會尤其是鄰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的關注,吉隆坡、曼谷和雅加達都先後發生聲援羅興亞人的示威活動。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則在2016年12月4日高調參加由馬國伊斯蘭宣教基金會號召、名為「與羅興亞人同在」的大集會,並且猛烈抨擊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

 

納吉在集會上發表講話指稱,翁山蘇姬對羅興亞人遭受迫害無動於衷,並促請緬甸政府停止殘害羅興亞人。他說,「翁山蘇姬愧對她所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她(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什麼用呢?我們要告訴她,夠了!」

 

翁山蘇姬。Photo source : wikipedia CC BY SA. 3.0

 

納吉更進一步透露,翁山蘇姬曾經拒絕就羅興亞人課題與馬國外交部長阿尼法會面。他引述翁山蘇姬的話表示,「翁山蘇姬說:『如果是為了兩國雙邊課題而會面,我會說好,但如果是羅興亞人議題,那就免談』。」

 

當天的集會有超過兩萬人出席,包括馬國副首相及內政部長阿末扎希、外長阿尼法、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阿旺、伊斯蘭青年團團長聶阿都等朝野穆斯林領袖。許多巫統黨員、伊斯蘭黨黨員、馬來「紅衫軍」成員及在馬國的羅興亞人也都出席,他們高舉寫著「解放羅興亞人」、「停止種族清洗」等字樣的布條,抗議緬甸政府暴力對待羅興亞人。

 

納吉也在提及緬甸政府在集會前曾發表聲明,提醒他不要出席及不可干預緬甸內政。納吉表示,他的參與不能被視為干預他國內政,因為羅興亞人在緬甸遭到大屠殺,而這違反了人權。「我才不管(緬甸政府的聲明)。我不只是以納吉的身份,還是以一名穆斯林及代表全馬3100萬人到這裡聲援羅興亞人。」

 

不過,一些政治分析家指出,納吉參加聲援羅興亞人集會其實充滿政治意圖,主要是因為馬國大選將近,納吉想藉此集會展現本身是一名真正的伊斯蘭領袖。

 

其實,翁山蘇姬所表現出對羅興亞人的「漠不關心」,又何嘗不是如此。緬甸的佛教徒佔人口比例90%,伊斯蘭教徒僅佔4%~8%,大多數的緬甸人都不認同「羅興亞人」,翁山蘇姬又何敢選邊站?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 SA 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