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國土面積比法國大一點,人口6000多萬,夾在中國印度兩大文明之間。自1962年政變之後,軍政府長期執政,國內推行「大緬民族」主義,不僅使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面臨迫害,更是間接導致了各地衝突不斷,外資不願進入,經濟發展受阻,一直被視為東協中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
說起緬甸大概很難不想到翁山蘇姬,當地人總以「媽媽蘇」的暱稱來稱呼這位因爭取人權而享譽國際的女性。她與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在2015年,囊括全國超過90%的選票贏得大選,自己也在隔年接掌外交部,總統辦公室,不過因為翁山的兒子具有英國籍,所以目前緬甸的憲法禁止她擔任總統,於是便由翁山蘇姬好友碇喬(Htin Kyaw)擔任國家元首,她自己則是擔任特別量身打造的「國政顧問」一職,地位相當於總理,甚至權力超越總統。
本以為在她的執政之下,緬甸長久以來的民族紛爭可以逐漸走向大和解,但自2016以來的多起軍方持續迫害少數民族的事件,讓不少輿論發出了批判與質疑。佔人口約莫30%的少數族群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情況,甚至被屠殺的新聞不時登上國際媒體,難民逃往鄰近國家,光是泰緬邊境的聯合國難民營,就收容了超過15萬的難民,其中來自緬甸的佔了大多數,諸如羅興亞人,以及其他來自克欽族,撣族,克倫族等少數民族。
就連一向把「不干涉他國內政」奉為核心共識的東協諸國,也對緬甸新政府罔顧難民的作為,頗有微詞。由於被迫害的難民中,穆斯林多半會取道海路投奔馬來西亞或遠赴印尼,造成東協國家邊境大批難民滯留,也讓馬來西亞總理甚至還在公開演講的場合中,矛頭直指翁山蘇姬說「夠了,妳真是夠了」。
其實早在2011年,時任緬甸總統的登盛,便採取了對外開放的政策,一時間外資看好,不少分析亦將其視為極具成長潛力的新興市場,但隨著外界對他的瞭解越多,以往在軍政府統治下被掩蓋的民族衝突問題,也逐漸被端上檯面,成為投資人對區域穩定的考量,以及翁山蘇姬政府,亟需處理民族團結的問題。
Creator: Aung Shine Oo / Credit: AP
緬甸是個民族組成多元複雜的國家,按照先前軍政府的「大緬民族」政策,全國依據地理區位和生活習性,被分為8大族群共135個民族,另外未被官方認可的,尚有少許緬甸華人(佔約2%),緬甸印度人(佔約1.2%),以及約莫100萬的羅興亞人。
八大族群分別為: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緬族,孟族,若開族,撣族。除了佔超過6成人口,信奉佛教的的緬族之外,其餘每個大分類之下,又另有許多不同的部族,彼此擁有不同的文化習俗,甚至操持不同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例如光是撣族裡面就有33個不同的民族,其中有些說的話隸屬漢藏語系的分支,有些卻又屬於南亞語系,卻都因為「大緬主義」的政策,僅能在學校學習緬語,以及緬甸歷史,不得傳授自身文化,在許多權利義務方面,也都有差別待遇。再說被國際媒體視為「最受壓迫的民族」的羅西亞人,即便好幾世紀以來居住於緬甸西部若開邦的廣大土地,卻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始終得不到政府承認,被剝奪所有的公民權,無法工作,上學,甚至就醫,備受歧視。
很多時候,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恐怖份子,都與「伊斯蘭教」牽扯上關係,特別是在歐洲與北美的輿論中,幾乎被很多右派媒體視為恐怖份子的代名詞。然而,情況在緬甸卻非常不同,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西亞人成為被迫害的對象,而「佛教激進份子」則是在軍政府,緬甸主流輿論(特別是若開邦的族群)默許與支持下,針對羅興亞人的攻擊事件時有所聞,甚至劃定隔離區,或強迫將羅興亞人遷往條件極差的難民營,任其自生自滅。在緬甸官方,也宣布禁止使用「羅興亞」一詞,很乾脆的徹底抹除這個民族的所有符號,同時向仍使用「羅興亞」一詞的歐美諸國表達抗議。
當然緬甸的民族問題絕對不僅羅興亞人,在2016年底,緬甸政府軍也在北方與果敢族,克欽族的武裝部隊發稱衝突,與之接壤的雲南省,也在中國政府以人道為理由,短暫開放邊境並安置逃離的居民。至於位於緬甸東南部的克倫邦,與緬族政府武狀抗爭的事件也時常發生,克倫民族解放軍甚至一度成為緬甸境內最大的武裝勢力,高達10萬的部隊盤踞在泰緬邊境山區。而每當內戰爆發,大批克倫族難民便會湧向同樣信仰佛教的泰國,尋求庇護。在筆者曾陪同聯合國難民署(UNHCR)人員審查相關案件時,亦發現不少克倫人偷渡進泰國,淪為緬甸移工,為的是尋求更穩定的生活,卻因查獲沒有身份證明而被泰國海關拘留。而他們有些人,一待,就在拘留所中數十年,每天生活範圍不到10平方公尺,暗無天日,等待冗長的難民身份核准程序。
翁山蘇姬面臨的問題確實棘手,她一方面必須堅持一貫爭取人權的原則,一方面卻又不能失去佔了國民大部份,以佛教信仰為主的緬族人支持。再者,即便全民盟掌握了國會與多數政府部門,但軍方超過半世紀的執政,盤根錯節的各路利益,加上憲法仍保留了四分之一的議會席次,以及最重要的國防,國家安全與內政部門,都還屬於軍方控制,未來要能夠真正促進民族和諧,以及重建政府與個別民族間的信任,恐怕還不是短期內可以達到的事。
緬甸或許在投資貿易方面,因為他的開放與低廉的勞力與豐富的原物料,而存在發展潛力。但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法治欠缺明確與效率,加上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未解,武裝衝突仍經常發生的情況下,都還需更謹慎的考量,切莫在尚未全面瞭解其國情,居民與文化之前,貿然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