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的天空與地土日漸消融 我們離開 不是隱遁 是在城之外開了家年輕的老舖 老舖裡 有書 有茶 有人味兒 所以不只書集也被喚作喜室 書集喜室這傢伙哪 在城外野地 傍著想像 捋起胳臂要把理想當飯吃了
--摘錄自書集喜室一角,冊店主人的一段文字
這一輯,阿愷之聲首度邀請來賓上節目,這位巷仔內的人物是鹿港杉行街冊店
「書集喜室」的掌櫃黃志宏先生。
延續上一輯的物價專題,本輯的阿愷之聲,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家過去以來都在實踐「
在地物價」的巷仔口冊店。
「書集喜室」這個空間是以書為市集的喜悅空間,因書集而喜室。我們在這座85歲的街屋裡進行節目錄音,黃大哥溫潤的台語口音娓娓道出書店的故事,這座前後通敞的老建築讓徐徐微風吹散了溽暑,還因此錄進了窗邊的風鈴聲。
2014年開張的書集喜室,建築物是昔日杉行街經營貿易的鄭永益商行。這裏總是瀰漫著隔巷手工製香舖的檀香味、四知堂偶爾午後的二胡樂音、徘徊於六合齋牛舌餅外的貓們,從書集喜室散步到龍山寺,是至今鹿港少數遠離觀光喧囂的一段路徑。
為什麼要回鄉開冊店?
過去鹿港曾經有許多書店,這些書店分布於各個街角巷口,如:弘文、成文堂,但近年來卻逐一閉店,如今僅剩下幾家大型的連鎖書局。書集喜室的開張,可說是這時代「巷仔口書店的復興」。儘管近幾年,全台灣興起了一股獨立書店潮,但書集喜室在其中卻具有相當濃厚的地方性格:從老建築本身、店內消費定價到經營的理念,阿愷認為在發展觀光下,地方空間總是打造給外來觀光客消費之餘,書集喜室是一處給鹿港在地人的冊店。
過去20多年在城市裡生活與工作的黃志宏大哥,因為念著老母親一人居住於二港的老厝(鄰近鹿港的福興鄉二港村),而有了回鄉居住的念頭。起初找房的動機相當簡單,就是想要在鹿港找一家「巷仔內」的房子,後來找著找著,遇到了這間85年的老房子。
書集喜室的總舵手,黃志宏大哥。
黃大哥在動手整修過程中發現,過去的人所居住的空間中竟富藏這樣多的生活寓意,因而興起了想讓更多人看見保留老房子的價值、以及居住在老房子中的生活感,在這過程有了「開冊店」的點子。黃大哥笑著說:「當時就想說,要如何讓人了解老房子的價值?後來覺得開書店是比較簡單的方式。書店就只要將書進一進擺一擺就好,如果賣不完也可以留著自己看。」,阿愷不禁訝異回應:「哇!原來開書店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呀。」(在鹿港書店日益收攤的今日,黃大哥赤子般的理想讓阿愷相當敬佩。)
書集喜室的「整修史」是一段相當精彩的空間思考過程。黃志宏大哥說:「透過將老屋原有的舊物料再使用,我將它做成椅子、桌子,這樣我們除了能夠了解以前人們如何生活外,我們也能夠重新使用這些舊料。」這間巷仔口舊冊店,就這樣展開了新的故事。
書集喜室鄰近鹿港國小,每個週三下午黃大哥固定會有個為小學生說故事的活動,黃大哥希望這些小學生們能輕輕鬆鬆地在冊店聽故事,有個下課後補習班之外的地方可以去。
如何讓在地人前來冊店?
黃志宏大哥說:「要讓在地人進來冊店,首先定價就不能太貴,太貴人們就不會進來。今天有很多老房子都是修繕給觀光客消費的,但我希望這裡能讓更多在地人來。」書集喜室的店屋空間分成三進,第一進是舊時的廳堂,今日作為書店空間,新舊書皆賣;第二進以後是飲茶空間,這裏的茶一杯50塊錢,有冷有熱,皆是台灣茶農所種,另外也提供些茶點,如豆干(25元)、香草豚丁(45元)、乳酪蛋糕(45元)等。
今天賣書兼飲茶空間的冊店早已不稀奇,但書集喜室經由黃志宏大哥整修下的原貌保存,讓我們今天能夠坐在這座「沒有冷氣」的街屋空間裡飲茶,從木質地板、紅磚老牆到徐徐的自然微風,這刻感受唯有親身蒞臨,否則難以三言兩語形容。
書集喜室中的書誰來挑?歷史學與人類學背景的黃大哥夫婦,平時各自進各自喜歡的新書來賣(反正賣不完就留著自己看嘛),如此讓許多在城市才買得到的社會科學書籍如今也能夠在小鎮購得。此外,這裏的二手書籍更是各地絕版史料的集散地:從童書、舊雜誌、書畫集到地方縣誌,書集喜室的冊店空間除了維繫黃大哥的理想與現實之間,這裏更扮演著鹿港地方的知識渡船口。
書集喜室已經默默地在鹿港經營了兩年,在這個發展觀光的時代裡,阿愷希望介紹這間努力經營的巷仔口冊店讓更多人知道,讓世世代代的鹿港人能有個買冊、看冊、飲茶、聽黃大哥講故事的所在。
阿愷之聲感謝你的收聽,咱下回同一時間空中再相見!
延伸閱讀:
全文圖片來源:王麒愷
編輯: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