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緬甸—神奇的國度

 

第一次去緬甸是2000年,到了機場之後立刻就覺得十分詭異,因為幾乎每個人,大體上除了男人之外,老老少少(包括男童)臉上都像印地安人,用黃色的顏料畫著各種花紋跟簡單的圓形圖案,一眼望過去彷彿是來到了什麼原始部落。由於那時對緬甸一無所知,剛開始只覺得怪異,不知是什麼風俗,也沒多問。

 

後來問我雇用的翻譯「小羅」,才知道那是緬甸人用的「面霜」。是用一種名叫「坦那卡」的木頭磨成粉,和水成糊狀,然後塗在臉上,據說可以抗炙熱的陽光,保持皮膚美白。

 

但奇怪的是,緬甸人又不是把「坦那卡」很均勻的抹在臉上,而是畫出不怎麼對稱的線條或圓圈,像鬼畫符一樣。那麼,沒有塗到的部分呢?不是受不到保護了?還是由於皮膚會吸收「坦那卡」,然後平均分配到皮膚組織裡?

 

這種「坦那卡」面粉到處有賣,市場裡更有很多攤販當場磨粉,許多緬甸人則是直接買木頭以及石磨,回家自己磨。我有次也買了一盒,塗在臉上,總覺得一直有東西黏在那兒,很不舒服。

 

Photo Credit: PRO Daniel Lombraña González @Flickr CC BY SA 2.0

 

我也仔細觀察了一番,緬甸女人的皮膚雖然沒有很明顯地比周邊其他國家的女人細緻、白晰,但是普遍來說確實還不錯,也比較白些。我只是覺得,就算是「坦那卡」真的有效,但是緬甸女人從早到晚把自己畫成一張花臉,好像也有點得不償失,因為那樣既不美又不白,讓人想不通。

 

後來又問了緬甸友人,她說「坦那卡」的樹皮具有消炎的效能,塗抹在臉上可以抑制青春豆的生長及防曬,被視為是緬甸傳統「國粉」,象徵整潔、美德甚至是藝術的一部份,如果女性臉上沒有塗上「坦那卡」,是會被長輩唸的。因此不分男女老少洗完澡,臉、身體一定抹上。

 

她也說現磨的「坦那卡」有股很清香的氣味,成品則加了化學香味。塗抹的方式並沒有規定,男生塗的比較隨性,女生比較講究,塗在臉上後做一些花樣變化來增添美感,去除單調呆板,甚至於威猛的軍人,背著長槍,臉上塗著樹粉,還頗有「突擊隊」的 Fu 呢。

 

我想,也許緬甸男人的審美觀點大概與其他地方不一樣,不然為什麼每個緬甸女人都抹「坦那卡」。這樣講好像也不太對,緬甸民主象徵翁山蘇姬好像就沒見過她臉上塗「坦那卡」的樣子。

 

Photo Credit: Paul Arps@ Flickr CC BY SA 2.0

 

「坦那卡」在緬甸確是一項重要的產品,到處都見得著,市場裡也有很多攤販,擺出切成一段段的「坦那卡」出售,買的人也多。很多觀光客去逛緬甸市場,都會被如影隨形的推銷者塗抹「坦那卡」,然後多數會勉為其難買上一罐。我也買過送給女兒,她好奇塗了幾次就再也沒用過。

 

不過我還蠻喜歡「坦那卡」,原因就是因為它自然,來自於自然也歸於自然 。這是最好的環保用品,也只有在相對落後的地方才能保存這些跟地球友善相處的好習慣。

 

我在緬甸旅遊,帶著我跑的導遊就經常如數家珍,告訴我這棵樹的葉子能做藥用,那棵樹的果實可以食用,另棵樹的枝幹、樹皮又可以做什麼用途。真讓人覺得天生萬物皆有所用。有次參觀寺廟,導遊指著廟裡的一棵樹滔滔不絕講了半天,從果實、花朵、樹葉、樹幹,無一不可用,都和生活息息相關,簡直就是神木。結果,那不過就是株常見的苦苓樹。只是緬甸相對落後,很多東西就地取材,反而成了一種特色。

 

另外譬如說香蕉葉,在東南亞一帶就有太多的用途,用來包裝食物、當做餐盤、做成泰國「水燈節」用的水燈、燒烤食物時當做錫箔紙用…不一而足。

 

有次在北越南下龍灣的一處市場躲雨,見到很多人的摩托車後面都裝著一片或是多片碩大的樹葉,思量之下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是越南人在下雨天為摩托車 DIY 的擋泥板。真是太好了。

 

這種東西,隨便亂丟都沒關係,因為它們最終都會分解回歸自然。

 

有次在仰光經過一處工地,那真是蔚為奇觀,因為沒有重器械,完全靠人力,工人多得難以想像,一個接一個樣螞蟻搬家似的扛著磚頭、水泥爬上咿咿呀呀竹製的梯子,僅是一個大約獨棟兩層樓的工程,至少有一百個工人穿梭其間,嗡嗡嗡地忙。

 

還有蒲甘,那裡的佛塔群全球僅見,美不勝收,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尼的婆羅浮屠,恐怕都得靠邊站。但更讓我心喜的是,當地的交通工具是馬車,不僅僅是觀光客,當地人也都是乘坐馬車,既不污染又浪漫。

 

仰光是緬甸第一大城,留下很多美麗的殖民建築,雖然建築因欠缺保養而斑駁,人行道更是坑坑疤疤,但是很難不讓人想像起其往日的輝煌。而這個大城卻有個特色,就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發電機,因為天天停電。

 

Photo Credit: Public Domian

 

另外一個「很緬甸」的特色,就是夾腳拖鞋。

 

翁山蘇姬有回應邀參加紀念她的父親、緬甸獨立英雄翁山將軍遇刺之日的「烈士日」。她當天穿著素白上衣,黑色的緬甸紗龍(Longyi),頸項上披著黑色圍巾,足登夾腳拖鞋,畢恭畢敬地在父親墓前獻花。

 

足登拖鞋?

 

是的,足登拖鞋。而且不僅僅是蘇姬自己足登拖鞋,當天陪她一同前往祭拜的「全國民主聯盟」要員以及政府官員,全都是足登拖鞋。

 

這是因為拖鞋在緬甸不但是大眾最重要的穿著用品,還相當正式,完全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我在2007年9月前往仰光採訪「袈裟革命」,當時軍隊開槍而民眾四散奔逃之後,現場的馬路上滿滿的都是遺留下來的拖鞋,蔚為奇觀。所以在緬甸,可以說人人都穿拖鞋,絕不誇張。

 

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09年12月19日以副主席身分訪問緬甸,專機抵達仰光國際機場,當時的緬甸外交部長烏年溫在機門迎接時,就是穿著拖鞋。

 

緬甸人穿拖鞋有其特殊的傳統,很多人都會說緬甸太熱,所以大家才習慣穿拖鞋。實則這個說法似是而非,試問,東南亞國家裡哪有不熱的地方?可是只有緬甸人一天到晚穿拖鞋。

 

認真研究起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緬甸是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到處都是寺廟佛塔,而緬甸人又虔誠無比,幾乎到了見廟就拜的地步,但是在緬甸要進入寺廟佛塔,一定要脫鞋,任何人都不例外,也因此而形成了緬甸人習慣省事而穿拖鞋的文化。

 

Photo Credit: Vera & Jean-Christophe @Flickr BY SA 2.0

 

更有意思的是,因為大家都穿拖鞋,所以緬甸拖鞋必須作得很堅實耐用、美觀大方又兼具舒適。

 

所以緬甸拖鞋清一色以防滑耐磨的橡膠作底,鞋面則有各種材質,最常見的是皮質,但幾乎所有的鞋面都以柔滑色美的天鵝絨覆蓋,不僅穿起來舒適,看起來更是高貴。

 

所以很多人到緬甸旅遊,都會順手買一些拖鞋當禮物送人,價格不貴,又很特別。

 

唯一的缺點就是,因為材質的關係,緬甸拖鞋會比一般人所熟知的夾腳拖鞋重,足感也會稍微硬一些,但是很快就會習慣了。

 

君不見,當年持槍驅趕示威者的緬甸軍人,很多一身野戰草綠軍服,腳下卻是穿著拖鞋,跑起來可快著呢。

 


封面圖片來源:Roberto Santini @Flickr BY SA 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