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奇怪的日本人

曾經有位作家表示,台灣許多人對於美國歷史和文化,講起來如數家珍,卻不認為懂了美國人,但是相反的,對於日本的歷史和文化,大部分的台灣人是完全搞不清楚的,但卻認為自己很懂日本人。
每個民族基於各自的歷史遭遇,環境條件,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也形成了民族不同的價值觀與性格。
二次大戰後,美國有段時間統治日本,但對於這個會切腹的民族搞不懂,於是派出不少專家來研究這個神奇的民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人類學家露絲班奈德在一九四六年出版的「菊與刀」。
露絲認為,日本文化屬於「恥感文化」,跟西方的「罪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罪感文化是指心中有道德的絕對標準,若違背了就會自覺有罪,而恥感則是來自於外在的眼光,換句話說,罪感文化的根源來自於人與宗教的關係,有點像是華人俚俗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上蒼化身為良知時時刻刻盯著我們的起心動念與舉止。
但是恥感文化著重的是人與人的關係,重點在於這個「恥」是否被人發現了,假如沒有被人發現,也就不存在「恥」了。
日本人很重形式,生活中充滿了許多儀式,而且往往強烈到極致而純粹,比如解渴的喝茶變成茶道,文字溝通的寫字變成書道,也因為重儀式,所以日本人非常講究「禮」,也發展出令其他民族莫名其妙的人際互動規範,同時也形成為了察言觀色,細緻而考究的日語,有著非常獨特的表達方式,往往一句話非得說到最後一個字,不知道對於到底是表示贊成或不贊成,甚至仔細聽完後,還是搞不清楚對方的立場。
人類學家露絲就很不客氣地形容日本人是「有禮無體」,外人看來很矛盾的事,他們卻不以為怪,就像是他們下班後到酒館喝得大醉,視當街尿尿為日常,但第二天上班個個又是道貌岸然,因此有人形容他們是既文雅又暴躁,既端莊又邪淫。
雖然在近年全球化各民族往來頻繁之際,似乎逐漸形成世界共通的禮儀與互動模式,但是入鄉問俗,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世居之地,仍有其不同禁忌與習慣,這也是繽紛的世界最有趣的地方。
記得民初作家錢鍾書曾寫道:「吃中國菜,住西洋房子,娶日本老婆,人生無憾矣!」當然,也有人戲謔地說:「吃英國菜,住日本房,娶美國太太,人生至慘矣!」當然,時代變遷,這些笑話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已經不知道趣味在哪裡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