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30多一點的女性、置身華人文化圈、單身,今天想來談談我對於相親這件事在現代社會女性眼光的看法(是相親不是鄉親啊各位)
我不能算是相親專業戶,在身邊的朋友有自由戀愛結婚(後來三觀改變各自紛飛的)、一見鍾情(雙方單純後來發現性趣無法合)、上車上了雙段票到第三段才補票也照常恩愛的都有。
我發現,戀愛、結婚、維持婚姻成功這些事兒,從來都沒有準則這回事!
但為何我要特別拿相親出來講?先來段文字解說何謂相親:
相親是一種有特殊功能的社交活動,指未有戀人的男女雙方由親友或媒人介紹互相見面交流以確立戀愛和婚姻關係的一種形式。
優點在可以認識到好幾位對象,可以省時又快速篩選是否有心儀的對象。 《維基百科》
這活動可說是一種家庭長輩之間的熱絡的社交,有好幾次被迫在見面儀式之中扮演"溫柔敦莊賢淑"的女性照顧者角色的我(即使男方真的很客氣有禮貌),被長輩吩咐、強迫自己硬裝出下列形象:
- 啊你不會幫人家夾個菜~這樣怎麼當人家媳婦?(我自己也要吃啊!為何要期待別人服侍你,光顧聊天沒人跟我搶就是我的小確幸)
- 你快點跟人家聊一聊你平常都在做些什麼?怎麼那麼不會推銷自己(你好,我最近自己出了一本電子書, 目前在撰寫的主題就是在跟你這種阿桑跟令人不舒服的相親內容取材)
- 平常有沒有興趣啊~可以一起約出去玩啊(有啊~我平常很喜歡一個人去爬山、攀樹、在荒野間感受台灣特有的,搭配管芒草飄忽的荒涼感)
- 人家家公婆很開明啦~你們有沒有要生孩子或一起住都不會計較啦(不會計較就不會拿出來第一次見面講了~歪么么)
這過程下來,搞得自己疲累不堪,可是不知道自己累在哪裡,後來才發現
原來是在過程中被迫引導,被迫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被迫發揮女性照顧者的專有角色,卻沒有讓兩性之間發揮簡單的交流功能。只是被迫在補齊家庭功能之間的角色扮演。
隔天我跟相親對象的男生出去吃飯,他默默跟我吐露心聲:[其實我很想在接家業前去台東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我略帶抱歉地看著他說:[你可以想想看你真正想過的日子是什麼?不必要綁在家裡。]
他有一種優柔寡斷的眼神望向遠方,不過我沒有因此心軟,除了覺得他有點可憐以外,感到他[軟羞羞]的態度好像撐不起來自己的人生,更別說有撐起家庭,足夠保護伴侶的姿態。
在那之前,我交往過不同文化的對象、不同於刻板印象的經驗告訴我:
相親這件事是有它的原有功能,只是結婚是一項雙方原有家庭匯聚於個人身上資源整合的事,雙方各帶著原生家庭賦予的價值觀思考、學習互相磨合,在不同底線、思維模式下,能不能依然保有自我,與雙方像跳舞般地保持界線,學習尊重自己以及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存在。
這些都不是靠單純的見面,扮演順服角色等一時半刻的片段經營”手段”成功的。
一個真正尊重你的好伴侶,應該都是要尊重你在生命中所做得的任何決定
所以為了遇到你的專屬好伴侶(你的TA)應該要先:
先找到自己的品牌特性(你的真正個性、本質)
↓
持續努力塑造強化(展示、宣傳)
↓
向你的潛在目標客群展示(自媒體展現)
也許,有一天,相親都不會是我們成功展示的舞台,那個舞台上要被迫配合扮演的角色太不像我們自己。
自己的舞台,自己給。
尤其自媒體經營時代,如果自己還在不自覺之中,沒有好好發揮這個時代的力量的話,相比於以前處境發聲比較困難的女性而言,還真的不好意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