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談相親─本質是什麼?】

【20世紀談相親─本質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30多一點的女性、置身華人文化圈、單身,今天想來談談我對於相親這件事在現代社會女性眼光的看法(是相親不是鄉親啊各位)

我不能算是相親專業戶,在身邊的朋友有自由戀愛結婚(後來三觀改變各自紛飛的)、一見鍾情(雙方單純後來發現性趣無法合)、上車上了雙段票到第三段才補票也照常恩愛的都有。

我發現,戀愛、結婚、維持婚姻成功這些事兒,從來都沒有準則這回事!

但為何我要特別拿相親出來講?先來段文字解說何謂相親:

相親是一種有特殊功能的社交活動,指未有戀人雙方由親友或媒人介紹互相見面交流以確立戀愛婚姻關係的一種形式。
優點在可以認識到好幾位對象,可以省時又快速篩選是否有心儀的對象。 《維基百科》

這活動可說是一種家庭長輩之間的熱絡的社交,有好幾次被迫在見面儀式之中扮演"溫柔敦莊賢淑"的女性照顧者角色的我(即使男方真的很客氣有禮貌),被長輩吩咐、強迫自己硬裝出下列形象:


  • 啊你不會幫人家夾個菜~這樣怎麼當人家媳婦?(我自己也要吃啊!為何要期待別人服侍你,光顧聊天沒人跟我搶就是我的小確幸)
  • 你快點跟人家聊一聊你平常都在做些什麼?怎麼那麼不會推銷自己(你好,我最近自己出了一本電子書, 目前在撰寫的主題就是在跟你這種阿桑跟令人不舒服的相親內容取材)
  • 平常有沒有興趣啊~可以一起約出去玩啊(有啊~我平常很喜歡一個人去爬山、攀樹、在荒野間感受台灣特有的,搭配管芒草飄忽的荒涼感)
  • 人家家公婆很開明啦~你們有沒有要生孩子或一起住都不會計較啦(不會計較就不會拿出來第一次見面講了~歪么么)

這過程下來,搞得自己疲累不堪,可是不知道自己累在哪裡,後來才發現

原來是在過程中被迫引導,被迫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被迫發揮女性照顧者的專有角色,卻沒有讓兩性之間發揮簡單的交流功能。只是被迫在補齊家庭功能之間的角色扮演。

隔天我跟相親對象的男生出去吃飯,他默默跟我吐露心聲:[其實我很想在接家業前去台東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我略帶抱歉地看著他說:[你可以想想看你真正想過的日子是什麼?不必要綁在家裡。]

他有一種優柔寡斷的眼神望向遠方,不過我沒有因此心軟,除了覺得他有點可憐以外,感到他[軟羞羞]的態度好像撐不起來自己的人生,更別說有撐起家庭,足夠保護伴侶的姿態。

在那之前,我交往過不同文化的對象、不同於刻板印象的經驗告訴我:

相親這件事是有它的原有功能,只是結婚是一項雙方原有家庭匯聚於個人身上資源整合的事,雙方各帶著原生家庭賦予的價值觀思考、學習互相磨合,在不同底線、思維模式下,能不能依然保有自我,與雙方像跳舞般地保持界線,學習尊重自己以及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存在。

這些都不是靠單純的見面,扮演順服角色等一時半刻的片段經營”手段”成功的。

一個真正尊重你的好伴侶,應該都是要尊重你在生命中所做得的任何決定

所以為了遇到你的專屬好伴侶(你的TA)應該要先:

先找到自己的品牌特性(你的真正個性、本質)

持續努力塑造強化(展示、宣傳)

向你的潛在目標客群展示(自媒體展現)


也許,有一天,相親都不會是我們成功展示的舞台,那個舞台上要被迫配合扮演的角色太不像我們自己。

自己的舞台,自己給。

尤其自媒體經營時代,如果自己還在不自覺之中,沒有好好發揮這個時代的力量的話,相比於以前處境發聲比較困難的女性而言,還真的不好意思說。

avatar-img
林佳儀 Lin ChiaYi的沙龍
80會員
75內容數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我剛成為sos reader寫作平台的新成員,但同時也不想放棄medium這個寫作平台(特別是上面有很多臥虎藏龍的"牛人們"可以激勵我互相進化),剛開始的我,在這兩者之間的讀者定位以及自己究竟
[30歲以前結的婚都是還債。] 本來我一看心想這也太偏激了吧~也有人30歲以後結婚過的不太好啊!那你說說那30歲以前就碰到所謂
你不是你媽。 你媽無法為你的心理機制、習性反應、價值觀、你碰到的外在事物負責任,
自己不強大起來,人家為何要拿自己的力量倒貼你呢? 如果創業當不成一個厲害的老闆,厲害的員工又為何要相信跟服從你呢?
愛外表是愛自己裡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很多對自己的認知、打理、價值觀、品味的挑選、及知道甚麼事物適合自己,因應外在世界的內心想法。不是只有簡單的對別人喊喊[愛自己、不要愛外表]的二選一分法。
最近我剛成為sos reader寫作平台的新成員,但同時也不想放棄medium這個寫作平台(特別是上面有很多臥虎藏龍的"牛人們"可以激勵我互相進化),剛開始的我,在這兩者之間的讀者定位以及自己究竟
[30歲以前結的婚都是還債。] 本來我一看心想這也太偏激了吧~也有人30歲以後結婚過的不太好啊!那你說說那30歲以前就碰到所謂
你不是你媽。 你媽無法為你的心理機制、習性反應、價值觀、你碰到的外在事物負責任,
自己不強大起來,人家為何要拿自己的力量倒貼你呢? 如果創業當不成一個厲害的老闆,厲害的員工又為何要相信跟服從你呢?
愛外表是愛自己裡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很多對自己的認知、打理、價值觀、品味的挑選、及知道甚麼事物適合自己,因應外在世界的內心想法。不是只有簡單的對別人喊喊[愛自己、不要愛外表]的二選一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