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影評:我們剩下的最後武器,就是真實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同樣的政治狂人,同樣的獨權歷史,韓國是如何走過來的?

離韓國前一部轉型正義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택시운전사)上映還不到半年,這部《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又再度喚回韓國人30年前的集體回憶。1980年代爭民主爭權益的聲音言猶在耳,那些動盪時刻的確成為現今南韓發展的重要養分,而一部又一部反思歷史的電影佳作,也讓我們看見韓國藝文界在推動轉型正義上的爆發力有多麼豐沛。
 
此片背景為1987年的「六月民主運動」,或許台灣人對於這個歷史事件不甚熟悉,不過你還記得《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中勇敢的光州人嗎?「光州事件」發生於1980年5月,雖然當時造成許多無辜平民遭軍人無情鎮壓,但因為當局消息封鎖以及呼應者有限,並沒有完全撼動全斗煥的政權城池,一直到了7年後,南韓人民對於軍事獨裁、軍人干政愈發無法忍受,才發生起初由學生登高一呼,後續蔓延至全國的政治示威運動,而這部電影的故事也就由此說起。
 
「六月民主運動」串連韓國上百萬人的支持,市民上街吶喊、車輛司機聯合按喇叭抗議等團結的展現即使現在看來也相當不容易。我們都明瞭民主價值得來不易,往往是由前人拋頭顱灑熱血所換來,而幾個意外又點燃了韓國人的憤怒,包含首爾大學生朴鍾哲(박종철)在南營洞(韓國獨裁時期專門刑求犯人的區域)遭水刑刑求致死,當局卻試圖隱瞞事實,再加上遊行中,延世大學生李韓烈(이한열)不幸遭催淚彈擊中昏迷,在一個月後死亡──這些年輕的生命逝去不但沒有被政府如願掩蓋,反而激起人民更加高漲的不滿情緒。
 
這個運動最後結局是成功的,然而它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一部分也歸功於當年的歷史背景,當時南韓於隔年(1988年)將舉辦奧運,因此美國不能再任由時任總統全斗煥以武力鎮壓平定,且若輕易動武很可能會損害韓國的國際形象,一個如此在乎面子的國家,好不容易申辦到了奧運,當然要展現最完美、最有現代化的形象給國際社會看,自然對於動亂無法再如過往般恣意妄為。而國際奧委會對南韓政府處理動亂能力的質疑與施壓,使得全斗煥不得不認清其喪失民心難以挽回,最終於該年12月舉辦南韓實質上第一次總統直選,盧泰愚也在隔年成為首位民選總統。1980年代踽踽走來,南韓人的血汗淚可說是沒有白流。
 

這部電影可配合《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一同欣賞,兩部皆強調對於真相鍥而不捨地追逐,與「即便你是普通人,也絕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感人信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橋段,片中女大學生對飾演積極參與示威的男大學生(原型即為李韓烈)說:「你們以為這樣做就會改變這個世界嗎?不會有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的。」恐懼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身為一個對抗政治強權的百姓,所作所為渺小地像是以卵擊石,但如同那位男大生所回:「我也很想這麼相信,但我做不到。」就是因為這樣一份外人看來的愚蠢和天真,才真正推翻社會上種種不公不義,沒有人知道這麼做能不能活著回來,但卻深知這條唯一的路只能走上。
 
罕見地,儘管集結金倫奭、河正宇和柳海真等堅強演員陣容,這卻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數個主要演員中沒有哪一位角色的戲份明顯較多,而起初一連好幾個人物登場也可能讓觀眾有些混淆,不過或許也呼應了那個年代——沒有哪個人是主角,每一位躋身抗爭的人都是成就一個時代的英雄。此外電影更令人驚嘆的是,歷史上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名字都真實出現在片中,這也顯示韓國清算歷史教訓絲毫不避諱,力道拳拳到肉。這部片動人但不過度煽情,理性描繪事件過程卻不枯燥,反而讓人在看完後產生對這段歷史深入挖掘的好奇心。只不過可能受限於影片長度,由失敗到成功的轉折細節並未呈現太多,我認為若電影能多交代點轉寰過程,可能會為其帶來更大的教育意義。
 
「台灣為什麼拍不出這種電影?」如此自問近年來不斷出現,隨著南韓《華麗的假期》、《正義辯護人》和最近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等電影持續出現,不但顧及歷史反思價值,同時又平衡商業與娛樂性,票房表現皆亮眼。相對地,台灣轉型正義作品卻寥寥可數,原因之一可能是部分人不希望藝術牽涉政治,尚未成熟的歷史意識反而又會讓作品失焦,而且相較南韓今年超過2億人次進電影院看國片,台灣人對自己作品都不太支持了,電影創作者又怎麼敢觸碰這種「不會賣」的嚴肅題材?或許我們不應再無理地要求「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在看見別人是怎麼反省過去所犯的錯誤同時,我們有沒有那份勇氣與理性回首檢討,而非一再淪於被政黨分化社會的政治工具,否則未來恐怕只會有更多的文青與小清新,無止盡地複製再複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首爾之春 - 韓國的民主化試煉 《首爾之春 서울의봄 》是2023年韓國首先上映的一部劇情片,也是韓國電影史上,首度根據韓國〔雙十二政變〕所改編拍攝的現代歷史事件。 舉凡政治上的史實,在國家治理的教科書上,大多不會有詳細的說明。不過,根據可靠的史料佐證,這一部電影所描述的主角全斗光(原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Thumbnail
  2017年,《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韓國上映,成為韓國影史上首映關影人數最高的電影,並在釜日電影獎、亞洲國際電影節榮獲獎項。次年,美國推出了《幸福綠皮書》,同樣以不錯的票房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兩部電影都取材自該國的一段歷史時期,用一名司機與一名議題關係人的方式,將我們引入導演團隊想要討論的議題。
Thumbnail
是哪一部電影,既精彩又令人感到憤怒,2023年在韓國票房冠軍,卻成為韓國人一輩子只想看一次的電影呢?   根據「雙十二政變」發生前後所拍攝的電影《12.12:首爾之春》,於2023年上映,以獨裁總統朴正熙遭人暗殺身亡,人民期盼的憲政改革、直選總統的這波首爾之春,卻被一場政變給摧毀。以全斗光(全斗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電影 #絕地逃生 劇情:北韓士兵逵南(李帝勳 飾)在布滿地雷的最前線軍隊服役,屆滿10年將退伍之際,想逃到看得見未來人生的南韓。但士兵東赫(洪士彬 飾)發現了逵南的計劃,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以真人真事改篇而成,香港曾經短暫上映,這是一部深刻探討韓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電影,它重塑了1979年12月12日在韓國發生的政變,我們以2小時電影經驗了一場9小時的政變,讓我們不僅看到韓國近代民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對韓國民主化進程的一次重大考驗的反思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電影的精緻度很高,所以就算是快十年前的片子,也不會很老舊。
Thumbnail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首爾之春 - 韓國的民主化試煉 《首爾之春 서울의봄 》是2023年韓國首先上映的一部劇情片,也是韓國電影史上,首度根據韓國〔雙十二政變〕所改編拍攝的現代歷史事件。 舉凡政治上的史實,在國家治理的教科書上,大多不會有詳細的說明。不過,根據可靠的史料佐證,這一部電影所描述的主角全斗光(原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Thumbnail
  2017年,《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韓國上映,成為韓國影史上首映關影人數最高的電影,並在釜日電影獎、亞洲國際電影節榮獲獎項。次年,美國推出了《幸福綠皮書》,同樣以不錯的票房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兩部電影都取材自該國的一段歷史時期,用一名司機與一名議題關係人的方式,將我們引入導演團隊想要討論的議題。
Thumbnail
是哪一部電影,既精彩又令人感到憤怒,2023年在韓國票房冠軍,卻成為韓國人一輩子只想看一次的電影呢?   根據「雙十二政變」發生前後所拍攝的電影《12.12:首爾之春》,於2023年上映,以獨裁總統朴正熙遭人暗殺身亡,人民期盼的憲政改革、直選總統的這波首爾之春,卻被一場政變給摧毀。以全斗光(全斗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電影 #絕地逃生 劇情:北韓士兵逵南(李帝勳 飾)在布滿地雷的最前線軍隊服役,屆滿10年將退伍之際,想逃到看得見未來人生的南韓。但士兵東赫(洪士彬 飾)發現了逵南的計劃,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以真人真事改篇而成,香港曾經短暫上映,這是一部深刻探討韓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電影,它重塑了1979年12月12日在韓國發生的政變,我們以2小時電影經驗了一場9小時的政變,讓我們不僅看到韓國近代民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對韓國民主化進程的一次重大考驗的反思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電影的精緻度很高,所以就算是快十年前的片子,也不會很老舊。
Thumbnail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