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天光與再生 契子

    從台東回來,就一直很想寫一個「天光系列」。我在台東看到的現代建築,因為去之前好好的研讀了范毅舜攝影師的《公東的教堂》,他在裡面提到,「有一點我卻非常堅持,那就是我無法忍受不美的教堂,更無法在一個醜陋的空間祈禱」,這對我而言,算是一種解脫嗎?希望建築是美的那一份心情。而在長濱遇到白冷會工匠,被引著路到海岸線的各教堂,再加上新港教會理事長牧師的導覽解說之下,引領到台東神之境遇。而那份找到珍寶的感覺,猶勝於名氣已經太大的公東教堂。
    南迴鐵路彷彿是一個時光機,台東市區的市容,就好像回到了30年前。美麗嗎?懷舊倒是真的。而在西部雜然而陳的街屋,總被開發份子當做是破舊的釘子,想要拔去而除快。而當這些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建築得到保存時,她的立面、她的光線、周圍環境,都表達了她的風情。
    許久沒有寫作了,一種的壞習慣是,愛打blog,不喜歡打word,打blog有一種站在舞台與觀眾互動的感覺,但是不管是word或筆記,都是作家私底下的,現在還有很多保密條款(包括如果想投文學獎的話)。但是在演講時買到一本《馴字的人》,愛到了極點。這系列有三個視角、作者、編者、書店老闆,《馴字的人》是編輯角度,基本上是我這個壞心眼的作者想了解編輯到底在做什麼(另外一個原因是贊助老闆)。結果書裡面有一半的編輯跟作者相遇的地點都是在網路,那根本就是在複製那個過程啊!一種種的壞習慣就是要把文稿打出來,否則會像池底游泳的青蛙,不上來換口氣會溺死。
    所以呢,到底打出這一篇呢喃式的導言要做什麼呢?我知道我要整理一些事:
    1.台東的建築筆記
    2.都會及其他地區的建築筆記
    3.不靠大量照片,用寫作及陳述的描述。這對我是很重要的。現在網路時代靠大量圖片,食記要有圖,遊記要有圖,但是我的這一個系列想考自己寫作跟陳述能力。由一個「天光與再生」這個主題在繞。寫自己的建築論述、不批判、也不淪於遊記。
    公開這個到底對我是怎樣呢?第一個就是以網路為領域做建築創作及描寫、第二個就是以公開明志希望自己有點決心去做某件事情。除了工作文以外,可以發點隨寫性質的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