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讓創意從天而降

  生活在回歸後「資本主義 50 年不變」的香港,但不少人或多或少選擇與「創意」無緣的職業,如商業、政府工作等,為的是收入穩定,而不用以身犯險。若從事藝術行業,如畫家、作家、拍電影的你們,想必定為「創意」這問題煩惱過。為何大師們的意念源源不絕?而且似乎必屬佳品呢? 慢工亦未擔保可出細貨,即使放如恒河沙數的時間,好像於事無補。各位藝術家創作時如坐針氈,應該有辦法啩?!
  筆者同意古人所曰:「太陽之下,沒有新的東西。」正如胡適著作中,解釋學習即是「模仿」,學習別人的長處。不肯學習如何能創造呢?看這篇本人的拙文,中文字不是「我」發明的、文法不是「我」獨有的、此文所提到的概念不是「我」最先發現。我們所謂「創作」,說白了就是「模仿」、「引用」、「學習」、「參考」⋯⋯等。查探一下資料,其實不少影響後世作品已去到「抄襲」的程度,而且被所謂「原創者」控告侵權。
酒吧引用 Pink Floyd 名曲《Wish You Were Here》的創作
  但拙文並不是提倡「照辦煮碗」,而是創造「新組合」。正如 Kirby Fuguson 在 TED Talks 題為《Creativity is a remix》的演講,示範多個例子證明「創意」,離不開前人的意念。以坊間對「抄襲」的標準,示例中唱作歌手 Bob Dylan 與蘋果 Steve Jobs 也是向其他作品「抄襲」、「模仿」、「引用」、「學習」、「參考」⋯⋯等。
1. 每日工作 - 花四小時或更多時間在作品,並定下實際的目標,如小說家 Stephen King 能每天三至四小時內寫六頁。以 King 作例子可能比較誇張,但待我們習慣每天同一時間創作,工作會自然像你的睡眠時間一般,不用花太大氣力。根據書本《Daily Rituals》多位大師的經驗,千萬不要等靈感來才開始創作!
2. 盡情「部份」抄襲吧!- 所有影響後世的作品,無一能獨善其身,完全不靠外來的元素。我們可用 Ferguson 的方法 : Copy 〉Transform 〉Combine,進行創作。
3. 培養更多興趣 - 由於創作需要引用其他作品,日常收集大量有用「資訊」,可應用到第二步上。
4. 反思你的時間表 - 我們平日的時間都花在那裹?這問題是最難答!老實說,現在時間容易花在電視、遊戲機、社交媒體上。不過,當年身為母親的 J.K. Rowling 創作《哈利波特》時,大多時間需要照顧孩子,但她也能成功使用餘下時間,最終寫好大受歡迎的作品。
5. 與其他人合作 - 透過合作的形式,互相提點比起一人獨自埋頭苦幹,減低壓力,善用 brainstorming 帶來的好處。
6. 接受具建設性的評價 - 無論你的作品有多成功,總有南轅北轍的評價。若評價屬惡意,不是客觀地對作品的批評,即從專業技術上、文化上、歷史等,而是對人不對事,那只能一笑置之。尤其現身處網絡年代,太多匿名的惡意批評,又不用負責,實在難以作「評價」論。
  希望本文能提供有用資訊予讀者,始終以中文談及「如何創作」的書籍亦比較少,反而「分析作品」的卻不計其數。


參考書目:
Christian Stadil, Lene Tanggaard 著,劉慧玉譯:《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In the Shower with Picasso)(台灣: 臉譜 ,2015年)
胡適:《跟著自己的興趣走》(台灣: 當代文庫,2014年)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身為職業小說家》(台灣:時報文化,2016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香港人。喜愛談笑風生,分享日常的所見所聞。 同時於《眾新聞》連載的音樂專欄 —【擊節歎賞】(https://www.hkcnews.com/blogger/%E6%A8%82%E5%A4%A9-210)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