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近十年來,我們持續針對許多議題提出了我們的看法與預測,當然這世界沒有人 有辦法百分之百預言未來,因此很多事我們都猜錯了。不過這也讓我們可以虛心地回頭去檢討,有哪些事僥倖猜對了,而又有哪些事完全猜錯了,是錯在哪裡,又為什麼會判斷錯誤。
關於美中關係會陷入緊張,這我們猜對了。過去我們認為,中國與日本的關係陷入緊張,其實就預示了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將會逐漸轉壞。就像過去日本搶先與中國建交以後,就代表美國即將轉而承認中國。但是我們猜錯的是,沒有想到情勢的演變會如此快,美中關係的破裂,幾乎是以急轉直下的方式發生。而這最關鍵的原因之一,當然是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這也幾乎是多數人的共識。但是我們也覺得習近平政府這一、兩年來的諸多錯誤政策,是導致雙方對峙情勢快速升溫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遠得不說,中國在期中選舉前,跑到川普的大票倉,刊登全版廣告批評川普的政策,就是極為愚蠢的作法。而修改中國憲法,取消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也是另一個非常不聰明的行為,這或許有利於習近平鞏固內部權力,但這也同時向國際社會證明了,認為中國會逐步走向民主開放,是完全不可能的錯誤期待。
而習近平的這一連串倒行逆施,其實也大出我們的意料。因為從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這幾任領導人來看,中國的政治開放,雖然進展的極為很慢,有時因為情勢的需要,也會走一下回頭路,但是從整體來看,都是傾向進步開放的。雖然在經濟上走的飛快,在政治上走的很慢,但還是令人有所期待的。習近平上台時,我們甚至認為他在面臨中國社會渴望改革的巨大壓力時,會變的更為開明,願意給予中國人更大的自由空間,以挽救共產黨政府的聲望。但後來證明我們錯了。習近平的改革方式,只是假借改革的政治鬥爭,在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在人權保障、言論與新聞自由上,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倒退。反而是在利用新科技監控中國人這一方面是突然猛進,各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新措施,一一出台。在美中貿易戰使得中國社會陷入不穩定之際,習近平政府更是緊縮各種言論空間。
就川普來說,他在選前要求日本與南韓分攤更高的軍費,並且聲言讓日本負擔更多的安全責任。在他同時倡言「孤立主義」與「單邊主義」之時,讓我們認為川普的短視近利,極有可能會縱虎歸山。因為一旦讓日本再度武裝,就不太可能再將日本關回去了。但我們錯了,川普的孤立主義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沒錯,但問題是川普政府認為中國是美國未來的最大潛在敵手,美國在西太平洋擁有極大的利益,因此絕對不能放棄,必需盡全力來處理北韓核武危機與中國的崛起。而川普的單邊主義是揚棄以與盟友進行多方磋商結盟,來進行圍者,並確保區域安全的傳統方式。而是直接由美國自己動手處理問題,甚至是利用各種手段來威脅盟友,如果不跟著美國一起走,美國將一併對付兩面三刀的盟友。最新簽署的美加墨貿易協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的
「背叛條款」,已逼使加拿大與墨西哥要選邊站好,而未來美國與日本、歐盟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恐怕也會有類似的條款。
川普的孤立主義與單邊主義,打破了過去美國的外交模式,因此利益受損的國家紛紛視川普為無賴總統。但無形中也讓過去擔任美國「利益代言人」的國家,被快速邊緣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在美國直接處理北韓核武危機以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感覺被排除在外,而非過去六國會談時的要角。我們當時猜對了日本想要修憲,安倍晉三在選戰中大勝後,宣誓將啟動修憲,還將著力於最爭議的日本憲法第九條,希望將自衛隊正名為國防軍,印證了我們的看法。在美國退出TPP後選擇繼續推動 TPP,並擔任主要發起國,這也不出人意料。但我們猜錯的是日本並沒有因此而成為西太平洋的新要角,反而在美國的巨大陰影下,喪失了自己昔日的舞台。美國直接自己摃上中國,被遺忘的反而是走在前面,早一步與中國陷入競爭關系的日本。有趣的是,當中國直接承受美國的壓力時,反而又積極與日本與南韓重修舊好,以避免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中。
但身為美國重要盟邦的日本與南韓,卻態度曖昧,一方面不想與美國為敵,卻又想利用這個機會,謀取對自己國家最大的利益,並且重新取得在這場賽局中的發言權。日本希望中國能在東海與釣魚台領土爭議中讓步,並且維護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利益,南韓則著眼於讓中國繼續配合向北韓施壓,同時解除之前因南韓部署薩德飛彈系統而引起的限韓令。目前看來這兩國都略有斬獲,這也是出人意表的發展,因為我們之前認為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只會越來越差,而南韓恐怕會在北韓的核武威脅下,寄望中國能約束北韓,又必需依賴美國的保護,最後在美中之間搖擺不定。不過最讓人跌破眼鏡的,反而是台灣的蔡英文政府。因為我們可以理解蔡英文政府之前不斷向北京釋出善意,多次表明在雙方不預設前提下,願意進行蔡習會的意願。畢竟如果可以在蔡英文總統任內,打破國民黨在兩岸事務上的壟斷權,將有助於綠營政府的長期執政。
但蔡英文政府持續採取不挑釁、不妥協、不放棄接觸的方式,來回應北京的文攻武嚇與外交打壓,雖然
曾經快要達成目標,但最後仍然沒有等到北京的善意,反而讓台灣內部的反中鷹派非常不能諒解,並拖累其施政滿意度。只是隨著美中對抗的情勢越演越烈,
彭斯那篇如同宣戰檄文的智庫演說,定義出未來極度不樂觀的美中關係後,很明顯地,蔡英文政府也已經調整其路線,並且在國慶演說中清楚傳達出蔡英文政府的態度。不止不再提及願意在不預設前提下進行蔡習會,反而加碼呼籲中國不要成為區域和平的破壞者,並順勢指控中國目前正在改變兩岸的現狀,明顯是配合美國的新方向,進行了政策的調整,雖然整篇文告的用字遣詞,維持過去一貫的小心謹慎,只有細微差異,但其實是重大的政策調整。「四個不會」所揭櫫的是蔡英文的未來兩岸新政策。同時蔡英文的國慶文告也已經得到美國政府與智庫的認同稱讚,這也代表新的政策可能已經是美台雙方的新共識。
日本與南韓雖然視中國為潛在的戰略對手,但中國並沒有併吞日本與南韓的野心與打算,因此日本與南韓還想趁著美中關係變壞之際,獲取自己的利益,因此願意趁機與中國改善關係。但對台灣來說,中國是時時想要併吞台灣的頭號大敵,過去台灣政府百般隱忍,不斷伸出橄欖枝,是不得已的作法。只是隨著美中關係轉變,情勢慢慢變的對台灣有利,雖然蔡英文政府仍繼續堅持不挑釁政策,以避免成為中國打壓台灣的話柄,但蔡英文政府似乎已經主動關上了想與中國接觸的大門,而這大概也是台灣與日、韓兩國最近反應截然不同的原因。對台灣來說,台灣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利益,在未來兩強相爭,身處風暴中心的台灣只能選擇一方時,當然不可能選擇想要併吞台灣的中國。北京與部份的親中媒體對於蔡英文的國慶文告仍然採取制式的反應,其實忽視了蔡英文政府的政策改變後,對中國可能造成的影響,這其實讓中國失去了一個可以操作蔡習會,以反擊美國的選項。未來如果中國還想辦蔡習會,恐怕要給蔡英文極為優渥的條件,才能讓蔡英文同意了。
不過,這當然也只是我們的猜想與推測,而這樣的看法對不對,我們可能也要在幾年後,才能再來一一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