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的光陽機車開始動作頻頻,與原本幾乎獨佔普通重機等級電動車市場的Gogoro一別苗頭,而且戰線還延伸到歐洲。以下就是我到目前為止對這場競爭的一些想法。
本文純粹從商業策略角度來觀察,大致上不涉及兩者在技術、性能、產品本身優劣、換電站、國內經銷據點布局等方面的討論。
請先看這則新聞:
然後參考一下我前兩天的短文:
然後再繼續往下看。
光陽的商業優勢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光陽最近的這些方向是對的;憑藉著過去在油車產業的基礎,光陽可以:
- 跟其他也想轉型到電動車的外國廠商合縱連橫;
- 進行技術交流互補不足;
- 先到機車人口多、製造能力強的國家(例如印度)踩點;
- 藉由分工各自研發不同價位和等級的車款,然後互相採購進口;
- 以大量生產的經驗和能力拉高良率、降低成本和售價
或許目前光陽的車款被譏為「電動自行車」,但如同我先前提到過的,某些市場並不在意性能、甚至續航距離,而是需要較低的售價和長期使用成本,這些(以及主要是上面的第5點)都還是Gogoro的弱項。
未來如果是走分眾市場,例如Gogoro走高性能精品路線(但仍需改進目前大家已知的缺點,以及維修補保體系),光陽走低價位、低成本、滿足特定市場的路線,雙贏的結果並非沒有可能。
但如果兩者要在同一市場區隔直接硬碰硬對衝,還是要小心兩敗俱傷。
策略差異
目前這兩家最大的基礎差異(至少以現在看到的狀況而言),在於Gogoro長期來說想賣的還是電網系統,但光陽基本上暫時只想賣車;但未來如果Gogoro電網系統業務的前景受限,也可能還是會先衝車子的銷量,一來維持產能營運、二來繼續搶市占率。
最近聽說宏佳騰、山葉、PGO等油車廠商陸續加入Gogoro陣營,這是好事,但短期之內對於廣義的Gogoro車款市占率幫助有限(而且宏佳騰原本就是山葉的代工廠商之一)。
對於山葉之外的兩家廠商而言,加入Gogoro陣營原本就是為了轉型到電動車的時代「買保險」;而且如果在光陽跟Gogoro之間相較,跟光陽合作還是可能性比較低的事情。
技術上來說,Gogoro還是目前比較領先的一方,在產品形象上和行銷手法上也比較「高階」一些;雖然第一代產品為了追求獨特,在設計和結構上投下了很多資源,也因為「特規」和初期較高的價位設定而吃了不少苦頭,但好處是「高階」、「原生電動設計」、「不落入油車窠臼」的形象已經確立。
再加上後來選擇先往注重環保綠能的歐洲已開發國家發展,Gogoro至少在面子上就贏了一大半。
但光面子贏是不夠的,初期即使沒有獲利,但量產規模要開得出來才是繼續競爭的本錢。而要有量產規模,兩家公司採取的是不同的路徑:Gogoro爭取成為產業技術標準、跟國內油車界的老三老四結盟對抗大魔王、再看看能不能跟全球的一哥二哥聯手搶佔未來的電動車版圖。
而光陽在這方面確實也運用了自身原有的優勢,以就是前面說的那五條,直接從機車大國印度入手;以同樣的手法來說,光陽在東南亞和南歐的機車國家(例如義大利)也有更好的切入機會。
有趣的是,目前看起來這兩家都先跳過了也算是「電動二輪車大國」的中國市場。
還有很多其他人
不過,當然Gogoro和光陽並不是全球唯二的電動二輪車廠商;光是印度就有一大堆在蠢蠢欲動,而且印度在電動車技術方面同樣人才濟濟(還要算進在美國發展的眾多同胞)。
目前光陽先踩點印度,商業上來說雖然是對的,但這是以台灣往外發展的觀點而言;從國際市場的觀點來看,這還只不過是個合作宣示而已,會不會一進去就「不見了」還未可知。
現在說什麼都還太早,大家騎(電動)車看唱本,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