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Go PC」行銷策略有效嗎?

更新於 2024/10/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這是一部由Intel製作,邀請幾位「Apple迷」來見識「PC界創新產品」、並且贏得驚喜讚賞的影片:
我先前在這三篇文章中,已經陸續討論過「Intel用造型因素打Apple」這樣的策略究竟是否有效:
這一點上,我個人認為效果是很有限的;只是Intel在目前主要產品(處理器)碰到瓶頸、又被最大單一客戶之一(Apple)放棄之後,不得不靠幫合作夥伴(使用Intel處理器製造這些創新產品的廠商)推廣產品來維持動能。
Apple產品當然有缺點,型態(翻面平板兩用等等)變化較少、配置彈性較小(相對於無數PC廠商的無數規格)、能玩的遊戲較少等等,都是已經存在的事實;但Intel在大張旗鼓在「Go PC」系列行銷活動中採取這樣的戰術時,至少要考慮的是:
  • 需要這些「造型變化」的顧客有多少(我在前面的文章中統計過,實際購買這類電腦的用戶約佔不含Apple的PC出貨量15%);
  • 會需要「玩57,000種遊戲」的顧客原本就不會買Apple;
  • 相對於這個戰術,Intel對應的產品(或生態系)計畫是什麼?
  • 這樣打會不會幫到競爭對手?
而從這部影片在YouTube上的反應來看,可以看到跟同一策略在其他社群媒體(如Twitter)上幾乎完全一樣的結果:下方留言幾乎一面倒支持Apple和AMD(當然發聲的不能代表所有人,但可以觀察風向)。
這支影片目前為止的「按讚」數是5.4K,但「按爛」數是17K,它本身的成效如何應該很明顯了。
我相信Intel的行銷主管當然不是傻瓜,但我也相信花大錢製作的這支影片、以及相關的社群媒體廣告,都是不在乎現在這些結果的宣示性質、主要是跟PC合作夥伴「搏感情」的用途。
如果純粹要打產品的話,這陣子Intel會有點累。要比效能的話,原本AMD就相當出色、前兩天Apple發表的M1 Pro/Max更是把標準又再拉高了一些;Intel大概得等到下次大改架構的時候,才有翻身的機會。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想Intel還會繼續走這種路線一段時間。但如果問我的話,我還是會建議Intel在「對自己有利的效能數字」上、以及當年十分成功的「Intel Inside」(無關效能的品牌認同訴求)這些方面另闢戰場。一來避開競爭對手的鋒頭、二來也為自家的次世代產品把行銷的路鋪好。
Apple M1 vs Intel – 哪款處理器適合您」這個網頁,是Intel從技術角度對Apple M1處理器的比較和反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Intel的角度分析一下他們的訴求重點。如果你有行銷或產品經理的經驗,應該可以從中看出很多眉角。
不過,在這個網頁上還是從「多種外觀及使用模式」的起手式開始打起:
至於「全螢幕觸控」在筆電上是不是能當作賣點,原則上當然是可以的;但實際上對於使用者體驗的影響如何,請參閱我昨天寫的〈對於新款Apple MacBook Pro,我關心的其實不是處理器〉這篇文章的討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TC前兩天以線上虛擬發表會的型態,介紹了新的「Vive Flow」VR眼鏡產品;本文則從行銷角度分析了這次發表會的形式和標語,並且提供一些簡單的想法。同時也回顧了一下過去幾年對HTC行銷策略、以及產業觀察的評論,跟讀者分享。
今天是我的「老朋友」Steve Jobs過世10週年紀念日。雖然認識已久,但說不上私交;但觀察Jobs和Apple超過30年之後,我對於這兩個傳奇因素的組合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當你面對的是未知的、跨國的、或是需要長遠經營的市場時,這些「有品行銷」的原則或許不能讓你的產品爆紅,但可以提高長期的成功機率,也可以保護你的公司、你的客戶、還有你自己。
好的品牌名稱就像人的名字一樣:有好名字不一定成功,但會是一個好的起步。好的品牌所帶來的記憶點、正面形象、延伸聯想,以及作為日後一切行銷活動的基礎,影響力和壽命都將遠大於其他的所有行銷資源。
要寫出「好文案」並不困難,如果知道本文中分析的幾個基本原則,至少不會讓你失敗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至於妙筆生花的文字、或是邏輯嚴謹的結構,都還只是加分的條件。
日前Apple推出一系列新款產品,其中iPhone 13 Pro的網頁標語「Oh. So. Pro.」在台灣的版本「就。很。Pro」意外受到注目、也引發了一小波仿作潮。台灣版的語意轉換、以及其中的神來一筆,或許正是製造出意外效果的原因。
HTC前兩天以線上虛擬發表會的型態,介紹了新的「Vive Flow」VR眼鏡產品;本文則從行銷角度分析了這次發表會的形式和標語,並且提供一些簡單的想法。同時也回顧了一下過去幾年對HTC行銷策略、以及產業觀察的評論,跟讀者分享。
今天是我的「老朋友」Steve Jobs過世10週年紀念日。雖然認識已久,但說不上私交;但觀察Jobs和Apple超過30年之後,我對於這兩個傳奇因素的組合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當你面對的是未知的、跨國的、或是需要長遠經營的市場時,這些「有品行銷」的原則或許不能讓你的產品爆紅,但可以提高長期的成功機率,也可以保護你的公司、你的客戶、還有你自己。
好的品牌名稱就像人的名字一樣:有好名字不一定成功,但會是一個好的起步。好的品牌所帶來的記憶點、正面形象、延伸聯想,以及作為日後一切行銷活動的基礎,影響力和壽命都將遠大於其他的所有行銷資源。
要寫出「好文案」並不困難,如果知道本文中分析的幾個基本原則,至少不會讓你失敗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至於妙筆生花的文字、或是邏輯嚴謹的結構,都還只是加分的條件。
日前Apple推出一系列新款產品,其中iPhone 13 Pro的網頁標語「Oh. So. Pro.」在台灣的版本「就。很。Pro」意外受到注目、也引發了一小波仿作潮。台灣版的語意轉換、以及其中的神來一筆,或許正是製造出意外效果的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手機容量大(ROM)是否智商稅? 選擇Apple的用戶是否值得買大容量手機?或是Google雲端費用是否更划算? 該不該直上頂規?手機選擇大銀幕,小銀幕,摺疊螢幕?本文從不同角度提供了選購手機及作業系統的參考建議。
Thumbnail
本文轉述了媒體報導蘋果公司產品 iPad Pro 新廣告所引起消費者的負評,並比較賈伯斯在1997年重返蘋果公司後推出的品牌定位廣告,來引發讀者思考蘋果公司在此次廣告中的策略,和過往尊重創意、創新的形象相比,是否帶來了公關災難。
Thumbnail
蘋果新款晶片 M4 的 NPU 效能提升了 1.1 倍,且功耗僅為目前 PC 晶片的 25%。M4 搭載到 iPad,且 iPad 螢幕加大到 13 吋。蘋果掌握了 13 億的果粉,AI 戰場絕對有一席之地。接下來的關鍵是蘋果能否定義 AI PC、AI 手機或 AI 平板的方向,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Thumbnail
AI相關概念股同時成為股市關注焦點,本文比較Intel NPU與Apple M3 神經網路引擎在性能、功耗和可用性方面的差異,並提供具體的應用示例。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以前蘋果只賣高階機型,造就蘋果有手機快速且穩定的印象,而處理器和規格通常都相較安卓陣營高級,系統相對封閉,優化特別好。 如今,高通處理器也使用了與蘋果相同的台積電製程,效能已經不輸蘋果手機了,處理器也不再有效能不夠的問題。然而,安卓的三星手機,在使用者的操作上有很多自由,手勢返回也是可以輕鬆自訂,
Thumbnail
1.AI營收會以CAGR 50%成長,2027伺服器AI處理器會佔高十位數營收佔比,更何況還有網通、手機、PC等相關產品。 2.intel 18A效能接近N3E,落後台積電數年。會以最悲觀的角度看待intel外包量。 3.除三星外,所有人皆與台積電在2nm合作,客戶積極度比同期3nm高。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手機容量大(ROM)是否智商稅? 選擇Apple的用戶是否值得買大容量手機?或是Google雲端費用是否更划算? 該不該直上頂規?手機選擇大銀幕,小銀幕,摺疊螢幕?本文從不同角度提供了選購手機及作業系統的參考建議。
Thumbnail
本文轉述了媒體報導蘋果公司產品 iPad Pro 新廣告所引起消費者的負評,並比較賈伯斯在1997年重返蘋果公司後推出的品牌定位廣告,來引發讀者思考蘋果公司在此次廣告中的策略,和過往尊重創意、創新的形象相比,是否帶來了公關災難。
Thumbnail
蘋果新款晶片 M4 的 NPU 效能提升了 1.1 倍,且功耗僅為目前 PC 晶片的 25%。M4 搭載到 iPad,且 iPad 螢幕加大到 13 吋。蘋果掌握了 13 億的果粉,AI 戰場絕對有一席之地。接下來的關鍵是蘋果能否定義 AI PC、AI 手機或 AI 平板的方向,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Thumbnail
AI相關概念股同時成為股市關注焦點,本文比較Intel NPU與Apple M3 神經網路引擎在性能、功耗和可用性方面的差異,並提供具體的應用示例。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以前蘋果只賣高階機型,造就蘋果有手機快速且穩定的印象,而處理器和規格通常都相較安卓陣營高級,系統相對封閉,優化特別好。 如今,高通處理器也使用了與蘋果相同的台積電製程,效能已經不輸蘋果手機了,處理器也不再有效能不夠的問題。然而,安卓的三星手機,在使用者的操作上有很多自由,手勢返回也是可以輕鬆自訂,
Thumbnail
1.AI營收會以CAGR 50%成長,2027伺服器AI處理器會佔高十位數營收佔比,更何況還有網通、手機、PC等相關產品。 2.intel 18A效能接近N3E,落後台積電數年。會以最悲觀的角度看待intel外包量。 3.除三星外,所有人皆與台積電在2nm合作,客戶積極度比同期3nm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