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廣島】除了廣島燒,還有更多更多

      離開尾道,來到廣島時已接近傍晚時分,廣島的電車系統非常完善(和我去過的函館跟岡山比起來),總共有8+1條線(白鳥線比較遠,計費方式不同,是以距離算錢),先附上我們這天前往的範圍地圖。
      或許正值下班尖峰,乘坐廣電(路面電車)的乘客很多,車上都會有兩位車掌,一位負責開車,另一位在車廂中間收票以及招呼乘客、提醒乘客注意事項。
    單節的車都是距離比較短的路線
    西廣島的廣電轉運車站
    【原爆圓頂館】
      或許是原爆時唯一殘存的物產館已被劃為世界文化遺產,廣島有許多西方面孔的遊客,附近公園入口有顆大石刻著「慰靈」二字,下方擺了鮮花,原來是一個禮拜前是廣島原爆73周年,紀念區各處皆有擺放類似的鮮花。
      關於這樣的建物是否該保存下來,當初似乎也爭執相當長的時間,一派人認為「看到這棟殘破不堪的建物,只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悲傷與恐懼,不該緊緊抓著過去不放,要抬頭向前。」,另一派的人則覺得「保留建物是為了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曾經發生過這樣慘烈的事情,不應該再重蹈覆轍,即便會感到傷悲,也必須克服,才能造就更好的世界。」
      後來決定將圓頂館保存下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是關於納粹集中營轉型成為參觀園區的故事,故事裡的波蘭人(還荷蘭人我忘了)對於作者去參觀園區很不諒解,一直說「我不認為那裡適合作為觀光的地方。」
      他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觀光總是與歡樂這件事有所連結,當我們前往一個曾經充滿傷痛的地方,若是心情愉悅的參觀(或是拍照打卡),不只對那些苦痛過的人不敬,也是種無知的展現。
      對吧?
      有些人會認為這是日本人罪有應得,誰叫他們發起戰爭,誰叫他們侵略別人,誰叫他們從未真正認錯──可是,這種以戰止戰的方式,真的合適嗎?
      或許我們可以再想想。
    【廣島城】
      往北走十五分鐘,便是廣島城。
      天色已暗,城池早就結束營業時間(包括護國神社),因此只能在外側稍微散散步,時不時有運動裝扮的人從身旁跑步經過,下班後的運動時間。
      我:「真棒,他們可以跟朋友說,我每天都跑廣島城兩圈。」
      姐:「早上一圈晚上一圈。為什麼台灣都沒有城?」
      我:「清朝跟日治時代都拆光了啊!」
      姐:「Q。」
    天暗得快,抵達護國神社時天色已黑
    廣島城又稱鯉城,雖是戰後重建,但仍不減威風
      後來我們被蚊子咬爆,只好趕快前往下一個地點,廣島燒村。
    【廣島燒村】
      廣島燒村其實是繁榮商店街裡的一棟大樓,二到四樓全是廣島燒店家。
      我們晚上八點才到,許多店家已不再接新的客人,也有很多店家仍排滿顧客,來回繞了好幾次,才終於在二樓的さらしな找到位置。
      雖然老闆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說用鏟子吃很簡單,但是老闆娘還是用在大盤子裡,然後遞免洗筷給我們,搞得像吃蚵仔煎一樣。
    菜單有英文!
      大概就是這樣,啤酒的照片我懶得放了,廣島燒的醬料和想像中一樣鹹,常吃應該對腎臟不好,怕。
      最後放上整個廣島燒村的平面圖,大家掰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小說創作者,出版小說《莉莉絲》、《恩索夫》、《鯨滅》、《空白地帶》、《外方》。 皇冠雜誌〈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專欄作家。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