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4|閱讀時間 ‧ 約 17 分鐘

交易系統 2:價格與市場(二)

隨機漫步理論是基於效率市場學說基本假設的更進一步的對市場的想像,這大概是史上最成功的虛構之一—它說證券的市場價格是隨機變動的。如果你仍然對這種理論的成功感到奇怪,那我可以再一次提醒你,人對於事物的相信,並不總是奠基於「事實」,對某些人來說,他更需要的是「相信」本身,那可以讓他有一種歸屬感,能提供心靈的安適。
《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他並不是個投資家,像我們前面的課程提過的如葛拉漢、費雪或巴菲特那樣;他更不是一個交易者(各位想認識偉大的交易者,《金融怪傑》當然是你的首選),基本上他是個經濟學家,是個學者,但我們都知道經濟學跟投資實務的關連性並不高,如果要我直白一點,就是經濟學讀得好並不會提升你的交易績效。他的名聲主要來自於他寫了一本暢銷書,而不是像金融怪傑們或其他投資名家那樣是以他們的操作績效揚名於世,他的頭銜多是顧問、董事,而不是操盤手、經理人。
他那本書之所以會暢銷,除了社會對於「教授」這一地位一向賦予高度的基本尊重外,主要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在投資世界中非常新奇的理論,而正好投資這個世界失敗的人佔大多數,所以當有新的東西出來,人們自然趨之若鶩,不會去深究其事實根據與邏輯性,因為我過去的失敗是因為方法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現在有新的理論出現了,我想那絕對可以幫助我。
墨基爾左打技術派,右批基本派,樹立自己的理論成為「第三勢力」,正因為他既非投資家,又非交易者,所以如果你讀他的書,或你瞭解所謂的隨機漫步理論,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既不懂技術分析,也不懂基本分析,既不瞭解價格,更不瞭解市場。他對於基本分析的認識,其程度大概還不如讀過幾本財報選股暢銷書的台灣散戶,而他對技術分析的批評,更只是批網路魯蛇酸民的水準。
然而,這並不表示我認為他的書或理論一文不值,它對我們這些嚮往真實的求道者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讓我們從謬誤的叢林中探得真理的光源。
https://goo.gl/2fGDYi 隨機漫步理論
我過去在論壇的文章中曾經寫過,「交易不是在算數學」,而市場更不是數學邏輯的具體化,任何想要以數學模型來建構市場、解釋價格的企圖,都終將歸於失敗。上面這篇文章對於隨機漫步理論的說明非常翔實,我想不需要我多說,各位看了都可以對其理論內容的邏輯謬誤長篇大論一番,它可說幾乎每一個命題假設都是錯的。
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錯的,它連舉例(廣場上的人)都大有問題。
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呵呵。
從長時間的價格走勢圖上也可以看出價格的上下起伏的機會差不多是均等的?你何不調個線圖來看看就知道。
後面的胡扯像什麼市場有無數又聰明又會分析的人可以在一瞬間同時得知能影響股價的資訊並立即決定市場價格…這些東西,我們上一堂課都討論過了,無庸再論,我剛才說隨機漫步理論是效率市場的延伸,意思是就如我們上禮拜看到的,效率市場並沒有對標的價格的決定多做解釋,只是提出資訊和價格之間相互關係的一些假設,而市場價格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的,這就是隨機漫步的「貢獻」了。各位從上面連結文章的第二段可以看到該理論舉了四點理由來說明價格是呈隨機變動的,第五點則是基於前述四點的結論,因此投資人要「打敗指數」是不可能的,長期而言每個人最終結局都會是小贏或小輸,而小贏小輸的結局也是隨機決定的,跟投資人的本事無關。當然,跟效率市場一樣,隨機漫步的假設都是錯誤的,結論自然也沒什麼道理可言。
各位如果仔細思考,會發現它的那幾點假設非常有趣(可笑),我們先來看前三點:
(1) 新的經濟、政治新聞消息是隨意,並無固定地流入市場。
(2) 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計股票的價值,而作出買賣方針,致使股票發生新變化。
(3) 因為這些消息無跡可尋,是突然而來,事前並無人能夠預告估計,股票走勢推測這回事並不可以成立。
其實第一點和第二點講的大半是一樣的東西,所以我把它重新整理如下:
(1) 新的經濟、政治新聞消息是隨意,並無固定地流入市場,因為這些消息無跡可尋,是突然而來,事前並無人能夠預告估計,股票走勢推測這回事並不可以成立。
(2) 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計股票的價值,而作出買賣方針,致使股票發生新變化。
為什麼我之前說隨機漫步理論是邏輯謬誤的大全之作,從上面的假設就顯見無遺。
如果我說「消息的基礎是事件」(注意,我是說「事件」,不是「事實」),我相信沒有人會不同意,先有某種「事件」,才會有關於該事件的「消息」,即便該消息最後被「證實」為「假消息」,那也必定有產生這個「假消息」的「事件」,比如說主力合謀放出A公司將發表新產品的「假消息」,最後證實是子虛烏有,但「主力合謀」就是一個「事件」,而那個(假)消息也短暫影響了A公司的股票價格。
好的,我現在請問各位,你認為一個事件,不管是經濟的、政治的、企業的還是綜合的,它是會像閃電一樣瞬間發生,還是會經歷一段期間和過程,諸如醞釀、發展、確認…等等?答案顯然是後者,如果有人認為是前者的話,歡迎你在課程留言中提出,讓大家看看你的道理。那麼我再說,只要是「事件」,必定有「人」參與其中,因為我們不是在實驗室裡看化學反應,我們在談的是「市場」,市場是由人所構成並活動於其中的場域,這應該也不會有人反對。
講到這裡,我猜很多人應該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所謂的「(市場)消息」,是隨著「事件」的演變,同時存在於市場之中的,不是像閃電或流星在某一時刻瞬間發生,或是有個類似閘門的東西,一打開消息便「流入」市場,而一流入「市場」就立刻被所有「精明又懂分析的人」知道並在極短時間使標的價格達到平衡。市場不是一個容器,它就是人與事件總稱,人和事件構成市場,也存在於市場之中,隨機漫步理論對市場的誤解,就是以為它是一種「資訊的傳遞對象」
事件必包含人,人就是市場(的一部份),知道或參與事件的人,分為有能力影響標的價格與沒有能力影響標的價格的,而由於事件是具有「發展性」的,有「期間」的,也是有可能「變化」的,所以價格也是有演變期間的,價格的變化是一種線性的演進,而不是點的生滅。上面隨機漫步理論對於「消息」對價格影響的假設,好像它是地震一樣,什麼無跡可尋突然而來無人能預測,完全不合邏輯,更不是事實,終歸是種毫無根據的想像。
所以現在各位知道,為什麼我說墨基爾完全不懂市場,不懂價格(原理),他的程度差不多就是像看報紙買股票的市場歐巴桑一樣,以為股票價格就是受到他在雜誌上看到的「消息」影響,但是每次看到消息才跳進去買卻又發現討不到便宜…。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因為長年看報買股白忙一場,最後得到「不如買指數型ETF」的結論,才「創造」了這麼一套「理論」,又發揮了他學者本能,胡謅一套「理論依據」,標準的先射箭再畫靶。
上面我整理的隨機漫步理論假設的第二點,更是自相矛盾,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理論在眼前如隕石坑般大的漏洞,該假設說「基本分析人士根據這些消息重新估計股票價值做出買賣方針並使價格產生變化」,我們姑且假定標的價格真的是因為「流入市場的消息」而變動的,那我們要問,在消息流入市場前,它們在哪裡?沒有人知道嗎?是在平行世界?如果有人知道的話,為什麼那些人不會影響價格?一定要等到「基本分析人士」來評估並買賣?好,我們再退一萬步,假設價格真的是在消息流出後經過某些人士的評估買賣而使價格產生變化,我們要再問,為什麼價格的變化沒有「期間」?沒有「延續性」?假設市場有1千個所謂「XX人士」,難道這些人士都是同步得知消息,同步做出研究結論,同步進場買賣,而且沒有人會今天做了初步研究買進,明天更深入研究繼續以更高價買進,都只買賣一次?
如果對於上面這些問題漫步派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話,那他也同時否定了自己的理論了,因為依其理論,消息的出現和價格的決定,都是像閃電一樣在極短時間(可以說瞬間)發生的,完全沒有「展延」的餘地。但是除了否定的回答,你無法想像可以有其他答案,結論是這個理論就是一通胡說八道。
在連結文章的第四點提到「…除非突發消息如戰爭、收購、合併、加息減息、石油戰等利好或利空等消息出現才會再次波動。但下一次的消息是利好或利空大家都不知道…。」這也是漫步派完全不懂市場的又一明證,就像我前面指出的,任何市場事件,包含這裡的戰爭購併升降息什麼的,都是有它醞釀、發展與完結或淡化的過程,在事件演變的期間,市場就已經同時參與其中了,應該說,事件就是在市場中進行的,價格也同時隨著變化,不是什麼流出消息才決定。以最簡單的降息為例,聯準會一次的降息決定,影響的可能是好幾個月的走勢,完全不是隨機派認為的政策一公布價格就在一天之內趨於平衡,後面變化都是隨機發生。
可能有人會問,一郎可是我們平常交易不是也常在講什麼「消息面」,而且有些突發性消息也真的會影響價格不是嗎?當然沒錯,突發性事件或消息當然也是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之一,但那只是一小部分,也不是常態性,而且這種「消息」明顯的和隨機派所謂的「消息」意義並不一樣,這一點你應該能夠輕易地分辨。
另一方面,從上面那些假設之中,你也可以發現隨機派對價格與市場的另一個錯誤想像,就是以為價格只有漲和跌,「消息」只有利多跟利空,而且多空消息對價格的「影響力」是相等的,以價格變化的角度來看,就是「漲跌的力道是相等的」…這當然也是不符事實的幻想。
隨機漫步理論對價格的最大誤解,就是把它當成點的出現,而事實上價格的變化是連續性的。墨基爾在他的書中舉了一個著名的嘲弄技術派的「實驗」(我印象中好像也有在別的書看過人家引用),內容是擲出正面代表價格較前日上漲0.5,反面則是下跌0.5,他讓學生記錄下擲銅板的結果並連線畫出曲線圖後,拿給一位技術分析師看,該分析師看到圖很興奮,認為可以買進,問他是哪一檔股票,他才告訴他那是擲銅板的紀錄,那位分析師頓時臉色變得非常難看,墨基爾的心得則是「技術分析師真是欠缺幽默感的一群」。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下課,一位同學拿著一個束起來的透明塑膠袋到我面前,說「XXX幫我聞聞看這是什麼味道」,邊說的同時就邊把袋口鬆開,我也沒什麼警覺,沒閃沒躲就坐在那等味道飄出來聞聞看,結果是一股臭屁味,那位同學看到我臉上嫌惡的表情,就大笑著跑走了。
墨基爾大概就跟那種屁孩的程度差不多。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論語〈學而〉)。宰予是孔子的一位著名的學生,被列為孔門十哲之一,不過他年輕時仗恃著自己的小聰明又不長進,經常大白天還在睡大覺(宰予晝寢),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上面這段對話是宰予有一次想挑戰孔子,所以提出一個問題要來「噹」他。
因為孔子認為修養的最高境界為「仁」,最高層次的人則是「仁者」,宰予就問孔子:「如果告訴一個仁者說『井裡面有人掉進去了!』,那這個仁者是跳進去(救人)還是不跳進去呢?」這個問題當然是個陷阱題,在宰予的想像中,如果孔子回答「不跳」,那他就可以說仁者也是怕死的,什麼惻隱之心都是假的,自己的命還是最重要;如果孔子回答「跳」,那就表示仁者其實很蠢,空有仁德卻沒有辨別利害審時度勢的能力。結果孔子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不意外),孔子說「唉你何必這麼做呢(指出陷阱題挖洞給我跳)?真正的君子,是你可以引誘他來到井邊(因為他有仁心,擔心井裡真的有人),但是你無法刺激他跳下去(因為他有判斷力,不會腦衝,會想最適當的救人方法);(真正的君子)你可以一時地欺騙他,卻無法使他心生迷惘。」
當一個人有意要騙人,方法是很多的,這卻不代表被騙的人的智慧低於騙人的人,反而是那種因為自己低劣的詭計得逞就沾沾自喜的人,才令人感覺其人品之可議。
我在這裡不是說因為我是技術派,所以我就一定要幫技術派說話,看到技術派被欺負我就忿忿不平,其實技術派還是什麼派都一樣,都有高低優劣之分,而且通常好的有本事的是佔少數,我也不曉得墨基爾騙的那個技術分析師是怎樣的人,也有可能是個彆腳的分析師,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從墨基爾所說的這個「實驗」,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對於價格與市場是一竅不通,純粹是關在象牙塔裡自我滿足的學者典型,他把這個例子寫在書裡就是個完全的自曝其短,不只是人格上更是學術上的。
我前面說了,隨機漫步理論對於價格的幻想,是「價格是隨機的、點狀分布的、多空力道相等的」,基於這種幻想,墨基爾才設計了前述實驗,但是我們前面已經論證過…不,不能說是論證,這只是常識,我只是把常識整理出來讓大家看而已,只是因為那對我們而言是如此地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各位平常不會去認真思考它…價格是呈連續的線型變化,且多空力道不一,當然也不是隨機的。因為有那種錯誤的幻想,他才會設計那種實驗,然而即便他把它稱為「模擬證券價格走勢的實驗」,實際上那什麼都不是,純粹是小學低年級程度的點描作業而已。
在做對於隨機漫步理論的最後檢視前,我要先提示各位一點,這也是我下週將要告訴大家的,真正的價格原理與市場本質之核心,那就是「人」。你今天擲一個銅板,在不考慮作弊的前提下,決定它出現正面或反面的因素是什麼?是機率。什麼是機率?機率是對於「事件」發生之頻率的度量。什麼是隨機事件?隨機事件是指在相同條件背景下,於所賦與範圍內之各種事件發生的機率是均等的。以擲銅板來說,在不考慮作弊或其他「外在」影響的前提下,它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機率是相等的,所以擲銅板是隨機事件,抽籤、擲骰子也是一樣。隨機概率是宇宙中的一種「絕對客觀」的東西,它是純無機的,不包含任何「(生物)意念」在裡面,如果你相信上帝的話,你也可以說它是上帝對物質世界的一種設定。
決定價格漲跌的因素是什麼?是人。更精確地說,是「人的意志」。昨天一檔股票收盤20塊,今天9點開盤,9點十分成交價20.1塊,這個價格是隨機出現的嗎?是擲銅板擲出來的嗎?不是,它成交價會在20.1是因為有人想用20.1的價格賣出,剛好也有人願意用20.1的價格買進,決定這檔股票在9點十分收在20.1的,是人的意志,不是機率。最後這檔股票在13:30以21塊收盤,也是因為有人想用21塊賣出,有人願意用21塊買進,這也是人的意志決定的,不是抽籤。
在早上9點~下午1點半之間,價格會有一段變化的期間,在這期間,只要有交易成交,報價就會更新,這些不斷更新的報價形成了一個連續的「走勢」,決定這「走勢」的,是在這段期間人的意志的變化,不是機率。
當人的意志因為某些因素而形成時(比方說得知利多消息),它會有「程度的區別」,這就會影響他的「出價意願」,比如說他此時「強烈地希望」能買進這檔股票,他可能會把買價定在20.5而不是20.1,相對的,得到相同訊息的某人可能賣出意願偏低,所以他把出價定在20.4而不是20.2,此時這筆交易會在20.4成交而不是20.1。另一方面,當人們得到利空消息,或產生利空想法,這些意念也會決定他們的「出價意願」,但是其「程度」卻未必和有「利多想法」時相等,所以事件或消息對價格變化的影響幅度不一定是(漲跌)相等的。
如此顯而易見的事實,墨基爾(漫步派)竟然視而不見,只能說他(們)是純然活在自己的世界,只是妄圖用自己的幻想來解釋真實世界。
今天最後我要指出漫步派的一個最終的邏輯謬誤,是他們在結論上的簡單的而不可解的自相矛盾。我們現在知道他們的理論結論就是個別標的的價格變化是隨機的—就像他們的另一個著名的「實驗」(我個人認為這些人真的完全有辱於實驗這個詞,把自己的一些行為妄稱為實驗,卻毫無科學精神在其中)指出的,猴子射飛鏢選股的績效表現不遜於專業經理人—因此在長期的綜合表現下,沒有人或投資方法能夠打敗大盤,所以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跟隨指數,即購買指數型ETF。
上述結論的邏輯謬誤(坦白說水準非常低)即在於,如果所有個別標的的價格變化是隨機的(即一半一半),買進的長期綜合績效會趨近於零,那麼由所有標的價格綜合計算得出的大盤指數,應該也是隨機的才對,也就是指數終局還是會歸於零軸,那你鼓勵別人買進指數的理由是什麼?你如何說明為何由個別隨機標的併計的指數會長期向上?
事實是只要你找得出指數將往特定方向進行的理由,你就能找出個股往特定方向行進的理由,意即,是只要你能買指數,你就能買個股。
效率市場和隨機漫步就是這樣一套自相矛盾錯誤百出毫無邏輯可言的理論,但是我們也從這些胡說八道(的反方向)中找到了一些關於市場的道理。下一堂課我將從「正面」的角度告訴各位什麼是價格、什麼是市場、為什麼價格會漲會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