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困境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你只是一個小島的時候,大陸的流通率真的是你無法想像的。從歐洲回來不到三天,為了不想忘記使用英文的語感、為了不想再回到安逸的小世界,我著急地、拼命地想抓住任何機會留住在外體驗到的情境感。
  但好難,我們只是一個小島,願意停留的人很少,也沒有空間容納那麼多群體,我們留不住人。所以當母語為英文的人出現時,便能看見大家對這稀少資源的饑渴,感受到在這的優越感了吧?在歐洲我也體會過自己對他們來說的那種相對稀少性。
  回到自己的世界,光芒瞬間被掩滅,小小的失落感蔓延,積極地想遏止這樣的消極擴張,環境的困境讓人感到些許無力,但還是得想辦法去突破。我愛台灣,這裡擁有好多外面沒有的美好事物,親人的醫療體系、多樣的便宜美食還有使命必達的大眾運輸,這是我的家,我的舒適圈。
  可是在經歷過那些新奇的事物後,怎麼可能不去渴望更大的世界?我想讓腳深埋在這片土壤,同時伸長雙臂向世界抓取新的養分,可不可以、有沒有可能,在保留這些美好的同時,也能透徹的觸碰到這個全球化的社會?我不想離開、我無法離開,所以我想努力讓這個環境變得再更好、更有深度一點。
    avatar-img
    5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nnie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微雨的陰天,信步走在熟悉的巷道,迎面而來的婆婆主動說了聲:「早!」 啊!我真的回家了啊!這樣的心情還是第一次。   第一次離家這麼久又遠,以前那些無聊又討厭的日常,現在居然能輕易地就讓人嘴角上揚。還
    微雨的陰天,信步走在熟悉的巷道,迎面而來的婆婆主動說了聲:「早!」 啊!我真的回家了啊!這樣的心情還是第一次。   第一次離家這麼久又遠,以前那些無聊又討厭的日常,現在居然能輕易地就讓人嘴角上揚。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為什麼一直去日本,甚至是排山倒海、 用盡窮荒之力也要去, 機場海關排隊排爆也阻止不了? 為什麼不提升整體旅遊品質? 因為是困難的事。 沒人想做長期、困難的事。 立即速效看得見結果的事, CP值高。 但長期成效呢? 台灣能展現給世界的 獨特特色是什麼? 是人?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Thumbnail
    這不是預定在島嶼週記中要寫的篇章,但接連兩趟出差—四月底上海一週,五月初美國十天,從被某些人刻薄稱為「鬼島」的台灣(我真心不喜歡這個稱呼,我始終覺得鬼的不式島,而是稱呼鬼島的這些人),在地理位置上來看,恰好處於中美兩大強權國中間,而就這麼巧,我就這樣的往東西兩國飛去。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打工換宿的日子太美好,每天活在夢幻島,過著睜開眼睛就下水的生活,那時候的問候語不是「吃飯沒?」,而是「今天下水嗎?幾點下哪?」 從那時候開始,好像生命中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開始愛上小島的生活,愛上泡在海裡的日子,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快樂,連原本看了就煩躁的太陽都開始讓我覺得滿可愛的。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身為半個在地人,近年最有感的就是遊客數量大幅增加。每次回去都不免焦慮,「遊客和民宿多到島都要沉了」,對比我們心中十幾年前的島上光景,如今每次看到讓人不可置信的遊客數和機車數,甚至未登島前在東港渡船口看到排隊登船的人龍,真的會免不了地想,這樣的人流量,小琉球這片土地還能撐很久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為什麼一直去日本,甚至是排山倒海、 用盡窮荒之力也要去, 機場海關排隊排爆也阻止不了? 為什麼不提升整體旅遊品質? 因為是困難的事。 沒人想做長期、困難的事。 立即速效看得見結果的事, CP值高。 但長期成效呢? 台灣能展現給世界的 獨特特色是什麼? 是人?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Thumbnail
    這不是預定在島嶼週記中要寫的篇章,但接連兩趟出差—四月底上海一週,五月初美國十天,從被某些人刻薄稱為「鬼島」的台灣(我真心不喜歡這個稱呼,我始終覺得鬼的不式島,而是稱呼鬼島的這些人),在地理位置上來看,恰好處於中美兩大強權國中間,而就這麼巧,我就這樣的往東西兩國飛去。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打工換宿的日子太美好,每天活在夢幻島,過著睜開眼睛就下水的生活,那時候的問候語不是「吃飯沒?」,而是「今天下水嗎?幾點下哪?」 從那時候開始,好像生命中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開始愛上小島的生活,愛上泡在海裡的日子,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快樂,連原本看了就煩躁的太陽都開始讓我覺得滿可愛的。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身為半個在地人,近年最有感的就是遊客數量大幅增加。每次回去都不免焦慮,「遊客和民宿多到島都要沉了」,對比我們心中十幾年前的島上光景,如今每次看到讓人不可置信的遊客數和機車數,甚至未登島前在東港渡船口看到排隊登船的人龍,真的會免不了地想,這樣的人流量,小琉球這片土地還能撐很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