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man Touch: 同時間準備好隨時打破這些框架(網格/輔助線)來達到自然不造作的視覺效果,因為過多倚賴這些網格/輔助線其實會縮限設計的可能性
First Thing First: 建立清晰的視覺階層,透過強化標誌中最重要的視覺元素來使之能夠聚焦於此;其它方式例如:調整大小、明亮、顏色、對比、位置等等
The Un/seen: 若條件許可,在負空間中同樣也建立起穩固地、良好處理的視覺階層;然而負空間的啟動時常得端看設計初衷,因此這點並不強求,但依然能在收尾時多加注意與標誌本身的比例是否與規劃時吻合
Expect the Unexcepted: 意思與主動啟動負空間的概念差不多,用不同的角度觀察是否有任何在意料之外的元素,而這點經常是在與他人分享或討論時可能會得到的收穫,設計者在執行時可能會因為有著自己的原則而產生盲點,反之觀看者是以最後的模樣來審視,在這來回當中就可能給予不同的觀點
A Strong Finish: 最後潤飾設計的草稿或系統,根據每件作品的傾向給予適當的收尾,但基本上都是期望俐落、精緻的模樣(無論是商業用途或個人創作)
回到主題,我是如何設計這份個人標誌的呢?記得最初的動機其實還蠻隨性的,因為要畫一個符號或圖像來表達自己似乎很難找到發想點,而當時在第一堂課總不免來個自我介紹,在班上都以英文綽號——Allen作為稱呼,想說這樣比較好記,不然每次都要以中文英譯來讓對方記得實在有些繞口,純粹只是為了方便,不是因為討厭自己的中文名。在閱讀課程大綱後,知道會有某幾堂課以字型偏重,於是就在想怎樣融合中英文名的方式?而在國外,其實也很常聽到他人不會以全名來稱呼自己,比如說:Evelynn可能就簡稱Eve,再加上除了名字與家族姓氏外,多半還有中間名,所以就可能就會看到像是Peter Benjamin Parker或縮寫成Peter B. Parker(嘿對這裡用個人私心喜愛的蜘蛛人當例子)這讓我回想起以前看電影或影集時,常會聽到以首字母來簡稱某個人,於是乎就想將護照上的英譯名稱來嘗試結合綽號,以此作為出發點—— Allen, Chao-Wei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