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西班牙母親的20年

20年前,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的巨作"我的母親"(Todo sobre mi madre)上映,獲得巨大的國內外好評,最後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獎。
有趣的是,那是千禧年到來前的1999年,再前一年,獲獎的是義大利經典片美麗人生,兩片分別來自這兩個毗鄰而居的南歐國家,似乎分別代表著他們笑中帶淚的風格。
剛剛看電視發現這件事時,感覺大腦裡的回路好似被炸開了一般:
20年前,當我在那純樸台灣鄉下大學觀看這片時,還不懂西班牙語,懵懂得任阿莫多瓦的世界觀把我炸翻,驚奇地想著:若義大利人是像美麗人生裡那邊無論何時都能轉換萬事為樂觀正面的民族,莫非西班牙是個充滿變裝癖跟同志的國家?(不然至少,巴塞隆那絕對是!)
那個時候的我,根本無法想像:20年後,我會在這個國家居住上人生近一半的歲月,在這個國家當上母親,聽懂原文的電影與導演訪談。
而更多數的西國朋友,聽到我看的第一部西文片居然是這部時,更是大呼天阿妳居然還敢來西班牙!真是太好膽了!(所以我沒去巴塞隆納??)
20年後,阿莫多瓦拍了更多關於女性議題的電影,我也從鴨子聽雷的小女生,變成能在路上跟人用西語對罵的大嬸。
也是現在,我才能明白,即便在西班牙,這部1999年電影,觸碰的是許多今天依舊西人不願意,或無能去面對的女性議題。
而導演阿莫多瓦,並非當年我們幾個涉世未深的文學院小毛頭仰望的精彩大人物,西班牙待久後就發現:他真的只是把西班牙人的瘋狂人生忠實搬上大螢幕而已!
(此非杜撰,阿莫大導早承認,這部片裡的許多情節跟人物,都取材自他所知的真實人生)
萬事皆有跡可尋,說到底,這電影是悲劇套著遺憾,充滿負面情緒,卻又莫名的在某些環節上讓人發笑不止的阿莫式悲喜劇。在阿莫大導眼裡,西班牙的女性就是這樣的形象:在充滿男性傲慢自私的現實中,以女性獨特的柔軟幽默去面對人生的殘酷。
而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人生有需要採取激烈手段去抗爭的時候,然亦有妳無能為力,只能苦笑看待之的時刻。
說起來,真的生活在西國,也有許多同志朋友,倒是很少想起這部電影,或許,正因為這部電影給我的"震撼教育",後來反而到了西國後,覺得西人"沒想像中的精彩"也XDD,當然,有這種天真想法時,我西文程度還不夠好到上酒吧五四三就對了。
剛才看阿莫導演訪談,有一段話說得很好:
除了女性,這部電影其實也在探討家庭的定義,在西班牙,有許多人積極的想要把家庭定義限制在某個點線面上,可是,家庭是心之凝聚與所向,不應該被少數人的頑固鎖住。
不只是家庭的概念,或對女性的觀點,最癥結的核心問題是:何時我們才打算面對自身的充滿偏見的傲慢,去尊重他人與己身不同的條件與狀況,試著相信,無論哪種五光十色,花花綠綠底下,那依舊只有和你我一般的血肉之軀,磕磕絆絆地試圖更好地活在這世界上。
飾演Lola一角的演員,竟然是從政演員Toni Canto!!不能怪我認不出來,他只出現兩次而以阿!!
20年過去了,現在聽西文無障礙,是否有多看西國電影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從西文運用無障礙後,我都只跑咖啡館酒吧聽現場鄉民是非八卦,遠比阿莫大導的電影精采不知幾多也。
如那天,朋友告知:路過我家樓下認識的酒吧似乎來了警察跟救護車,不知發生何意外?
由於跟老闆娘是好朋友,立馬來去點杯咖啡慰問,這才得知:
是位85歲的老爺爺,在他們酒吧裡喝到暈過去,嚇死一票人,趕緊叫救護車,警察也不忘來巡邏。
結果!85歲的老先生醫院走一遭,最後身體無大恙,只需靜養,然老爺子早上到家,中午又來酒館喝啤酒了!
老闆娘委婉地說:那個,醫生不是要您老修養嗎?(意思是要不要把啤酒改成個熱茶之類的)
老爺子霸氣回答:我都已經85歲了,走過這遭醫院讓我明白:現在不喝老子還有啥時候可以喝酒呀?!
說起來,大導確實忠實了反映,西班牙就是個如此生活中處處抓馬的國家呀!
此時讓我不禁擔心起,每次台灣在國際藝術電影展上獲獎,蔡明亮侯孝賢楊德昌等人的作品,不是說不好,但是應該給歪果忍一個很"有趣"的台灣印象吧...(思及名片你那邊幾點...)
20年過去了, 我想我沒貼近我想像過的自己, 倒是不停的朝著未知的自己前進
與其說是結構嚴謹的電影,我的母親比較近似寫給無數西班牙女性的影像散文,東灼一句,西拾一段,都是你我生活中,最切身的體驗感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只聽英文歌,卻要選中文系。喜愛幽微的古文,卻硬跑來言語明快如子彈的西班牙。社會打滾了這麼久,仍依舊學不會,虛言比實話受歡迎。一半加一半不總等於一,西班牙並非只有觀光與不景氣。願以最在地的文字觀察,提供給台灣的讀者們多一片世界的拼圖。 個人廢話樹洞: 深度西班牙(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