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實測:四種美容產品→對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影響?@MSMF 知識PART

美國新研究:11名受試者,9週實驗,測試四種美容產品「防曬乳液、保濕霜、爽足粉和止汗棒(除臭/體香膏)」→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化合物變化)的影響...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身「獨特的」皮膚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組成,往往與皮膚健康(美容)狀態,有密切相關。
  • 例如「頭皮屑」就是由於:個人體質(頭皮較敏感)+皮脂分泌旺盛(脂漏性皮炎)+馬拉色菌屬真菌(Malasseziasp., fungi)代謝物→所共同造成的結果。
  • 或如「痤瘡(痘痘)」是因為:毛孔阻塞(角質化過度/皮脂過量分泌)+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過度孳生+免疫系統-發炎反應→相繼連鎖引發的後果。
  • (參→[20%理論系列] 皮膚微生物「3好&2壞」)
因此──維持:自身皮膚「微生物組」的生態平衡&健康(好菌>壞菌)──很重要!
然而,現代人每天使用的各式「衛生護理/保養品」(從:清潔沐浴、化妝保養、到止汗防曬-行為)──勢必對皮膚表面「微生態環境」產生衝擊──那麼其「影響」有多大呢?
(相關延伸→三天沒洗澡──全身皮膚細菌&化合物的3D分布圖《Molecular cartography of the human skin surface in 3D》)

研究:使用美容產品→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化合物變化)的影響

近期,根據美國-加州大學-Skaggs Schoo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研究《The impact of skin care products on skin chemistry and microbiome dynamics》報告:
●研究團隊招募了12名健康受試者(年齡25~40歲的6男+6女),進行為期9週的實驗──檢測:使用四種美容產品「防曬乳液、保濕霜、爽足粉和止汗棒(除臭/體香膏)」→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環境的影響?
●受試者被要求:在實驗第1~3週,僅使用一款溫和沐浴露,禁用其它化妝/保養品;接下來第4~6週,每天一次:於特定身體部位,個別使用特定美容產品(*防曬乳液→臉部、保濕霜→手臂、爽足粉→足部、止汗棒(除臭/體香膏)→腋下);然後第7~9週,轉換回每個人「原本的」護理/保養品。(*其中1名女性,第一階段T1~T3,因發生皮膚敏感現象,退出實驗。)
然後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點,分別從:臉部、手臂、足部、和腋下部位,採集樣本──進行「質譜(Mass spectrometry)與16S rRNA」的分析──檢測這些美容產品→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環境(化合物變化)的影響?
●結果發現:防曬乳液和保濕霜→對皮膚微生物組,影響很小;但止汗棒與爽足粉→明顯改變了皮膚微生物的多樣性&化合物的組成變化。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源自於環境能提供的「微生物所需養分(e.g.脂肪酸、水分...)」變化所導致。
並且還發現:即使停止使用──來自美容產品的特定化合物,仍然可被檢測到──推估的半衰期為0.5~1.9週。

●研究結論:
  1. 儘管每天沐浴,來自美容產品的化合物,單次使用後仍可持續存在數週。e.g.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保養品配方中常見「保濕劑」成分),在此實驗中就被發現:存續性-高/持久。
  2. 美容產品→確實會改變皮膚「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及微生態環境中「化合物」組成(成分)的變化。
  3. 不同人vs.不同部位vs.不同美容產品→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環境的「個體-差異性」極大──並且屬於「動態的(dynamic)」變化,從使用美容產品的第一周開始,就能觀察到。
所以,既然外來美容保養品,會改變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環境──那麼正面思考:藉由「個人化」美容護理/肌膚保養策略/調整保養品配方,最佳化「個人-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環境」,有機會「一勞永逸」根本解決皮膚不亮狀況(e.g.痘痘、狐臭、皮膚炎...等),還給肌膚健康,延緩衰老症狀。

MSMF觀點:

★皮膚微生物→有「好的」一面,也會帶來「壞的」影響。
如何維持「好菌>壞菌」?──可參《[20%理論系列] 皮膚微生物「3好&2壞」》,幫助自身肌膚建構「有利健康的」皮膚微生物生態(環境)──對肌膚的「美容保養」更具正面效益!
★另外,上述研究中提到:化妝品/保養品中的成分(化合物)會持續殘留在皮膚上──聽起來似乎蠻可怕的、有健康方面的風險!(e.g.負面行銷常聽到:甚麼「經皮吸收毒」之類的...)
但是,進一步細想:若透過「表面-擦拭」取樣方式,都能一直被採集到──那是不是表明=該化合物,其實一直被「卡在」表皮-角質層上──日後,隨角質層代謝(去角質)而脫離人體呢?
由此來看,真有那麼危險嗎?
當然,在實驗室以外的真實世界中,美容產品被「長期/重複使用」狀況下──某某成分,會不會發生「累績效應」導致不可預知的變化?──還有待更多研究來驗證→確保:這些外用美容產品的「非活性」化合物,不會繼續「向內」滲透/累積-皮膚深處。
e.g.藉皮膚微透析檢測(skin microdialysis)方法,來評估「某成分→真皮層的經皮穿透率」(有真實圖片-參→Open Flow Microperfusion as a Dermal Pharmacokinetic Approach to Evaluate Topical Bioequivalence)
皮膚微透析檢測(skin microdialysis)方法,來評估「某成分→真皮層的經皮穿透率」
總之,就現階段來說:擔心所謂「經皮毒」的風險──可以透過:選擇「配方組成(成分)數量少」的美容保養品+減少去角質/果酸換膚/或過度(洗劑)清潔......等「破壞性的」保養程序──來避免。以健全皮膚-角質屏障功能,幫助肌膚美麗又健康!
★每一個人的皮膚狀態都不同──除了上述研究的「微生物組」外,包含飲食、生活習慣、壓力......等各式「暴露組」影響因子的交互影響。(另參→[20%理論系列] 對抗痤瘡(痘痘)新概念「痤瘡-暴露組(Acne Exposome)」)
想真正成就「個人化-專屬美容/保養品」──還有漫長的一大段路要走!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份專題,適合什麼樣的讀者訂閱? ●想了解肌膚保養(品)原理/保養知識的人 ●保養品DIY愛好者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