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碧藍歷史】赤城號航空母艦的歷史

赤城號航空母艦
赤城號航空母艦
赤城(あかぎ)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下稱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是第一航空艦隊旗艦、第一航空戰隊戰艦成員之一。赤城號最初設計規劃為天城級戰鬥巡洋艦的2號艦,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將天城級改裝為航空母艦;不過因為關東大地震的破壞讓天城號報廢,僅赤城號完成改造。本艦為日本海軍僅次於信濃號的第二大航空母艦,並以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的名號服役了15年,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初期重要的海戰,後於中途島海戰中戰沉。2019年10月,殘骸被尋獲。
作為日本除信濃號外最大的航空母艦和最初建造的大型航母,赤城一直被視為機動部隊的象徵:帝國海軍於1928年以赤城為旗艦組建第一航空戰隊、1934年又以她為旗艦組建第二航空戰隊、1941年第一航空艦隊組建,赤城依然作為整個機動部隊的旗艦而存在,堪稱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搖籃。
海軍大將三本五十六曾擔任艦長;日本海軍航空主導論奠基人源田實、第一航空艦隊飛行總隊長淵田美津雄、「雷撃の神様」村田重治、瑞鶴飛行隊長島崎重和、飛龍飛行隊長友永丈市、赤松貞明、板谷茂、進藤三郎、中島正、柴田武雄、志賀淑雄等等王牌均曾在此服役。
艦名是以關東北部的赤城山來命名,為日本海軍中第二艘採用同典故艦名的軍艦。用山名來給航空母艦命名(航空母艦一開始的時候是使用飛翔的動物作為命名),是因為最初設計是巡洋戰艦,後來軍艦在建造過程中艦種變更沒有重新命名所致。
1927年3月25日赤城號完工,8月正式編入聯合艦隊旗下。1928年4月,編入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早期服役的經歷堪稱四平八穩,主要任務都是在執行訓練以及測試。1931年12月1日,赤城號暫時編入預備艦入塢整修;這次入塢更換了攔截索、通訊設備、艦內通風機件,正好因此沒有參與2個月後的一二八事變。
1933年4月25日,赤城號重新復役,在隔年納編於新成立的第二航空戰隊,參與該年的重要演訓。
1935年赤城號入塢實施大規模改造工程,再度錯過1937年的淞滬會戰;直到1938年復役後,赤城號與所屬航空機組在1939年1月代替加賀號編入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當時的赤城號艦載機編制為12架九六艦戰(儲存4架備用機)、19架九六艦爆(5架備用機)、35架九六艦攻(16架備用機),很快地在1月底赤城號在第二十九驅逐隊(追風、疾風)護航下自橫須賀出航,開赴中國華南地區為2月10日發動的海南島戰役提供空中支援。在行經佐世保時,魚雷轟炸機隊更換為新服役的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在對華用兵時,赤城號的編制是艦戰18架、艦爆12架、艦攻18架。
1939年2月3日,赤城號靠泊香港萬山群島,與南支方面艦隊會合。雖然說任務是協助海軍陸戰隊及陸軍登島,但其航空隊甚至有攻擊桂林與柳州的紀錄。由於攻島順遂,赤城號很快地在1939年2月19日結束派遣返國。但從1939年3月27日至1940年4月2日,赤城號多次開赴中國華南沿海提供掩護,直到1940年11月15日再度編入特務艦入塢整修。
經過短暫的整修以及換裝,赤城號在1941年9月起停泊在九州的有明海,她的艦載機隊則和其他第一航空艦隊的戰機一同在鹿兒島實施嚴格的訓練,增加偷襲珍珠港的成功率。
在1941年底,加賀號編入第一航空戰隊,同時赤城號成為第一航空艦隊旗艦;原本在1941年9月12日裁示的「昭和17年度海軍戰時編制」中,第一航空戰隊將由最新式之翔鶴號航空母艦與第十一驅逐隊(吹雪、白雪、初雪)移編,原本的一航戰所屬航艦則與第51驅逐隊合組第五航空戰隊。但是這項決策最後並未遂行,新造好的翔鶴級則編入第五航空戰隊序列。1941年11月9日至14日,赤城號補充了900個裝滿重油的汽油桶,並卸下所有小艇;準備迎接她生涯中第一場大規模戰役珍珠港事件。當時的第一航空戰隊機組,艦上攻擊機部隊64架駐紮在鹿兒島機場、艦上轟炸機45架駐紮在富高機場、艦上戰鬥機與第二航空戰隊共72架在佐伯機場訓練。11月16日,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南雲忠一中將坐鎮指揮,除了加賀號以外的第一航空艦隊從佐世保海軍基地出發,開赴佐伯灣收容所有陸上基地訓練中的艦載機部隊,一時間佐伯灣集結了24艘大小艦艇。11月17日下午,三本五十六視察艦隊後,第一航空艦隊便準備各自執行航行任務。11月18日凌晨4點,第一水雷戰隊旗艦阿武隈號輕巡洋艦及下轄9艘驅逐艦以分散編隊的方式陸續離開佐伯灣;赤城號則在早上9點啟航,各自採不同航道開赴千島群島擇捉島單冠灣。11月22號,赤城號開入單冠灣;艦隊進行物資調度等事項後,11月26日駛離該地,直撲夏威夷珍珠港,發動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赤城號發動兩波攻勢,配置機數如下:
  • 第一波攻擊部隊:九七艦攻27架(水平轟炸群15架,指揮官淵田美津雄中校、魚雷轟炸群12架,指揮官村田重治少校),零戰9架(指揮官板谷茂少校)
  • 第二波攻擊部隊:九九艦爆18架(指揮官分隊長千早猛彥上尉)、零戰9架(指揮官:分隊長進藤三郎上尉)
兩波奇襲下,赤城號第一波損失了1架零戰,10架飛機中彈,共戰死2人;第二波損失4架九九艦爆、13架飛機中彈,共戰死8人。
戰役結束後,赤城號在12月24日回到日本;1942年1月,赤城號開始她的南向掃蕩之旅,首先是開赴拉包爾發動攻擊;2月,對澳洲達爾文港發動轟炸。印度洋海戰中屢戰屢勝,並在錫蘭外海16投16中,打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艦爆隊實戰最高記錄,創下無敵機動部隊的名聲。不過經過多月征討,赤城號在4月1日印度洋攻勢發動時只剩下18架艦戰、18架艦攻、18架艦爆,和蒼龍與飛龍等中型航艦戰力已趨伯仲,因此在4月24日,赤城號開回母港橫須賀進行短暫補充及休整。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中,「赤城」亦作為第一機動部隊旗艦的身分參戰。上午10時20分,遭來自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VB-6轟炸機分隊3架SBD式俯衝轟炸機投彈攻擊,其中一枚命中了中部升降機附近,並貫穿飛行甲板於機庫引爆;另一枚則是近矢彈,擦過艦艉後方甲板並破壞了舵機。當時機庫內正在進行艦上攻擊機的加油與將陸用炸彈改換裝攻艦炸彈的掛彈作業,炸彈帶來的連鎖爆炸使得艦上火災一發不可收拾,但是火災並未延燒到赤城的下部結構,因此火災於中午12點一度已被控制,由於航空汽油著火,赤城號上的狀況持續惡化。到晚間7點20時,鑑於堅持已無意義,艦長青木泰二郎下令棄艦,傷員和倖存人員向驅逐艦嵐號和野分號轉移。同時,請求下令擊沉赤城號。位於後方大和號上的山本五十六接到了這份電報,面對自己曾經擔任過艦長的赤城號,他的心情是複雜的;如果還有一絲希望,他也不想放棄機動部隊歷史悠久的旗艦。7點25分,大和:「赤城の処分は待て(暫緩對赤城的處分)。」、並向第四驅逐艦隊下達「今夜は赤城の警戒に任じ、敵艦來たらば刺違え戦法をもってこれを撃滅せんとす(今晚擔負赤城警戒、對來犯之敵予以殲滅)」的命令。南雲也曾經向第十戰隊司令官木村進少將發出過「長良で赤城を曳航できないか(長良能否拖曳赤城航行?)」的詢問。
6月5日,經過一夜的思量,山本決定撤退。凌晨2點55,山本下達聯合艦隊第161號命令,命令中途島方面各部隊撤退。在撤退之前,首席參謀黑島龜人含著淚對山本說道:「長官,赤城號還沒有沉沒,依然浮在水上,如果被美國人拖去當做戰利品,豈不是奇恥大辱麼?」山本回道:「我曾經是赤城的艦長和一航戰司令官,所有責任由我一人承擔......我回去後向天皇陛下謝罪。」山本在6月5日4時50分下令,由第四驅逐隊擊沉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的赤城號。
第四驅逐隊司令有賀幸作大佐(末代大和號艦長)向所部的「舞風」、「萩風」、「野分」和「嵐」4艘驅逐艦下達了擊沉赤城號的命令。在20分鐘內,4艘驅逐艦都射出了魚雷,3發命中(野分未命中)。7分鐘之後,這艘日本海軍最大的航空母艦緩緩向左橫倒,驅逐艦舞風艦長中杉清治描述「なにか生きているものの悲鳴のように思えた(就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在悲鳴一樣)」,海水漸漸沒過她的甲板,最終沉沒於北緯30度30分、西經178度40分,準確沉沒時間是凌晨4時55分----距離日出5分鐘前,赤城終究沒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全艦官兵1630人、以及64名第一航空艦隊幕僚中,8名軍官、213名士兵戰死,損失飛行員7人-----其中3人戰死,4人在艦上陣亡。獲救人員轉移到後方主力部隊。
赤城和長門一樣是經常開放給民眾參觀的艦船,在民間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由於赤城沉沒的影響惡劣,日本於3個多月後才公布信息,其生還飛行員部分留任教官或者進入陸基航空兵服役,其餘約半數調入翔鶴,組成新編第一航空戰隊。
2019年10月20日,美國研究人員利用「海燕號」科考船(RV Petrel)在太平洋中部海平面以下約17,000英尺(約5,200米)深處海底發現赤城號航空母艦殘骸。
沈睡在海底的赤城號
(資料來源來自於維基百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