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深入奇蹟 13 : 生命能量中的自由與秩序
付費限定

深入奇蹟 13 : 生命能量中的自由與秩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讓我們從各式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能量轉換談起:臉上挨的一記巴掌、從高處往低處跳,還有藍莓乾在氣泡水中跳上跳下都是。但是,讓我們從最有感的方式開始探索,一起登上台北101。

台北101

台北101

爬樓梯的確很辛苦,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你的「質量」越多,需要將那個質量往上拉的「能量」也越大 。不過,到底是什麼「能量」?

關於這點,讓我們從「焦耳」的概念來切入。

科學上,一焦耳是指一單位能量,下面表格提供各種不同活動的能量值。 (圖片來自 地板下的原子,城邦出版)。其中,斜體代表能量的「借方」,表示活動所供給的能量。標準體代表能量的「貸方」,表示活動所消耗的能量。

能量比較

能量比較


這些資料都是根據十九世紀英國的博物學家焦耳 (Joule)的研究結果計算出來的。因為焦耳,我們知道能量的簿計總是平衡的。這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

至於,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比較令人不安了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的是,系統中的這些能量能做些什麼。在「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的注腳裡,薛丁格曾說,如果他這本書的對象讀者都是物理學家的話,他不會用「熵」,而會用「自由能」(free energy)這個詞來討論。

等等,你知道「熵」和「自由能」的差異是什麼嗎?

讓我們先談談「自由能」,這個來自工程學的概念,指的是「不受控制、無法使用」的能量---- 所謂「無法作功」,暗示著能量有「集中」及「分散」的形式,其中「集中」的部分可以作功,「分散」的部分因為太自由了,所以無法做功

再了解一下「熵」的定義 ---- 在絕對零度時,物質的熵為零,而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獨立系統的總是在增加或不變,但絕對不會減少

如果沒有外界干預,一堆原子絕不會自己排列成茶杯。只有注入能量作才能燒製成一個茶杯。另一方面,要將茶杯變成碎片,就容易得多。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所說的,系統內的每個活動、改變都會不斷增加混亂,而且都是「不可逆」的。

對薛丁格來說,這似乎就是生命最奇妙的地方。薛丁格在他的「生命是什麼」的講義中指出,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萬物都會傾向混亂,也就是增加熵。另一方面,生命的奇妙在於其可以抵抗這種傾向。這正是石頭和貝類不同的地方 ---- 只要貝類還活著,貝殼就會逐漸變大,生命不會任「熱運動」擺佈。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2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柿質子的曬書天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類的耳朵顯然並不特別擅長接收來自水中的振動,許多成年人甚至相當害怕或厭惡耳朵進水的感覺。究竟,人類的耳朵是如何演化而出的呢?讓我們一起從演化論的思維出發,探討人類的聽覺系統與昆蟲相較,究竟有那些不同吧!
若是細看人類的耳朵構造,不難發現這是一種和眼睛一樣精妙的結構體,所以這想必是經過漫長的演化途徑才演化而出的感官系統。如果,人類的眼睛是從感光色素聚集的眼點演化而出的,那麼,人類的耳朵最原始的形式又是什麼呢?
對大多數的人類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分別相當明確的知覺。不過,植物不太一樣。 對植物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關係相當密切的感覺。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去測試植物的聽覺呢? 到底,植物聽得懂人類的音樂嗎?
人類的耳朵顯然並不特別擅長接收來自水中的振動,許多成年人甚至相當害怕或厭惡耳朵進水的感覺。究竟,人類的耳朵是如何演化而出的呢?讓我們一起從演化論的思維出發,探討人類的聽覺系統與昆蟲相較,究竟有那些不同吧!
若是細看人類的耳朵構造,不難發現這是一種和眼睛一樣精妙的結構體,所以這想必是經過漫長的演化途徑才演化而出的感官系統。如果,人類的眼睛是從感光色素聚集的眼點演化而出的,那麼,人類的耳朵最原始的形式又是什麼呢?
對大多數的人類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分別相當明確的知覺。不過,植物不太一樣。 對植物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關係相當密切的感覺。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去測試植物的聽覺呢? 到底,植物聽得懂人類的音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