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聯考神教(六)

今天我們來談一個現象,叫做台灣過去是「技職立國」,也就是說堅實的技職體系,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而現在之所以景氣不好,大家找不到工作,都是因為技職崩潰了,所以學不到一技之長,學生畢業後什麼都不會。故,我們應該恢復過去的聯考制度,把技職體系建立起來,教該教的、考該考的。
呃,筆者完全不懂為何討論中學的技職體系問題,可以扯到聯考才可以建立技職體系這件事,會提倡這種理論的人,說他不是聯考神教教徒還真是委屈了。但就算不是教徒,讀者多少都可以在身邊聽過這一類的說法,就是技職體系失敗,才造成當今的種種問題,或是聯考的方法比較可以篩選出適合的學生。
筆者必須很殘酷地說,這種說法完全沒根據,不僅一廂情願,而且存有極大的歧視心態。
這裡的問題分成三層,由淺到深來說,就是哪種考試制度可以篩選出適合技職體系的學生?技職體系的訓練是否適合當代的產業?台灣的義務教育是否需要技職體系?
首先,純粹以考試制度來說,聯考完全無法篩選適合的技職學生。這理由顯而易見,因為聯考制度代表一種單一標準,而且著重在國英數等科目,技職體系能夠從這些科目的好壞,來判斷出適合與否嗎?用膝蓋想也知道這種理論有大問題。
以現在中學學生最想選的高職科系,如餐飲、美容美髮、電子電機、商管資訊這些來說,採計國文科成績根本沒意義,考英文有點道理,培養邏輯的數學還說的過去,其他自然跟社會科,就是看要念什麼來決定。啊不然呢?你去唸了餐飲科,需要用到基本電學嗎?還是接待客人時需要聊一些地理歷史的知識?還是說設計電路時需要把詩詞歌賦的概念加進去?
如果讀者覺得這是很荒謬的事情,那麼用聯考分數決定分發會可行?別的不說,今天的會考採計多元成績,但大體上還是要看會考成績決定,因為一科社會A或是B的差異,決定了你可不可以念這間電機科,難道不也很奇怪嗎?
聯考的分發基準,說白了就是挑出記憶力好、數理能力不差,各項學業成績均在一定水準以上的學生,讓他們進高中做好念大學的預備。然後其他成績不夠的,就依照成績隨便填就好了,反正「理論上成績越好的腦袋越好」,這就是我們幾十年來技職體系的真相,所謂的優秀技職學校之所以訓練出好的學生,純粹是挑到比較優秀的學生而已。
不然呢?學校真這麼強,何不請去年平均收到5B的科系,今年破例只收5C,我們來看看這些科系三年後可以訓練出怎樣的優秀人才。
至於我們應該怎樣篩選出適合技職的學生?這其實是非常高層次的問題,但依照台灣現在這種尊敬白領階級,歧視藍領勞工的狀況,不管哪一種制度,最後都會走到看成績先挑出前面的人再說的狀況。
再來,我們來想一想,技職體系的訓練適合當代台灣產業嗎?這不用討論了,電視上不是整天一堆老闆在罵現在學生都不能用嗎?這表示如果慣老闆說謊,那麼技職怎麼訓練都沒差,反正產業程度太爛,耐操好用薪水低就好。如果老闆說的是真的,那現在技職的訓練顯然有大問題。但不管是哪一種,都表示現在的技職體系訓練,對產業整體來說「沒有用」。
沒有用的理由很簡單,在我們僵化的義務教育下,聘請的教師很難開除,就算私立學校也一樣。這是台灣制度的問題,過於保護教師這個行業,使得流動性變得極差,競爭力缺乏。這在專注於文理教育的高中大學來說,或許還有一些道理可言,但在技職體系中就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因為技職本身的目的,就是要訓練出可以用的人才,而產業每十年就有一個大變化,請問各位讀者,若一個老師過去三十年來都沒有在產業界工作過,只有參加教育部律定的各種研習,或是產業辦理的專業課程班之類,你會信任他有辦法教出應對產業變化的技能嗎?這是很可笑的狀況,但筆者一點都笑不出來,因為看過太多學生,高職三年幾乎是荒廢狀態,或是畢業後在那邊抱怨不能學以致用。
要教有用的技能,你必須結合產業,但絕對不是建教合作,台灣的建教合作大多淪為企業的廉價奴工。最理想的狀況,是學校自辦產業,例如餐旅學校自己就對外經營餐廳旅館,辦學成果就是拿自己的業績來展示,這宣傳效果遠勝過辦學生成果展。但很多型態的科目沒辦法自辦,所以學校端要有彈性,課程設立要目標明確。可是現在的狀況是,你想要開辦新的科系,就得通過教育部無止盡的審查,然後卡在一些古老的法規,死都過不了。
這不是說笑話,是很慘烈的現狀。美國有不少職業學校,是針對當代產業的需求,開設相對應的課程授業,也不限定你的學歷,只要有心跟繳得起學費,保證教會你某幾項技術,更有甚者還可以保證就業。
說歸說,筆者自己在產業界跑過也知道,台灣的技職跟產業結合不起來的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太多產業不願分享第一流技術給學校教學,學校教師在乎自己飯碗的比較多,整體產業技術又沒多大進步,也不肯投資金進去,只想要政府訓練人才可以馬上使用。說白了,就是整體社會落後,每個人心態都很自私。
不然呢?筆者請問各位讀者,一間私人工廠想要招收適合的作業員,他是應該自己開設教育訓練課程,還是上電視要求政府替他訓練?私立技職學校若沒有領政府補貼,一切的收費都來自於學費與捐獻,那麼這還有點道理。但政府開設的義務教育,有領政府補助的私校,要替私人企業省下訓練專業化人力的開銷?
我們納稅人是有那麼賤嗎?
最後,我們的義務教育需要技職體系嗎?這要先講清楚,以免有人故意說筆者認為台灣不需要技職體系。教育當然要有技職系統,這是培養基礎人力的必要手段,尤其在工業化的國家,產業界的各種概念都已經變成常識的時候。例如在中學教育中,強調各種化學品的危險跟注意事項,因為現代產業會使用到各種化學藥品,稍一不慎是會出人命的。
這讀者應該都可以理解,那麼我們把這種基礎的化學常識、用電概念、食品安全,改成半導體磊晶技術需要在中學開始教,培養半導體業適合的人才,各位會不會覺得很瞎?這想也知道去做民調大概會有九成以上說瞎,但現實就是其他非普遍性的技術,卻有一堆人認為應該義務教育去幫忙教。
那些可以教?屬於常識的東西,但需要一些專業性,好比前段提到的化學常識,幾乎各行各業多少都會碰到。還有一些公民知識,例如你做甚麼會不會違法之類,剩下的就是你念這一科目的必要專業性知識,但不是特定行業的技能。那種特定行業的專屬技能,或是進了這行才會曉得的各種基礎概念,應該是企業自己花錢開班教育訓練,或是自己開間學校來教,不是要義務教育去做這件事。
義務教育需要技職體系嗎?嚴格說沒那麼必要,中學前把人生基本的各種常識教會,其他的就到私立高職去進修就好,納稅人沒有必要花錢替私人企業省錢。若說我們義務教育多少需要技職基礎,那就乾脆一點,把國三的課程砍掉一半,想要走技職體系的學生,花一年的時間在學校接觸各種技職科系的內容,以及到跟政府合作的產業去了解實務操作,這樣還比較有意義。
簡單的說,義務教育中的技職系統沒有那麼重要,至少在台灣的三年制職校來看,筆者認為完全沒有那種必要在,多接觸實務操作還比較有意義。如果「台灣技職體系」真有那麼強大的訓練能力與產業適應力,那麼為何要請一堆「外師」來上課,自己來不是比較快嗎?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把技職體系當成一種固定不變的東西看待,這本質上是農業時代的思維,因為農業時代的進步不顯著,大多的技術水準需求不高,學校的教育多少是可以涵蓋的。但工業化的社會可不是這樣,產業變化極快,現在的明星企業,十年後可能變成地雷,你為了從事某一個行業,花了那麼多年時間鑽研,其實沒有意義。
如果是民生基礎產業,像是我們周遭的餐廳、美容院、水電基礎工作等等,這些行業需要你花三年時間在高職裡面學嗎?何不直接問你家附近的美容院老闆,如果每天花八小時訓練的話,多久可以單獨替客人服務?如果換一個行業,去問問賣鹽酥雞的老闆,我們看看有多少人會告訴你,必須要正規餐飲學校三年訓練出來後才有資格炸鹽酥雞。
台灣早就進入工業時代,但思維跳脫不出農業時代的模式,總認為我們應該要有一套固定的選才標準,然後透過這個標準選出適合的人才,讓大家各盡其能的發揮。結果我們最後的想法,竟然是把一切標準濃縮成紙筆測驗,認為一個十五歲的青少年,可以不接觸任何產業的實際經驗下,能夠依照國英數的成績,做出影響人生幾十年的選擇。
但要大家放棄這個高職的選才標準?改用筆者說的,國三完全不上正課,跑去摸東摸西的?別鬧了,筆者早就試過與許多教師與家長聊過,幾乎都是無法接受,覺得你「多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