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時間同時也是我們家的閒話家常的時刻。距離姊姊的升高中的教育會考剩下不到2個星期,兩個弟弟語帶羡慕地對姊姊說:「如果妳考上台中女中,就可以獲得阿嫲給的10萬元獎學金了。」姊姊一如往常地回覆:「哎,不可能考上的啦。」姊姊成績算中上,每次模考多是3A2B或4A1B,英文是她的短板,總是拿B。我想說幾句鼓勵她的話,但是太常說,就像濫印的鈔票會貶值,於是改口說:「原來考上女中這麼難,想當年我居然考得上,我還真厲害!」(改用激將法順便誇一下自己,哈哈。)3個孩子聽了立刻吐我槽:「現在叫媽媽去考應該就考不上了啦。」這點我不否認,畢竟離開書本這麼久,沒有勤做練習題,肯定成績不如當年。五個科目,國英數自社,我大概只有國文和英語還行,數學普通,自然和社會沒有念肯定很糟。姊姊說:「如果媽媽和我一起報名考會考,然後成績考得比我好,我會想哭。」乍聽之下好像把我貶得很低,不過她補充說:「媽媽都幾十年沒念書了,如果我比一個幾十年沒念書的人考得差,我不是很爛嗎?」我聽了立刻為自己辯駁,說明我畢業後還是一直在學習的,我不是那種畢業後就把書本丟一邊不看書的人,所以成績未必有她想的那麼差。這時,腦海突然浮現一個念頭,我提出一個假設性的自問自答:「如果現在把我們所有當年一起考高中聯考的同學全部集合在一起、重新再考一次高中聯考,我應該還是可以考上女中。」咦,我是哪來的自信呀?話說,這種虛空的假設問題是沒有辦法證實出正確答案的。相對於真實答案,我更好奇的是我怎麼會覺得我自己還考得上第一志願?又,還有誰會像我一樣覺得現在的自己會考得和當年一樣或更好,又有誰認為現在的自己會考得比當年差?
為什麼我會覺得若和同期的考生聚在一起再考一次高中聯考仍然可以排到第一志願(意思是聯考排名不退步)?誠實地說,首要原因是來自盲目的自信,也就是學理上所謂的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偏差,這種效應常見於駕駛技術和投資行為。在不同年代、不同國家有多個研究都得到一樣的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自評駕駛技術優於所有駕駛人的駕車技術平均值。在考試這件事我也極可能和他們一樣,有著過度自信。其次,我說我不是一個會停止學習的人,畢業後隨即就業,當工作遇到難題或是沒有學過的東西,閱讀、上課或上網自學都是我加強自己的方法。例如我的工作內容經常接觸英文,讓我發覺自身英文能力不足,於是就利用下班後持續補強,尤其在英文的聽和說方面。我也愛閱讀,雖然其他專業科目在日常生活不一定用得到,但我相信做學問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尤其是邏輯思考方面的應用,利用系統性的整理可以快速理解和記憶。雖然平時沒有勤做題目,但是,我們的知識衰敗得沒有那麼多,要重拾速度也不會太慢。
有沒有認為現在的自己考得會比當年聯考更好的人呢?如果畢業後當了國中老師,他/她的職業就是在教國中生,沒有理由考試成績會太差吧?不過,國中老師也是有分科的,有可能自己任教的科目考得好,其它非本科的項目就不行了。另外也有人是大器晚成,在當年高中聯考之前尚未開竅,之後成績愈來愈進步,大學聯考一鳴驚人,相信周遭多少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
那,又有誰是考得比以前差的呢?總不會所有人的排名都維持不變吧,有人考得更好(排名前進),就有人是排名後退。第一個想到的是那些畢業後就停止學習的人,下班後放縱自己在追劇、看短影音,追求身心放鬆的的人不算少見,或者該說是主流。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會考或聯考考的是專業科目,而現實生活並不是都要靠這五科來行走天下,例如:農牧業、銷售、餐飲、或是藝術家等,這些職業看重的是這五科以外的專才。若是你的才能不在這五個科目,而是在其他技能或藝術類發光,那又何必去強求專業科目的成績呢?至此,我想對於會考成績應該用更長遠開闊的心去看待,別把會考成績看得那麼重,尤其是如果孩子的志趣或才能不在這五科專業科目,而是在別的領域發揮,我們何必在會考成績苦苦相逼,把孩子原本可以從學習新知獲得的喜悅和樂趣扼殺殆盡?! 原本對於孩子會考成績感到焦慮的我,想到這兒,也提醒自己要用更開闊的心去看待教育會考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