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左右派的進階分類

照例,標題不知道下什麼,引戰可能高,所以導論要先講。
這篇不會吊書袋,拿一大堆名詞跟定義套,請定義魔人不要發神經,筆者想寫給一般人,或是有點概念的人看得。
這篇算是因為最近兩三個月,又看到一堆左右派的膠在那邊扯好壞,讓人看了覺得莫名其妙,然後被人催稿還是來寫一下好。
左右的定義很廣,而且是一種相對狀態,這大家都不會有意見,但為何還是出現一堆很神奇的分類法,不管蠢左笨右都會拿對自己有利的光譜去套,然後罵其他人都是智障。
我。的。老。天。
不扯太多,快速進入主題。
左右的分類,在政治上一般泛指「對於現狀的改變程度的認知」,所謂的XX主義是左派、OO主義是右派,那是在「目前的情境下做判斷」。簡單說,如果現狀的「事實」是中間,那麼會有四個程度不同的分類:
  • 偏左 – 自由派: 主張現狀需要改變,而我們的社會整體能量,足以承受「這種」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 偏右 – 保守派: 主張現狀需要改變,但要先證明「這種」變化的風險夠低,我們的社會足以承受「這種」變化的代價。
  • 偏很左 – 激進派: 主張現狀需要立即、馬上的改變,而就算我們的社會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也必須要推動「這種」變化。
  • 偏很右 – 反動派: 主張現狀不需要「這種」改變,不僅不需要還覺得要「那種」改變,變到更回去才正確。
「這種」的意思,指的是某項「主張」、「政策」、「做法」,必須建築在「具體的東西上」。「那種」的意思,指的是過去的「主張」、「政策」、「做法」,同樣要有具體的東西。
簡單說,由政治上的立場來看,全部都是「議題化」,不存在所謂的大政府就是左派、小政府就是右派這種說法,這種說法的前提是,我們確定「當前政府的現狀」到底是怎樣,然後你提出一種主張,認為我們應該要增加政府權力或是減少政府的管制,才能得出大小政府的結論。再說,大小本就是相對,若有一個堅持主張大政府或小政府的仁兄,堅持只要政府越大或越小就是好,那麼他並沒有一個左右派的定性在,他只是盲目的主張一種虛的意識形態,無法提出任何有意義的建議。
道理很單純,徹底的小政府就跟無政府一樣,但顯然永恆的小政府主張,並不會主張到沒有政府,全世界都是私人企業就好。反過來說,永遠的大政府派,最後的結論就是不可能存在的烏托邦,某一種類似全知全能的機器人政府。
在政治的意識形態光譜上,除了反動派以外,全部都是主張現狀需要改革的,而不是右派必反對,左派必支持,遇到這種人,他鐵定是某種膠。決定你是哪一派的,並不是一種很抽象的概念,而是根據議題的實際定義而定。
例如,勞工基本薪資這個議題,如何定義左右?絕對不是支持調薪就是左,反對的就是資本家右派,這犯了同時拿經濟上的左右來亂分的毛病。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先把勞工薪資的議題界定範圍,然後拿出現狀去看,假如現在基本薪資20000整,保守派的思維是「如果我提高到20500,會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造成更多失業」,自由派的想法是「20500造成的衝擊可以承受,所以我們提高到21000超過一些,失業的增加是可以用其他政策彌補的」。
激進派的想法是「不提高到30000就是資本家的走狗,就算經濟崩潰也得要30000,把資本家抄家就有錢了」,反動派的說法可不是調低到19000,而是會提出「20000已經夠了,為了讓我們這些過去的得利者可以繼續占有優勢,先把非勞工的薪資調高到25000」。
筆者的意思是,這必須依照議題去界定,自由派也可能支持調低基本薪資,保守派也可能提高的比激進派還誇張,重點是根據哪些提出何種依據,然後在這個依據上下判斷。
任何一個直接宣稱你支持某政策所以是左派還右派的,一半的機率是真的不知道,看人講久了照著說,另一半裡面的一半是壞,刻意要誤導輿論到對他有利的方向,剩下的那四分之一,筆者的經驗是膠。
膠,之所以是膠,不分左右,共同點就是拿著某種像是被膠水黏住動不了的教條跟信念,告訴你唯有某種方向才是對的。但這個方向「要怎麼去做」,通常講不出個所以然,真要講也是很空泛的。
好比大小政府,你想要小政府,所以希望「政府別管太多」,這是有具體意義的講法嗎?根本沒有。要具體點,就是立法院應該要修改哪種法條,降低政府去管制的程度,例如海關對於進出口某項產品的檢定標準放寬,讓市場去決定。或者說得更極端一點,立法院修法通過把環保署裁掉,所有的相關法規跟標準都取消,全部給民間公信力機構去決定。
然後,民間公信力機構有沒能力承擔?失業的公務員要去哪,後路怎麼辦?這些問題,會根據這個人的程度,而有不同的回答。
光是跟你講「裁掉就對了」、「別管那麼多」,後面的通通都不談,或是用一種「市場自會調節」、「生命會找到出路」,就是膠化的信徒,不需要繼續吵下去,浪費時間而已。
一樣的道理用在大政府也是,你要怎樣才能讓政府面面俱到?好比之前講到的勞資糾紛,要找幾個勞檢員、薪資跟升遷管道如何、涵蓋範圍跟檢查標準要到哪?等等等,會根據提出的細節跟數字,判斷出支持者的程度在哪。
絕對沒有「會提數字好棒棒」、「我會加減乘除好厲害」這種事情,任何政策只要出現,就會對各方面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不管你在這政策的立場偏左還是右,都不代表好壞的意思,只是一種立場的認知跟表達。
拼命跟你說左邊好壞右邊好可惡,十之八九都有問題。
這種分類法用在經濟上,一般來說是用對自由市場的開放認知程度而定。其他的政治哲學要看項目,而不管哪種分類法,基本主旨有兩個,其一就是剛剛上面說的那一大堆:
「用議題去分」
好比筆者在同婚議題上,目前完全不支持同婚合法,但可以另立專法,或是在法條上先讓實質的權益平等,名義上的差異日後再來拉平。這種判斷一般而言會被歸類在保守派,中間偏右,也就是一種在既有基礎上先取的一定實質成果,再去追求更進一步的名實相符。毫無疑問的,民進黨的尤美女等,屬於自由派,認為可以在現狀上加速前進,稍微衝撞社會也沒關係。
那些認為「沒一次到定位的就是騙票」,屬於激進派也是完全沒疑問。而萌萌那種覺得不僅反對,還要設下防火牆,在名義上阻止、實質上去修改內容的做法,就是反動派,認為現狀這樣都太扯,最好回到更以前。
若你覺得聽到上面某個立場太刺耳,就認定他是右派很壞壞,那基本上對你來說,左右派是沒有意義的,你只是想拿著標籤貼人,找一個自己聽來爽的名詞用而已。
除了議題分類,更重要且更常見的分類,是跟著「人」去分。
這其實極為常見,因為大部分的人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涉及到政治、經濟等背後哲學觀點,多半都是根據「某人」、「大師」、「領袖」對於某些「議題」的看法,就把議題的分類直接切割成左右派,然後自己跳進去,把不支持自己的歸納到另一邊。
你會覺得某些人怎麼立場反覆?那是因為,他的程度沒有好到可以獨立做出這種判斷,必須跟著「人」去想,導致指引他的人如果轉向,他就會找理由跟著轉。
就這麼簡單,不然哪來夏夕夏景,何來血濺華山一片噤聲。
通常不會到那麼極端,但這種意識型態要找師傅的現象,到處都是不足為奇。
好比某位領袖對於A議題採取支持立場,B議題則是反對,這必有某種邏輯上通的意識形態辯證在其中。你會覺得這個領袖怎麼會覺得A跟B是互斥的,通常也代表你的意識形態跟他不同,才會覺得很奇怪。
很難懂?去看那些支持中華民國,但也支持兩岸統一,更支持中國強大,卻選擇移民美加的人,怎樣論述兩岸跟國際議題的,他們自有邏輯,而且不會覺得奇怪。
那你說,難道沒有是非,難道沒有對錯,只有意識形態立場嗎?
呃,支持核電與火力、綠能等各方人馬,難道是因為世界上的愛與和平跟正義,選擇支持某一邊嗎?
同學,也活了至少二十年有,可以不要這麼天真嗎?
你真的該思考的是,哪一種對你是有利的,短期有利還是長期有利,要自己去思考,不要都問別人。更不要為人作嫁,明明支持A方案,賺錢過超爽,傷害留你家,卻無怨無悔跟著支持下去。
民主國家,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找資料找數據,說服他人支持對自己有利的立場,在這中間就會出現各種利益的妥協跟交換,最終達到某一種平衡。
只想要屬於自己的專制,別以為其他人都蠢到看不出來。因此被罵左膠右膠,活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