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何鬧劇不斷重複

「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但為何歷史不停的重複,何只兩次三次?難道人類都記不住教訓,即使是在這個網際網路的年代。
這個嘛,事情其實是這樣的,多數的組織都遵循一定的機制在運轉,然後有新陳代謝的問題,新血注入不見得一定是活水,有時候是毒水,當權力結構維持不了平衡,自然容易崩壞。
講的很玄,所以用例子來說,這段用倒敘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頭是奧匈帝國大公被刺殺,但會發展成席捲歐洲的大戰,一般認為是三國同盟跟三國協約,其中一個國家的動員,讓另一個國家產生危機感,於是相互軍事總動員,就像是膽小鬼博弈(the game of chicken),於是乎產生了無可挽救的結果。
但要說為何發展出同盟與協約國,就跟德意志帝國的興起有關,大家都熟悉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知道德國處在中歐,大國崛起必定引發各方疑慮,所以只跟法國敵對,與奧國做兄弟,要和俄國結盟,並保持英國的大陸政策。這是一個高度平衡的政局,以後見之明來說,實在有太多破洞,畢竟你不可能保持不穩定平衡太久。
會引發三國同盟跟協約,一般也是認為威廉二世登基後,拋棄了俾斯麥的平衡外交,除了法國本來就關係不好以外,跟俄國也翻桌,還去發展海軍刺激英國。然後結盟的對象是已經衰弱的奧國跟搖擺狗義大利,我們研究戰略的來看,真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威廉二世活像是個白癡,不是嗎?
如果要寫論文,或是像樣的報告,把這些東西彙整,就可以寫出一篇篇有意義的故事。但想知道真相,或是直抵這些戰略局勢變化的核心,你可能要拋棄在主流學術界混的打算,尤其是在台灣戰略界中更是這樣。
威廉二世受皇家教育長大,各位真的認為他會蠢到不知道這些基本道理,只是單純的權力慾望過重,還是生病發燒腦子壞掉?
凡是一個新的年輕領導者上台,他身邊若不是長輩安插的輔佐者,就是自己從小交往的親友,正常人不可能突然發神經,跑去市場找一個老人家求取智慧再拜為宰相。所以,兩個世代之間遲早發生衝突,若老人家安排的已經被證明運作良好,那麼年輕領導者的親友,想要越快掌握大權,他會怎麼做?
通常不出兩條路,一條就是展現權力,收割第一條成功路線上的協力者,例如怎樣去說服商業大老支持自己,在外交上證明有繼承的能力,在軍隊中有自己的認同者。但這條路很難成功,人都是為自己的,在俾斯麥路線下已經成功的商人,必定走保守路線來守住自己原有的成果。外交上要繼承,也得是這些外交官自己的人脈,遊說團也都是自己的兒孫輩,軍隊更不用說,沒有從軍經歷或是打個勝仗,誰會服一個年輕小伙子。
故,絕大多數的狀況,都是自己開發第二條路,而這條路必定要跟原有的路不同,也就是你說東我就說西,你講A我講B,你端牛肉麵我堅持要加蔥再出菜。總之就是找麻煩,沒事也得找事,第一條路線上既有的人脈不先斬斷,第二條路就走不下去。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鬥爭,管你是階級鬥爭還是世代鬥爭,其本質都是差不多的,稱作資源稀缺下的內部反應。當皇帝的下屬發現,老大似乎不想完全繼承俾斯麥路線,而且看起來他對老宰相的作風不滿,請問各位會發生什麼事?一定會有政敵跟反對者跳出來,去支持皇帝打擊宰相,而結果也是如此。
於是乎,投機的、跟風的,有理念的、想蹭錢的,討厭俾斯麥的、裝作討厭的,通通都跑出來,成為一股支持皇帝的新興力量。而想當然耳,舊有的勢力當然不會乖乖的回家養老,因為他的小孩官場前途怎麼辦?原有的生意沒了對口怎麼做下去?在一個萎縮的狀態,像台灣近年的狀況,就是網內互打,互相指責對方是拖垮台灣的元凶,堅信只有自己的路線正確,然後鬥爭到其中一方倒下去為止(至於會不會乾脆被大國接收,那一定是對方不走我這路線的錯)。
還有另一個辦法,可以解決內鬥的困境,那就是擴張。
透過擴張,大開支票,新人有好職缺作,有機會升官發財,舊人也保住原有的,被逼退的老人看到孫子可以佔高缺,想想也就吞下去。而擴張當然是對外,德國往外會碰到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的陸海軍都擴張了,容克階級的特權也變多了,連平民階級都透過社會福利政策感到快樂了。執政黨保有權力很快樂,反對黨擴大勢力也很快樂,大家都快樂的結果就是其他國家覺得不快樂,擴張的成本丟給其他人,以鄰為壑的政策就是別人遲早翻桌。
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位子上,看到的都是機會,都覺得是自己努力才得到這些成果,不會有人去想到國際局勢跟皇帝身邊的鬥爭情勢。把這點放到台灣現狀來看也都一樣,誰會覺得基本工資上漲是政績,那是我們辛勤工作的勞工應得的,右派宣傳訴諸人類對於慾望的渴求,左派宣傳則刺激人類對復仇的快感。
這結果就是一戰爆發,威廉二世就控制不了狀況,將軍們想要戰績,產業界想要訂單,為了不讓國內社福消失人民革命,只好舉債度日,想要兌現債卷的富商跟小資逼政府打下去,彼此敵對的政黨明知危險卻不敢第一個出頭談和,這注定權力遲早被實戰部隊控制。威廉二世若有膽量堅持停戰,難保不會意外病死,然後王子被登基成為傀儡。當事情走到這種地步,大戰會是悲劇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走在自己最佳的路徑上,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有錯。
那麼,第二次大戰呢?坦白說也差不多,失去特權的容克階級,以及需要市場的產業界,還有對自己悲慘處境無法理解的人民,最終產生了納粹,找到了清理內部的藉口(猶太人),還有擴張的理由(生存空間)。這難道是希特勒一人之功?當然不是,想要工作的、想要升官的、想要發財的,一樣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要說二次大戰到冷戰,納粹的毀滅與共產國際的崛起,大致上都不脫這種背景,所以你研究戰略到最後,會變成去研究這個人的人脈,以及支援他從事活動的金脈到底從何而來,不會只是看地圖丟飛鏢玩大戰略。
運作組織的始終是人,治亂循環的根本就是價值觀的更迭。你父親受了嚴格的教育,以身作則重信守諾,你也差不多會是這樣的人,若你可以保持這個樣子,你小孩也差不多會是這樣的人。假設你自己歪掉了,開公司都是送錢打通關節然後靠欺騙凹供應商錢,你小孩天天看這些歪哥長大,會走正路的機率就很低。
筆者有時為何很特別針對某個人?因為可能那個人的小孩在小學,成天就是中國好中國棒兩岸一家親,你覺得這位小朋友每天在家,他父母到底在傳達什麼?這個人跳出來說他深愛台灣,你會信?(筆者怎麼會知道……?為何要說?)
想要鬧劇不要重複,說實在話很難,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位置去看世界,沒有什麼客觀這回事。我們可以透過社會組織的狀況,去側面理解我們的行為處事,是否有一個標準在那邊,這就不難懂,不過就是常識。但要把常識普及,這難度也不低,畢竟沒有親身體驗,光是文字跟圖片解說,要理解真的很難。
套模型跟公式很簡單,保持一個動態的理解很困難,而且沒有訓練跟老師帶,絕對會走偏。可一般人喜歡的都是鐵口直斷,別說是國師,根本是要找天師,這個天師不準就再找下一個。
放到國內政治,就是不求甚解,只想找個簡單的三國志模型,然後拜拜天師看明牌準不準,造了一個神,失敗就再造另一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