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論文一點都不重要,知道為何要寫論文更重要。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惹起的論文爭議,大多討論的是抄襲,抑或是找有關利益關係人作為口試委員等。這讓筆者,身為一個考慮就讀研究所的學生,思考著,為何普遍人想要就讀研究所,或者可以說,為何想追求更高的文憑,其價值為何?


raw-image
得到更高的文憑,僅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

事實上,大多人追求更高的學術地位,最終想得到的,仍然是職場後所得到更高的報酬,寫論文純粹為交差了事,為了僅是趕快獲得碩士文憑,以利於職場上比他人獲得更高的薪資。當然,這是普遍可以理解的想法,但讀者會許會思考著,這難道是件壞事嗎?

對筆者來說,並不然。如果仔細細究為何拿到更高文憑的人,可以獲得更高報酬,你會發現,這個社會開始去脈絡化的灌輸一種錯誤的理解方式,那就是讓人覺得讀更高學歷僅是為了拿到更多薪水。

讓我們試著思考,為什麼更高學歷的人在職場上最後會過得更高的薪水。關鍵在於,他將所學更專精於某個領域。書寫論文的過程中,本質上是在釐清你有興趣的或者是專長的領域。換言之,你將在特定領域上,有更多充分的認識。然而,一旦你所進入的職場,是與所學相關所結合,即代表著,你相較於他者,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掌握,當然你就理應獲得更高的報酬。

現在,只要你有碩士、博士,無論如何薪水就是比別人高

所以,你會發現,要如何從更高文憑下,獲得更高報酬,其前提在於該學習領域和職位上是否有所連結。可惜的是,在當代社會中,充斥著一種謬誤,那就是獲得更高的學術地位,未來可以領更多錢。導致,許多人一股腦兒申請研究所,到頭來因為時間的壓力,囫圇吞棗產出一本拼裝的論文。而這樣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習性。

當這些人進入職場後,因為本身所研究的領域與職涯無法互補,而最終導致的是,學位無用論的支持者所表明,讀書根本沒有用,早點出來工作比較實際,薪水還比較高等云云。

獲得更高的學術地位,是因為你有興趣,而非為了利益

如果你發現自己讀碩博士,是為了薪資上的考量,那成為一個研究生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不過,如果是喜歡的領域,也是未來職涯上可以進一步成為伸展的舞台時,筆者認為,是個值得投資自己的方式。

讀書,寫論文等價值在於,能否釐清自己的方向,避免自己成為誤入歧途的小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法說
47會員
46內容數
我想以一個有社會學背景及法學背景的思考方向,嘗試淺談攸關於時事議題的探討。
社法說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本文探討2024年賴清德政府成為少數政府後,所引發的多數政府與少數政府之利弊,以及罷免制度的適切性。少數政府雖能強化監督,但也可能導致政府停擺。作者認為罷免應作為最後手段,並呼籲政府應善盡說服責任,而非輕易訴諸罷免。
Thumbnail
2025/02/08
本文探討2024年賴清德政府成為少數政府後,所引發的多數政府與少數政府之利弊,以及罷免制度的適切性。少數政府雖能強化監督,但也可能導致政府停擺。作者認為罷免應作為最後手段,並呼籲政府應善盡說服責任,而非輕易訴諸罷免。
Thumbnail
2024/09/26
2024年9月20日,司法院公佈的憲法法庭113年第8號判決,針對臺灣長期爭議的死刑存廢問題進行回應,認定死刑在特定條件下合憲。文章深入探討死刑的社會意義、政府視角及被害家屬的正義需求,並挑戰大眾對死刑的傳統看法。本篇文章呼籲多元觀點來探討死刑議題,並提出對未來法律政策的重要反思。
Thumbnail
2024/09/26
2024年9月20日,司法院公佈的憲法法庭113年第8號判決,針對臺灣長期爭議的死刑存廢問題進行回應,認定死刑在特定條件下合憲。文章深入探討死刑的社會意義、政府視角及被害家屬的正義需求,並挑戰大眾對死刑的傳統看法。本篇文章呼籲多元觀點來探討死刑議題,並提出對未來法律政策的重要反思。
Thumbnail
2024/08/31
前台北市市長、現任民眾黨主席的柯文哲,最近的風波不斷,包含了時任競選總部的財務問題、總統選舉補助款使用、京華城容積率等等,在一連串的事件爆發後,柯文哲過去的支持者不免對其抱持懷疑,筆者將從柯文哲的政治風格、連續事件的扼要評論、最終可能的事件發展評論。 ㄧ、柯文哲的SOP三大風格瓦解 (一
Thumbnail
2024/08/31
前台北市市長、現任民眾黨主席的柯文哲,最近的風波不斷,包含了時任競選總部的財務問題、總統選舉補助款使用、京華城容積率等等,在一連串的事件爆發後,柯文哲過去的支持者不免對其抱持懷疑,筆者將從柯文哲的政治風格、連續事件的扼要評論、最終可能的事件發展評論。 ㄧ、柯文哲的SOP三大風格瓦解 (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從一直都是體制內就讀的學校到服務體制外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我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思維與價值…… 而這些思維與價值,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起討論。 最近,在島島阿學的讀書會中,有高中自學生提出為何我們要讀大學?
Thumbnail
從一直都是體制內就讀的學校到服務體制外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我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思維與價值…… 而這些思維與價值,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起討論。 最近,在島島阿學的讀書會中,有高中自學生提出為何我們要讀大學?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容觸及的紅線和底線,要怎麼做,都是一種選擇。而事實上,我們也都可以有所選擇。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容觸及的紅線和底線,要怎麼做,都是一種選擇。而事實上,我們也都可以有所選擇。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