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蝸牛在荊棘上:路翎及其作品研究》?──張業松

如何評價《蝸牛在荊棘上:路翎及其作品研究》?──張業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張業松(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路翎是一九四○至五○年代最孚厚望、同時也最令人惋惜的中國作家,後以「未完成的天才」的形象留存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史上。路翎的故事,是迄今為止未被充分解讀過的故事,在他身上,凝聚了這一時期文學史上最富勇氣的追求和探索,也呈現了最為尖銳的矛盾衝突。上承魯迅的「硬譯」和堅持,中經胡風的賞識和砥礪,以「主觀戰鬥精神」之發揚,診療「語言奴役的創傷」,在「大眾化」和「主觀論」的縫隙中,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路翎的「主觀」,也是他的創作實績所呈現的「客觀」。相對於直接服務於革命宣傳的「大眾語」之塑造,路翎為人詬病的「歐化」語言,不啻於創造一種「新方言」,使成為推動新文學繼續前進的力量,卻不幸被他的批評者推向了「大眾化」的對立面,由此承受了語言和文學問題的政治化處置的最為慘痛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他自身正是背負著「語言奴役的創傷」的最為觸目的例子。自那以來,路翎這個名字,始終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疑竇和啟迪,促使人們不斷回訪追訴那段歷史。玉雯的力作,正是這種回訪追訴的最新、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扎實的成績。

avatar-img
NYCU PRESS說書中(陽明交大出版社)的沙龍
36會員
34內容數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NYCU PRESS說書中】! ✍身為出版社編輯,愛書、惜書之餘,更希望能把出版社工作實務、與作者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最最最重要的推薦每本書的可讀之處帶給大家! 希望你/妳能在此抽出15分鐘,細細品味這形色匆匆年代下,閱讀與知識的珍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一起淋雨」,是我常寫的書法作品。而「一起淋雨」這幅作品的核心在用小字寫的附記:「幫助不是撐傘,而是一起淋雨」。剛好上這堂課的今日,外面天也在下雨。而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幫助到底是什麼?」
我的經典書目是《求生意志:愛滋治療與存活政治》 國家如何看待愛滋病患,以及制定整體的愛滋政策,一直以來並不是台灣媒體與輿論的焦點。以2003年的情況而言,台灣的HIV感染者在成年人(15-49歲)盛行率為0.07%,可謂是低盛行率的國家;而巴西卻是0.7%,因此在千禧年前後,巴西政府作為「救命治療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一起淋雨」,是我常寫的書法作品。而「一起淋雨」這幅作品的核心在用小字寫的附記:「幫助不是撐傘,而是一起淋雨」。剛好上這堂課的今日,外面天也在下雨。而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幫助到底是什麼?」
我的經典書目是《求生意志:愛滋治療與存活政治》 國家如何看待愛滋病患,以及制定整體的愛滋政策,一直以來並不是台灣媒體與輿論的焦點。以2003年的情況而言,台灣的HIV感染者在成年人(15-49歲)盛行率為0.07%,可謂是低盛行率的國家;而巴西卻是0.7%,因此在千禧年前後,巴西政府作為「救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