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看清自我本質

辨清
辨清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我們都知道要懂得「抽離」,才能以平常心去看待事物,才能看清本質,但問題就在於,「抽離」是怎麼啟動的?
我們有太多「以為」,這些「以為」是哪裡來的?
是因為我們看到事件發生因果,所以「以為」,還是「以為」是本來就存在的「習性」?
為何同樣的事,別人的「以為」和我們的「以為」不同?如果事的因果是純屬其客觀的存在,其本身是什麼便是什麼,不會因為不同人而產生不同的解釋,不同的是,個人的認知。
個人認知是一種慣性,會固定朝某一方向思考,久了便產生「習性」,這種思考慣性,會形成認知體系,我們會認為一個人的認知體系與他的學習及經驗有關,但其實在學習之前,還有更先前的力量,來影響我們的選擇,或說造就我們的選擇,這才是更為根本的東西。
要追問這個東西是什麼,才有辦法獲得啟動「抽離」的鑰匙。
而這也僅僅是獲得鑰匙,對於「抽離」,並不是直接靠邏輯思考獲得,「啟動抽離」是一種覺知,這種覺知可以經由思考,然後慢慢地體會,但卻不是思考本身。
突如其來
所以,覺知是靠體會,而不是思考,誠如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進入意識才有思考,意識之外無關想像,那是突如其來的感覺,也就是說,抽離是一種警覺,會有類似「驚」的感覺,是突然發現自己正在某種狀態,然後才接上思考。
能夠觀看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也就意味著正在看清自己的本質,觀看自己需要練習,並不會一次就通透,它需要一次次的積累,直到某天這個感覺會自動呈現,心便容易平靜且安穩。
覺知容易受雜訊干擾,雜訊來自於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雜訊,所以能夠「觀自在」,不是件簡單的事,六識需要淨化,清掃、排毒,身心才能體會,也才便於分辨,進而啟動抽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