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勒卡雷的另一個代表作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又名「諜影行動」),以及其自傳作品《此生如鴿》前,有必要先介紹「劍橋五人組」。這件英國諜報界的驚天醜聞,不但直接影響到勒卡雷的職業生涯,而其給西方諜報界帶來嚴重的精神創傷,也成了勒卡雷作品裡的養分來源。
劍橋五人組(Cambridge Five)是指蘇聯從二戰前便成功自英國吸收的五名雙重間諜。已知的四人分別是:蓋.伯吉斯、唐納.麥克林、金.菲爾比及安東尼·布朗特。第五人的身份則眾說紛紜,即使在蘇聯解體後仍沒能釐清,也可以看出KGB何等重視並保護此五人的情報。 此五人均出身於英國中上流社會,於1930年代在劍橋大學就讀時,因同情共產主義而被招攬,並且加入英國軍情五處(Military Intelligence, Section 5,縮寫MI5,跟湯姆克魯斯的Mission Impossible小組沒有關係,主要工作是國內保安與反間諜),所以英國將這間諜小組稱之為劍橋五人組(也有翻譯為「劍橋五傑」的,撇開立場不談,其在諜報上的表現的確可謂傑出)。 而這裡面尤其出名的是安東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與金.菲爾比(Kim Philby)。前者身為知名的藝術史學者,並擔任伊麗莎白女王的藝術顧問,負責管理王室藏畫,並因此於1956年獲頒爵士職銜(關於布朗特的故事,描寫伊麗莎白女王生涯的影集「王冠」(Crown)第二季有專門一集述說此事。) 而金.菲爾比的成就更高。他從1934年被蘇聯吸收,一直到1963年因身分曝光,投奔蘇聯為止,在英國情報局一路高升。不但在英國情報單位擔任反間諜單位的主管(簡直是找野狼看羊舍),更一度擔任英國秘密情報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處處長,協調英美兩國的情報活動。他同時將英美兩國間諜活動的重要情報持續傳送給蘇聯,導致兩國派入東歐鐵幕的情報人員,幾乎都被一網打盡(菲爾比逃亡至蘇聯後,被任命為KGB上校安享天年,1988年逝世於莫斯科)。菲爾比1963年叛逃的同時,又為蘇聯揭露了更多西方情報員的身分,當時勒卡雷服務於MI6(軍情第六處,主要負責對外國諜報工作,詹姆士.龐德便被設定為MI6探員),其以外交人員作掩護的身分也因此曝光,故於1964離開了情報界。 菲爾比的叛逃帶來的衝擊有許多方面:
- 劍橋五人組其出身都是英國的菁英階級,菲爾比的父親本來就是英國的情報官員。這些英國中上階級的青年,基本上依循著伊頓公學→劍橋大學的培養路線長成,被看好終將在公私領域出人頭地(當然,這也是KGB選擇吸收他們的重要原因),而卻因為相信資本主義導致的貧富差距與剝削已經陳疴難返,唯有共產革命能拯救,而將蘇聯當作夢想中的烏托邦,進而背棄自己的國家與社群,這自然對當時的社會價值觀造成很大的衝擊。
- 造成英美情報機關的人事崩盤,菲爾比並非從未暴露過,之前就有投誠者舉發過他,但他仍通過了當時的內部審查。而事後徹底檢討時,發現當初英國情報機構任只做了非常粗淺的背景調查便任用了他,忽視他大學時便曾經參與社會主義活動的背景(套句共產黨的用語,菲爾比的出身在英國菁英階級裡算「根正苗紅」,英國情報機關很順理成章的覺得他一定是自己人)。雪上加霜的是菲爾比的叛徒身分昭然若揭的時刻,英國卻沒有採取斷然的處置,還讓他逃到蘇聯去。 由於菲爾比的情報生涯與英國情報機關的牽扯太深,對他的雙面間諜身分的漠視與草率的處理,暴露了機關的無能護短,也造成了美英情報機關的人事的大地震與很長時間的士氣低迷。 而這種背叛帶來的傷痛與信心危機,以及菲爾比事件的背景,被勒卡雷完美的移植到《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一作中。